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传统儒学中以“克已复礼”思想为代表的礼制思想对于协调社会关系、维持封建政权稳定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北洋军阀深谙传统儒学的作用,因此,在北洋军阀统治期间出现了一系列的“尊孔复古”逆潮。如:1913年袁世凯下令尊孔;1917年张勋拥溥仪复辟,理由是维护儒家的纲纪;黎元洪在1922年复任总统时发表的通电中指出,中国之所以乱七八糟,正是因为“下放其上……婚媾凶终,师友义绝,翻云覆雨,人道荡然”;1927年张作霖下令定礼制,次年祭孔。北洋军阀集团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们有意识地利用封建儒家文化,构建起诸如吴佩孚的“内圣为体,外王为用”的治国理念。

——摘编自刘威张泽坤《论传统儒家文化对北洋军阀的影响》

材料二   1986年,当代学者李泽厚在《走向未来》杂志创刊号发表《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一文,这是当时对新文化运动所能达到的“最为漂亮”的回答,自此“启蒙与救亡”即成为支配性的阐释范式,延绵至今。

——摘编自吴宝林《如何超越“辉格史”:关于新文化运动的百年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洋军阀政府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及其意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对“新文化运动”的看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从1912年至1928年,国家元首变换了12次,共有7人先后担任总统;内阁改组45次,有29人担任过政府首脑(总理),最短的仅有5天。这一现象折射出(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民国前期社会动荡
C.进步人士探索治国新路D.政党政治有效实施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战期间,北洋政府受有识之士的建议,于1917年选派14万华工赴欧洲协助协约国作战。华工中的70%来自山东农村,他们许多人目不识丁,但淳朴老实、任劳任怨,渴望能帮家人过上好日子(按照合同,每个华工每月不但可以领到12块大洋,他们在中国的家属每月还有10块大洋的养家费)。华工中的马春苓、孙干是乡村教师,他们去欧洲不仅是为了挣钱,一个还是为了圆“环游之志”,另一个则是怀揣考察欧洲教育的初衷,希望将来回国创办学校,开启民智。华工们在欧洲战场上从事多样的工作:挖战壕、修铁路、排地雷,在火药厂、兵工厂、化工厂、造纸厂等地方工作,有的甚至成为修理坦克、飞机的熟练工。由于敌军炮火、瘟疫和伤病,至少有1万名华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战后约3000名华工在法国成家定居,成为中国较早一批欧洲移民者。比利时伊普尔市一战纪念馆馆长说:“华工是我们一战和当时欧洲历史的重要部分,他们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帮我们重建家园,我们对一战华工心怀感激。”

——摘编自邓卫华、王阳、应强《一战华工:跨越百年的告慰》


(1)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洋政府选派华工参战的原因。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华工参战的历史贡献,归纳华工的优秀品质。
2023-08-28更新 | 26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福建省高考历史猜题卷(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府院之争”是民国初年一起重大的政治事件,这一事件主要起因于大总统黎元洪和国务总理段祺瑞在对德宣战问题上的分歧,作为一个典型的现代化新型政争在民初政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整个事件中涉及的政治势力不仅包括总统府与国务院,其间也存在国会与其他机构之间的权力之争。府院双方为争夺北京政府的权力而产生了一系列明争暗斗。这一现象反映的国内政治问题实质是(     
A.新旧约法之争B.新旧国体之争
C.美日在华之争D.新旧军阀之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1915年,全国教育联合会决定各学校每年以5月9日为“国耻纪念日”,“毋忘国耻”的标语在全国各处都可以看到。如图为1915年马星驰发表的漫画,画面中“困兽犹斗”四个字从左到右,通过改笔形式以空白部分凸显"岂怕战亚"四个字。作者特意在下方标注读法:“困兽犹斗,况今日之中国岂怕战乎”。这体现出(     
A.资本主义迅速发展B.中国反日浪潮涌动
C.民国政治转型艰难D.国人坚决参加一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19年1月10日,中国派遣陆徵祥、顾维钧等赴欧参加巴黎和会并积极参加国联的组建和盟约的起草工作;2月11日,国际联盟中国同志会在北京成立,推举梁启超为理事长,其宗旨是“主张国际联盟援助其实行,促进其发展”。这表明(     
A.中国人民对国际联盟的理性认识B.中国渴望正义与和平的迫切心情
C.北洋政府努力改变中国屈辱地位D.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主动融入世界
2023-05-14更新 | 312次组卷 | 6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1913年,陆军总长兼湖北都督段祺瑞认为“以二城门为标榜,致军民脑筋易起浮动观念”,下令将武昌首义的“起义门”“聚义门”改回原名“中和门”“通湘门”;翌年接任都督的段芝贵下令将起义门城楼建筑拆毁,仅剩下城门拱洞与断壁。这一做法旨在(     
A.消泯民众的革命精神B.为武汉的城市发展拓展空间
C.为复辟封建帝制造势D.重建辛亥革命后的社会秩序
2023-05-12更新 | 290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如表可以推知当时(     
1919年、1925年各省岁出预算分类表   
年份岁出总数(万元)军费数(万元)其他项目(万元)
1919年14100.07708.66391.94
1925年25379.718241.97137.8
A.民族工业发展提高了政府的财政税收
B.加入协约国集团作战使军事耗费剧增
C.军阀割据混战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
D.军费开支使国民政府的统治危机四伏
9 . 革命探索

材料一 本大总统之毅然兴师讨贼,以期贯彻护法戡乱之职志……夫欲约法之效力不坠,在使国会得自由行使其职权,在扫除一切不法之武力……直军(直系军阀)诸将,为表示诚意服从护法起见,应首先将所部半数,由政府改为工兵(投身国家建设的军人)作为停战条件……直军诸将,知能履行此条件,本大总统当力饬全国罢兵:恢复和平,共谋建设。

——1922年芬中山在广州发表的宣言

材料二 在中国,事情非常明白,谁能领导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谁就能取得人民的信仰,因为人民的死敌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而特别是帝国主义的缘故。

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这些阶级,或者已经觉悟,或者正在觉悟起来……而无产阶级别是领导的力量。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结合材料二及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成功实践,评述材料一中孙中山对革命的看法。
要求:观点正确,多角度分析,逻辑清晰。
2023-05-08更新 | 434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下·湖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五四运动后,湖南军阀谭延闿打出了“湖南自治”的旗号,企图用湘籍官僚政客包办湖南政治,湖南各界纷纷请愿,响应这一口号。但1920年11月,湘军总司令赵恒惕取谭延闿而代之,湖南自治运动逐渐流产,湖南各界大失所望。“湖南自治”的流产,客观上(     
A.巩固了中华民国的国家统一B.加速了革命新形势的到来
C.阻碍了新型政治团体的创建D.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023-03-30更新 | 239次组卷 | 10卷引用:历史(福建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