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1912年6月,袁世凯在未经内阁总理唐绍仪副署的情况下委任王芝祥为南方军队宣慰使,但王芝祥到任后使用的官方身份不是“宣慰使”而是临时性的“督办”,并且在当时的政府公报中也没有王芝祥人事任命的相关信息。这反映了当时(       
A.人事任免权的争夺激烈B.袁世凯的专制独裁不得人心
C.责任内阁制已名存实亡D.民主宪政尚未遭到完全破坏
2024-05-2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二)历史试题
2 . 1916年4月,《申报》在时事评论中写道:“云南独立时,(各省将军)自告奋勇(拥护中央)者甚多;贵州独立,则已渐少;广西独立……而告愤忠者竟无其人。”这反映了(     
A.清王朝已土崩瓦解B.变更国体不得人心
C.地方军阀各自为政D.民众支持护国战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宪帝制期间,为迎合袁世凯施行帝制的愿望,英国改变了原先延缓帝制的主张,转而迅速筹划承认,以期尽快稳固袁世凯政权,避免日本干涉,维持英国在华的殖民地位与既得利益。然而,为全力应对欧战,英国又不得不倚重日英同盟,借以保护它在远东地区的利益。因此,在洪宪帝制问题上,英国处处迁就日本,同意所谓的“观望”政策,而日本则以“观望”为名,行干涉之实,积极实施倒袁计划,最终迫使英国走上放弃袁世凯政权的道路。

——摘编自李馨《帝制并非自为——对于袁世凯称帝原因初探》

材料二   自复辟消息传开后,全国多地商业均受打击。如无锡,“当地金融机关亦立时收紧,现洋甚缺,无处搜罗,以致各项商业交易骤静”。一些西方的舆论也表示了对民国前途的担忧,如字林报社论略云,“中国将从此而分裂矣”。而伍廷芳则认为“帝制问题从此可永远解决也”。更有人指出“多一次流血,而人民之脑海中即深一层共和之观念”。

——摘编自周峰《张勋复辟后各界态度及思考研究——以〈申报〉报道为中心》

材料三   梁启超在中华民国建立十年后写的一篇文章中也有颇为深刻的认识。他说:“原来政治是民意造成,不独‘德谟克拉西’(民主)政治是建设在多数人意识之上,即独裁政治、寡头政治,也是建设在多数人意识之上。无论何种政治,总要有多数人积极的拥护——最少亦要有多数人消极的默认,才能存在。所以国民对于政治上的自觉,实为政治进化的总根源。”

——摘编自许增紘《民众觉悟与辛亥革命的成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对袁世凯复辟态度的转变历程,说明促成这一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勋复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三“国民对于政治上的自觉,实为政治进化的总根源”这一观点进行分析。
2024-04-04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中华书局《孙中山年谱》编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编写“孙中山民权年谱”。(要求:参照示例,按时间先后顺序编写,符合年谱特征;结合材料,史料实证,逻辑严密)
示例
孙中山民权年谱
1894年之前,曾幻想君主立宪,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国家。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建立合众国”的民权主张。
2024-03-14更新 | 6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辛亥革命后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了政体转型,但袁世凯在统治时期,打着“民国”的招牌,逐步建立独裁专制统治。1915年秋,舆论界掀起一场变更“国体”的激烈论争。

帝制论者杨度宣称“今总统制实行矣,虽有《约法》及各会议机关,似亦近于立宪,然而立宪者其形式,专制者其精神也。……四年中,设非政府采用专制精神,则国中欲求一日之安,不可得也。……非立宪不足以救国家,非君主不足以成立宪。立宪则有一定之法制,君主则有一定之元首,皆所谓定于一也。”

1915年,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各大报刊竞相转载。梁启超坚持现行国体,反对帝制认为“夫前清之末叶,则固自谓立宪矣,试问论者能承认否? 且吾欲问论者,挟何券约(凭证),敢保证国体一变之后,而宪政即可实行而无障? 如其不然,则仍是单纯之君主论,非君主立宪论也。既非君主立宪,则其为君主专制,自无待言。”

论争展开后,反袁舆论不断兴起、发展。

——摘编自乔琪《论一九一五年“国体”之争》、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1)根据材料,概括论争双方持论的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15年的“国体”之争进行整体评价。
2024-03-06更新 | 49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七省新高考卷02,16+4模式)- 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6 .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宋教仁,生于1882年,14岁考入武昌普通中学堂,在校期间受革命团体影响,走上了反清革命道路。i904年,宋教仁和黄兴、刘揆一等人创立了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政治纲领的华兴会。同年,宋教仁前往日本研习西方的政治和法律。1905年,宋教仁支持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并将自创报刊《二十世纪之支那》改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1911年,宋教仁亲自筹款购买武器弹药,推动长江中下游流域的革命进程。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宋教仁参与了南京临时政府筹建的全过程,被任命为法制院院长。1912年,宋教仁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希望以多数党的地位,成立责任内阁,约束袁世凯专权。他亲自到长江流域各省宣传演说,为建立责任内阁,实现民主政治大造言论。在宋教仁的主持下, 国民党在“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取得重大胜利。就在宋教仁准备以国民党党首身份赴北京组阁之际,被刺杀于上海火车站,年仅31岁。   “宋案”揭露后, 孙中山从日本回到上海,主张立即“武力讨袁”,进行第二次革命。

——据新华网《为国捐躯宋教仁》

(1)根据材料,概括并说明宋教仁在中华民国成立前后斗争方式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宋教仁的革命活动。   
2024-03-02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下期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7 . 1915年反日运动的中心口号是“救国”“勿忘国耻”,五四运动则以如何拯救山东为核心议题。 而“五卅”本是一桩影响范围较小的常见涉外惨案,但却以“亡人”危机为口号,掀起了比之前两者规模更大、参与阶层更广的“集体行动”。这一现象反映出(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B.民主革命任务发生改变
C.中国国民的民族意识日益觉醒D.革命领导阶级走向成熟
2024-02-20更新 | 243次组卷 | 5卷引用:甘肃省2024届高考第一次诊断考试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022·河南·模拟预测
8 . 1916年6月,正当袁世凯死于新华宫,帝制被推翻,共和恢复后,教育部有人深感“这样的民智实在赶不上这样的国体”,于是想凭藉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的权力极力倡导文字改革,主张言文一致和国语统一。据此可知,当时提倡文字改革旨在(     
A.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B.激发民众救亡图存的意识
C.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力D.实现国民文化素养的提高
2024-02-07更新 | 16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押题金卷》B卷
9 . 从1915年反对日本提出“二十一条”的抵制运动,到1919.年抗议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处理结果的五四运动,再到1925年抗议日本工厂枪杀顾正红的五卅运动,这三次事件的“危机程度”一次比一次减弱,而群众运动的规模却一次比一次增大。这主要是因为(     
A.民族资本主义持续发展B.革命政党势力的不断推动
C.民族国家意识日益强化D.北洋军阀的统治日益腐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民国初年的立宪政治以失败而告终。但梁启超说: “汝不见袁世凯之偷作皇帝乎?其所弄手法,固曰经国民之投票不愿意要共和也,经国民之投票推他做皇帝也。”这反映出民国初年(     
A.袁世凯复辟帝制行径不得人心B.立宪政治影响国人的思想取向
C.民主平等理念得到了广泛传播D.国民参政议政的热情日趋高涨
2024-01-15更新 | 330次组卷 | 5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