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7 道试题
1 . 下表是1920年时新式产业与传统产业所占产值的比重,据此可知当时

部门

总产值合计(万元)

新式产业

传统产业

总产值

(万元)

占合计

(%)

总产值

(万元)

占合计

(%)

农业

1049494

1049494

100

制造业

514346

88287

17.16

426059

82.84

矿冶业

29050

10566

36.37

18484

63.63

运输业

58303

28377

48.67

29926

51.33

总计

1651193

127230

7.70

1523963

92.30


A.新式产业的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B.生产方式的近代化程度较低
C.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局面逐渐改善D.传统产业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2 . 服饰变迁是中英两国近代化过程中都曾发生过的历史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海的城市特点和独特的人文环境为女装西化现象的产生提供了殷实的土壤。从晚清到民国,上海女界一直引领服饰变革的潮流,成为近代女子服饰变革舞台上的主角。民国以后,受西方风气熏染的都市女子日益增多,“摩登小姐”、“新妇女”成为时代美丽女性的代名词。

——据陈国灿《江南城镇通史晚清卷》等整理

材料二   18世纪进口印花棉布和随后本土生产的棉布,色彩更加丰富明快,英国人感受到“棉布比厚实的羊毛纺织品穿起来更加舒适”。18世纪上半叶,服饰的模仿非常普遍,同类型的服饰消费为服饰的大规模生产提供重要契机。成衣业的发展使得廉价的时尚服饰成为可能,时尚服饰的大众化趋势更加明显,到18世纪中叶,已经很难从服饰上判断一个人的出身。先前从未感知的市场力量进入部分有识之士的视野,经济学家的目光从如何扩大贸易顺差转向生产市场,由流通领域转向生产供应领域,强调从生产领域来研究财富的增长,提倡自由放任。

——摘编自王洪斌《18世纪英国服饰消费与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以旗袍为例,指出“女装西化现象”的表现,并说明上海“女装西化现象”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8世纪英国大众对于服饰的审美观念,并分析这种审美观念形成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研究,叙述从李鸿章、康有为到孙中山为代表的近代中国政治家们救过历年的变化趋势以及社会原因。
2020-03-2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闸北区201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代表人物
生活年代
言论
顾炎武
1613-1682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日知录》
魏源
1794-1857
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害也。——《海国图志》
陈独秀
1879-1942
本志主旨,固不丰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丰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新青年》3卷5号《答顾克刚》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
(2)根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
2019-01-30更新 | 1733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安徽卷)

6 .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富强”“经世”和“经济”的使用次数

图2“民主”“共和”的使用次数

——摘编自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

图1、2能够反映中国近代若干社会观念的变化趋势。从图中提取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2018-05-25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北省黄冈中学2018届高三5月二模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7 . 如图为1887~1921年中国生产资料进口额在进出口贸易差额中的占比变化情况。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中国实现入超转为出超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C.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D.外部环境影响民族工业发展
2024-06-0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最初无不服膺天演论。但到1919年,李大钊发文指出:“生物的进化,不是靠着竞争,乃是靠着互助。人类若是想求生存,想享幸福,应该互相友爱”;陈独秀“将互助视为人性善的本能”。这一变化(     
A.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说明知识分子思想趋于保守
C.否定了进化论的科学价值D.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方向
9 . 如表是1906—1931年中国海关进口机器分类变化统计表。据此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年份机器分类
1906—1909刺绣编结缝纫机器;机器及配件
1910—1922刺绣编结缝纫机器,织造机器;机器需用器具,农业机器,运动机器,酿酒蒸馏制糖机器,他类机器及零件
1923—1931纺织厂机器;机器需用器具,农业机器,运动机器,酿酒蒸馏制糖机器,发电厂机器,他类机器及零件,订书切纸机器,抽水机器,车床机
A.迎来短暂春天B.重工业成为主导C.工业结构不断完善D.地域分布不平衡
2024-05-2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热点核心卷(三)历史试题(新高考Ⅱ卷)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下表是1916—1920年中国进出口的物量(商品数量)指数和物价指数变化情况。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年份

物量指数(以1913年为100)

物价指数(以1913年为100)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1916

73.8

102.3

122.4

117.0

1917

73.5

103.3

131.0

106.2

1918

66.2

105.5

147.0

114.5

1919

75.5

140.0

150.2

112.0

1920

76.0

119.3

175.7

112.9

A.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B.中国外贸出超额有所增长
C.“进口替代”效果显现D.经济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2024-05-31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临考历史预测押题密卷B卷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