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据统计,一战前在农商部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而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这一变化表明当时的中国(     
A.社会风气文明开放B.民主政治已经实现
C.国际地位大大提高D.民族工业得到发展
2 . 辛亥革命后,在全国多数民众看来,都督与总督,民主与君主,只要不滋扰人民,便与他们无关。这反映出(     
A.民众缺乏对民主共和的认识B.封建传统观念影响根深蒂固
C.辛亥革命领导核心不够强大D.人们难以适应社会习俗变革
3 . 抵制日货的最佳方式就是购买国货。1915年,中华国货维持会对部分商人乘机拾高国货价格的行为进行了批判。当时,这一批判(     
A.打击了中小商人从业的热情B.声援了民众的反帝爱国斗争
C.表明了企业诚信经营的决心D.稳定了国内市场商品的价格
4 . 一战期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短暂的春天”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民族资产阶级地位较高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5 . 下图是1894年和1913年我国国内机织棉布占全国棉布产量的比重情况。此情况说明(     
A.机器棉织业成为主流B.政府支持近代纺织业
C.自然经济被迅速瓦解D.传统棉织业仍占主导
6 . 近代中国,旧式的跪拜、作揖等礼节被废除,而脱帽、鞠躬、握手、鼓掌等新礼节逐渐成为中国人际交往的“文明仪式”。促使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7 . 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1913年和1921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织布机数量统计图”,这组图反映了这一时期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A.停滞不前B.发展迅速C.分布在沿海地区D.轻重比例失调
8 . 民国成立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等活动,点头鞠躬取代了跪拜作揖,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这主要体现了(     
A.社会经济的发展B.民主共和的实现
C.等级观念的消除D.习俗风尚的变革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北洋军阀统治历史(1912--1928年),有人认为它是一个黑暗的历史时期,也有人认为它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年代。


根据材料,结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历史内容,任意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展开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0 .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但一战后不久民族工业很快陷入衰落这说明(     
A.清末新政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民族工业的发展得益于实业救国思潮
C.世界大战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民族工业的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