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1 道试题
1 . 下图反映了中国某一时期的社会变化,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政府田赋收入占财政收入比例由25%降至21%
·官办企业由年均增长14.5%降至3.81%
·政府明确规定各种大礼服、常礼服,大礼帽等“料用本国纺织品”
·“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
A.民族企业发展环境改善B.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发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官僚资本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2 . 鲁迅曾深有感触地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鲁迅的感触源于(     
A.北洋军阀统治社会混乱B.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C.西学影响国人观念改变D.新文化运动解放人们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37年,思想家张申府将“打倒孔家店”“德先生、赛先生”的口号修订为“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科学与民主,第一要自主”。这种修订意在(     
A.重新评估中国传统文化B.弘扬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C.唤醒民族的自觉与自信D.纠正新文化运动的方向
2023-11-16更新 | 191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即墨区、城阳区、胶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图所示为1918年至2022年国内某钢铁企业的发展大事记。

·1918年,官商合办的龙烟铁矿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1919年,设计年产8万吨铁、6万吨钢的龙烟铁矿公司的石景山炼厂由北洋政府主持投资建设,政府首脑悉数入股;全部采用美国技术装备,设备国内领先
·1922年,石景山炼厂因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施工停滞而不得不延期投产
·1938年,日军侵占石景山炼厂,并对其实行军事管理。日占期间,石景山炼厂共产铁26万余吨,其中23万余吨被运至日本本土
·1945年,被国民政府接管
·19496月,成为解放区第一家恢复生产的现代钢铁企业
·1952年,生铁(年)产量增加到34.2万吨,超过该厂19201949年的累计总产量,当年的产量名列全国第二
·1956年,提前16个月完成国家“一五”计划规定的工业总产值指标
·1958年,在全国首创“基本建设投资大包干”
·1979年,采用37项国内外新技术建成我国第一座现代化高炉并投产
·1980年,自主研发的顶燃式热风炉技术出口卢森堡
·1981年到1995年,实行上缴利润递增包干“承包制”
·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授予投资立项权、资金融通权和外贸自主权;同年,创办了中国工业企业第一家银行
·1994年,年钢产量已达824万吨,成为行业“全国冠军”
·20032010年,企业主体开始逐步搬迁至唐山重新投产;2010年,老厂区全面停产
·2022年,老厂区部分工业遗址经改造后,成为北京冬奥会竞赛场地之一

——据《中国国家历史》杂志社官方网易号专栏文章整理

材料呈现了一个大型民族企业的百年发展历程,其中蕴含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诸多启示,围绕“企业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提炼一条或多条启示,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相继开设国学系和国学研究院,各地出现了一批冠以国学名义的杂志以及国学研究会之类的社会组织,中国出现了“国学之黄金时代”。这反映出五四新文化运动(     
A.调和了中西文化冲突B.强化了传统文化的地位
C.引发了知识界的反思D.排斥了西方的文化渗透
6 . 下图为刊载于民国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新闻报》的漫画《一意进行》。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揭露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野心B.表达国人维护共和制的决心
C.折射出政党政治的艰难曲折D.讽刺军阀混战破坏民主政治
7 . 1915年4月,《申报》版面中商品信息和广告的面积已超过新闻面积,刊登商品信息和广告所得成了报纸的主要收入。这一时期的报纸,刊登的多是民族制造业、工商业、服务业的商品信息和广告,“请用国货”“著名国货”“精良国货”等广告语在报纸中屡见不鲜。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重工业取得了突破B.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
C.工业结构趋于合理D.广告营销迎合时代潮流
8 . 1913年5月,在袁世凯的授意下,共和党、统一党、民主党合并为进步党,以“出而组阁,抵制国民党”。二次革命后,袁世凯为当选正式大总统,又收买近百名国会议员,成立公民党,为大选拉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政党政治具有一定影响力B.政党完全沦为专制统治工具
C.北洋军阀内派系纷争加剧D.资产阶级政党的局限性初显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玄之争“科玄之争”缘于19232月学者张君动在清华大学作的《人生观》讲演。他认为,人生观为主观的、综合的,起于直觉,体现自由意志与个性;而科学为客观的、分析的,重因果规律与事物的共性,故科学于人生观无能为力,解决人生观问题唯赖玄学。同年4月,丁文江在《努力》上发表《科学与玄学——评张君劢的“人生观”》,力斥其非。其后,胡适、陈独秀等人均参与论争。

张君动极力推崇中国古代宋明理学,指出在人欲横流之际,“诚欲求发聋振聩之药,惟在新宋学之复活”“若夫心为实在之说,则赖宋明理学家而其说大昌,真可谓其功不在禹下者焉”。

胡适主张“拿科学作人生观的基础”,“殊不知,我们若不先明白科学应用到人生观上去时发生的结果,我们如何能悬空评判科学能不能解决人生观呢?”“在那个自然主义的宇宙里,天行是有常度的,物变是有自然法则的,因果大法支配着他——人——的一切生活,生存竞争的惨剧鞭策着他的一切行为

——这个两手动物的自由真是有限的了"。

陈独秀在《科学与人生观序》中,对张君劢提出的包括“大家族主义与小家族主义”等在内的九项所谓科学无法解释的人生观,逐一作了说明。其中,针对财产公有私有制度一项,他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的经济基础不同着手,依次说明矗立其上的人们财产观念的演进。

——摘编自李直轩《文化系统的结构分化与要素整合——种解读“科玄之争”的新视角》


(1)“科玄之争”主要是由哪些因素引发的?
(2)“科玄之争”的兴起体现了当时社会思潮的哪些特点?
2023-10-07更新 | 133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如表所示为1894—1933年我国近代工业就业结构和投资结构的变动,这一变动主要源于(     
年份轻工业重工业
工人数比重资本额(万元)比重工人数比重资本额(万元)比重
18944559653,9%208342.0%3897546.1%287158.0%
1911一191317085063.1%1508452.1%9986736.9%1384847.9%
192040126071.9%3354559.4%15636228.1%2293940.6%
193341220564.0%103651.572.7%23202436.0%38926.227.3%
A.轻工业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畸形发展
C.民族工业技术依赖帝国主义D.中国经济体系和结构的殖民化
2023-10-07更新 | 170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