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剧,近代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   《马关条约》签订后不久,李鸿章受命出访欧美。回国后,李鸿章在致旧时幕僚伍廷芳的信中,明确强调:“根本之计, 尤在变法自强”。戊戌政变后,李鸿章不认为康有为等人犯了“谋反”等大罪;事实上,李鸿章还暗中相助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保护他们逃亡日本。后来,李鸿章勉励康梁“精研西学,历练才干,以待他日效力国事,不必因现时境遇,遽灰初心”。面对慈禧的质疑,李鸿章还回答:“臣无可逃, 臣实是康(康有为)党”,慈禧听后只能“默然”。

——摘编 自雷颐《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等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 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导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我们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的洋务主张,为此付诸哪些实践活动?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鸿章的思想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为建立光明世界,陈独秀等人掀起的新文化运动有哪些影响?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近代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探索国家出路历程的趋势。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一民国前的旗装

简介:满族传统服饰。宽大平直,不显露形体;内着长裤,在开衩处可见绣花的裤脚;面料以厚重织锦或其他提花织物居多,装饰繁琐。
图二民国后流行的旗袍

简介:中西合璧服饰。开省收腰,表现出女性曲线;民国旗袍内着内裤和丝袜,开衩处露腿;面料较轻薄,印花织物增多,服饰亦较简约。

上面两组图片能够反映辛亥革命前后旗袍式样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3 . 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载,1914年8月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A.民国成立扫清了经济发展的障碍B.民族工业对外国资本依赖减弱
C.爱国运动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D.经济发展受世界大战影响较大
2023-12-09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据海关统计,1914~1918年间,我国进口货物价值比1913年减少了20.3%,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了14.8%~20.5%,入超由每年的2亿多两减至3000多万两,1919年更减至1600万两。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实行鼓励发展实业的经济政策B.国内先进的技术支撑
C.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反映了1895-191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数量和资本总额及两者的指数变化情况。材料中现象的出现(     
年份企业数量资本总额
实数(家)指数实数(万元)指数
189530100399100
191140130576.5144
1912852831038.2260
1913792631358.7341
19141073401486.8373
19151143801961.5492
1916862871390.7349
A.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已摆脱封建束缚B.主要得益于“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C.为袁世凯的复辟行为奠定物质基础D.折射出政治环境对民族经济的影响
6 . 概念的变化反映了特定时期的历史文化变迁。在近代,“封建”概念发生了巨大蝶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敝,可以复振,后之君苟欲厚民生,强国势,则必用吾言矣。

——摘编自顾炎武(1613—1682)《郡县论一》

材料二日本明治年间的思想家往往效仿法国启蒙运动,将过去的落后的斥之为“封建”,而将明治维新前的时代统称为“封建时代”。在1916年的《今日之教育方针》一文中,曾居留日本的陈独秀将“封建制”与“君主专制”等同,这无疑是对“封建”古义的巨大背离。

——摘编自张志强《恽代英“封建”观考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顾炎武所指“封建”一词的含义,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顾炎武此举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独秀所述的“封建”的具体含义,并说明含义变化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表为《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关孔子的文章篇数统计表(1915~1919年)。表格所示变化主要缘于(     
年代19151916191719181919
篇数7066503725
A.辛亥革命的转型B.新文化运动的开展C.资本主义的发展D.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9 . 下面为1900—1921年民族资本投资机器面粉厂数量和资本额的变化表。第二阶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阶段时间设厂数资本额(万元)
1900—1913年58912.7
1914—1921年982321.3
A.洋务运动诱导B.国民政府奖励实业
C.清末新政推动D.西方列强忙于一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有史家认为,若用曲线表示中央对湖南的控制,从清朝到北洋政府时期,再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经历了一个“V”字形变化期。 由此可推测湖南(     
A.成为清朝晚期的全国财赋重地B.是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治中心之一
C.经济现代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D.在北洋军阀时期有较强的独立性
2023-03-08更新 | 280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