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中国资产阶级为了中国近代化作了不懈的努力,其间经历了始于1875年的早期改良派的宣传活动、1895年的维新运动和随后独领风骚的辛亥革命运动,等等。”之所以“独领风骚”,主要是因为辛亥革命(       
A.实现了中国社会的政治转型B.提出的政治主张更具深刻性
C.做到了对旧制度的彻底扬弃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2024-05-2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历史试题
2 . 如表是“外国人对辛亥革命的态度”统计表,此表可用于研究(     
外国人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张玉法《外人与辛亥革命》)
国籍
直接参加者2200751
协助4400227
同情1512392
不详0500104
总计7161214614
A.民族危机的加深B.西方列强在华的关系
C.瓜分中国的狂潮D.辛亥革命的世界影响
2024-04-2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下学期四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3 . 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一书中指出,民国初建时“三千年的中国君主政体一变而为民主政体。举国上下对此前未之见的新情势,既不相习,亦不了了,大都以为不过是由满洲皇帝换了汉人总统,与历代王朝的更易无大区别”。材料说明当时的中国(     
A.共和理念普及任重道远B.社会结构尚未发生变化
C.传统尊卑秩序未被破坏D.百姓生活习俗依然如故
4 . 1873年,日本成为最早接受格列高利历(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制定的历法)的非基督教国家,中国在辛亥革命后宣布接受格列高利历,但是法国在大革命时期曾废除格列高利历推行共和历,1929年苏联也曾用新的历法取代格列高利历。这说明(     
A.各国历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B.宗教深刻影响各国历法选择
C.格列高利历精确性仍有待提高D.历法改革易受政治因素影响
2024-03-25更新 | 555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袁世凯次子袁克文“虽以名士自居”“才华横溢”,却不赞同袁世凯做皇帝。侄孙袁英,反对帝制更激烈,曾趁机在新华门投下一枚炸弹,企图炸死袁世凯,未遂后逃亡天津。这反映当时(     
A.革命斗争成为了社会共识B.君主立宪势力依然强大
C.专制统治的基础已被削弱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024-03-17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西樵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3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民国六年有人在日记中写道:“山西督军兼省长阎锡山,复辟以来不受山西巡抚之命,而反发兵出晋赴京讨张勋,指张勋为叛逆,抑何悖谬若此耶?”这反映(     
A.讨伐复辟的行为被作者认可B.作者思想具有保守性
C.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地方军阀势力的庞大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中期,钱穆发表《中国社会演变》,认为社会有它本身内在必然的发展。中国社会不会长停留在殖民化的状态下,也决不会再回复到宋明以来科举社会的老路去;并表达了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四点看法。

第一,中国社会决不能常靠古老的农村经济作中心,而且古老的农村经济也早已在此一百年来,给外来的资本主义荡溃无存了。中国社会之必将工业化,走上以新科学工业配合农业,先复兴本国社会经济,再配合上国际贸易,在整个世界经济圈中占一席位。

第二,中国社会决不能且亦断不该走上资本主义社会的路。这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及现代世界潮流趋向的人,所同样首肯的。

第三,中国社会发展,必将在其内在自身获得一种自发的生机。即是从它传统历史文化所形成的国民性中,获得一种精神上之支撑与鼓励,领导与推进。而决不能从外面如法炮制,依样葫芦地模仿抄袭。

第四,培植真正的中国智识分子。没有知识分子,则对社会发展之前途提不出理想,提不出方案。社会不会在盲目中发展,必先有知识分子的理想与方案出现。

——摘编自钱穆《国史新论·中国社会演变》


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任意一点或整体),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降临,中国传统社会开始解体,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徐徐展开。一批思想敏锐、不满于现状的知识分子纷纷从旧的思想牢笼中突围出来,向西方学习(后来扩展到俄国),接纳民主思想,并进行改造、消化和重构,以此启蒙民众,并为社会转型指引方向。

这些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可划分为三类。第一类,包括严复、胡适、中国民主同盟等中间党派的人士在内,基本属于启蒙主义的民主范畴。第二类,如梁启超的立宪主义、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民权主义,基本属于民族民主主义。第三类,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民主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民主主义。三种类型的区分,体现了各自的特点,不过都是中国社会的产物,都有着改造中国社会的抱负。

这些民主思想,引领中国人民经过长达百余年的艰苦卓绝斗争,最终获得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变革。

——改编自陈先初《晚近中国民主话语的多维构建和历史演进》


评析材料中有关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观点(任一点或整体)。(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9 . 辛亥革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开创了新时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虽然辛亥革命未能立刻再建有序的社会,而使社会动荡不安,但它对整个社会秩序的更新和重构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一种具有进步意义的破坏。自辛亥革命后,整个社会充满新旧事物的斗争,且在这一斗争过程中各种新事物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并且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所以纵观历史,其本质是一个破旧的时代,一个替代的时代,一个新事物成长的时代。正是由于辛亥革命才开启了这一个破坏的时代,一个让新事物能够从旧秩序中破土萌芽并成长起来的时代。

——摘编自谭玉龙《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解构与重构》


(1)据材料,概括辛亥革命的进步意义。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等角度,说明民国初年“整个社会……是一个破旧的时代,一个替代的时代,一个新事物成长的时代”。
10 . 有史家认为:唐宋变革,是指社会结构、政治体制、经济形态、文化性质.权力关系、政府组织的全面改变。这样的改变,在我国历史上,至少发生过四次:一是殷周之际;二是春秋战国;三是唐宋之际;四是晚清民国。以下关于这四个时期的改变,对应正确的有(       
①殷周之际——封建制邦国统一为郡县制帝国       
②春秋战国——农业家庭式劳作取代农夫集体耕作
③唐宋之际——士庶阶层之别明显到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④晚清民国——君主专制集权体制逐渐向民主宪政体制过渡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