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昌起义后,革命军规定“伤害外人者斩”“保护租界者赏”“守卫教堂者赏”。嗣后美国驻汉口领事虽然拒绝承认武昌革命军政府,但同时也拒绝清政府提出的由外国军舰帮助巡护长江,阻止革命军渡江的请求。武昌起义后短短半个多月,中国南方多省宣布独立,美国国务院认为此时向清政府借贷款是“不合时机和不明智的”。虽有个别美国外交官和商人担心革命威胁美国利益,主张干涉中国内政,但美国国务院却收到民众和舆论界潮水般的信件和电报,他们大多要求美国尽快承认中华民国。

——摘编自崔志海《美国政府对辛亥革命态度的原因分析》

材料二   抗战爆发以后,中国政府向美国寻求援助,但因美国顾虑美日关系而遇冷。19392月起,美国才陆续以民间贸易的形式向中国提供几笔数量有限的贷款。太平洋战争美日正式开战前夕,美国政府通过《租借法》,以总统名义扩大对华援助。《租借法》规定反法西斯战争结束,“租借”援助即告停止,但中国在19459月以后又继续获得与整个战时中国所获“租借”相当的“援助”。周恩来对此指出,“今日美械师几乎全数用之于进攻中共解放区”。

——摘编自任东来《抗战期间美援与中美外交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政府对中国辛亥革命采取中立态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后初期的美国对华“援助”的变化趋势并进行评析。
2 . 武昌起义爆发后,帝国主义先是主张武力镇压革命,很快又宣布“严守中立”。袁世凯1911年11月复出组阁,11月下旬,北洋军攻占汉阳、汉口,12月初,南北议和在上海开始。时局演变表明
A.帝国主义对中国政局变化束手无策B.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得到了暂时稳定
C.形势变化对南方革命党人十分有利D.袁世凯的政治阴谋处处得手
3 . 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胜利,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与抗争,终于使苦难的中国望见曙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朝田亩制度》封面(见下图)


材料二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

材料三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程氏遗书》

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做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斯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像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材料四   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的《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仆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渡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生中国的雏形。”

——王侩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1)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是“农业空想社会主义”,请你为这些历史学家寻找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理由。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了,试分析其失败的主客观原因。从中可以得到什么教训?
(2)请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的史实。
(3)根据材料三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问题上的认识是什么?中国抗日战争是怎样使“环球心折”的?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民族复兴的梦想会在1946年破灭?
2021-11-03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蓬南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领域不断拓展,内容不断深化。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
A.“天朝上国”观念的突破B.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D.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邮票是在近代传入中国的,最初的设计风格主要以“龙”为主题。民国创立之时,邮票设计图案出现了孙中山头像,之后陆续出现了重大历史人物的头像。这表明邮票设计风格

A.随社会时尚潮流变化而变化B.与邮票印刷技术的不断改进有关
C.体现了思想政治宣传的需要D.说明了民主观念已深入人心
2021-01-15更新 | 21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以象征汉族十八省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为国旗。1912年,南京独立各省代表会通过决议,以“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达成以五族共和为建国之本的共识。这一变化表明,辛亥革命
A.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
B.践行了孙中山“民族革命”的思想
C.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D.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7 . 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2019-01-30更新 | 2596次组卷 | 48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