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推翻了封建制度B.清政府参与发动
C.领导者是孙中山、袁世凯D.建立了中华民国
2022-12-16更新 | 21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辛亥革命发生后,各省对县官职位的称呼都未能统一,如陕西、贵州及未独立的8省仍保留“知县”旧称,湖南、湖北、四川、安徽等省在独立后将县官称为“县知事”,广东、广西称“县长”,浙江则称“县民事长”。直到1912年11月,袁世凯下令县级行政长官均称县知事才逐渐统一。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A.瓦解了原有的选官秩序B.冲击州县官群体
C.造成中央政府权力分散D.埋下失败的隐患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3 . 下列各项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表述准确的是(     
A.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B.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
C.极大地宣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
D.从根本上保障了人民享有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了近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在这众多的矛盾中,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单一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而转化成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中国革命就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大主要矛盾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是民族危机和社会主要矛盾激化的必然产物。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不仅成为中国革命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同时也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和性质。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社会发展,造成了近代中国的深重灾难和贫穷落后。因此,中国革命的对象“不是别的,就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就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本国的地主阶级”。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但它决不能容忍外来的侵略和掠夺。中华民族又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底蕴,曾经创造过灿烂的东方文明的民族。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入的加深,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国家状况越来越糟。

辉煌的过去和衰败的现实之间的强烈反差,使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志士仁人,首先觉察到了这种危机。从鸦片战争前后开始,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兴亡,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以各种形式展开了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艰难而执着的探索。

——摘编自张洪波主编《毛泽东思想概论》


举例说明1840-1912 年中国社会各阶级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探索。(要求:选择三个阶级各举一例即可)
2022-12-0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说:“从前皇帝自称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被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别人看作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B.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2022-11-03更新 | 944次组卷 | 52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它们源于同一单词modemization,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婴标志。在中国,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

材料二   民族工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是空前的。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堪称民族资本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这种政治和经济背景下,海外华侨抓住这个时机,踊跃向国内投资。仅在19121919年间,华侨投资的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以及房地产业多达1042家,投资金额达7100万元。

——摘编自苏文菁主编《商发展史·总论卷(近代部分)

材料三   今革命之事毕矣,而革命之目的则尚未全达,是何也?不良之政府虽倒,而良政治之建设则未尝有也。故民国成立,己届年余,而政治之纷扰,无一定策划如故也,政治之污秽,无扫荡方法如故也。以若斯之政府,而欲求得良善之政治,既不可能,亦不可望矣。

——宋教仁《代草国民党之大政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对推动中国近代化所起到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1919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到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著名学者陈旭麓指出:“(辛亥革命)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影响。”据此可知,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的最大贡献在于
A.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D.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张謇认为,历史上“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更变而已,不足为异。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材料中的“迥然不同”指辛亥革命
A.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序幕B.结束了中国封建制度
C.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10 . 材料一   改革者所需要的乃是轮船与枪炮,所以他们设立的是船坞与兵工厂。他们不小心谨慎,但传统中国之架构已被他们打下了一个大洞。他们“自强”的结果在我们看来固然失望,可是从当日时间与环境看来,已不足为奇。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使中国工业化。

——黄仁字《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从“器物之争”到“制度之争”,再到“思想之争”,是中西文化和哲学论争的一个转折,它在某种程度上规定了此后中西论争的基本态势。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同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影响。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指出其口号。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评价这一事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呈现的趋势。为此先进的中国人开展了哪些制度、思想方面的重大探索活动?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
2021-12-25更新 | 21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林业局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