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人们的思想观念也经历了由服从专制到认同民主的演变过程,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是基本一致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的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执政,不过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这就是我所调的各种政体和性质应该看什么,法律是直接从政体的性质产生出来的,这种法律便是最初的基本法律。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孟德斯鸠把政体分为共和、君主、专制三种类型。哪种政体代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为什么?

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然臣窃闻谓政有本末,不先定其本而徒从事于其末,无当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代内阁学士阔普通武》


(2)依据材料二说说康有为对当时东西方政体的认识。他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

材料三   古今万国,政体不齐,治乱各别。其拨乱为治者,罔不舍旧谋新,由专制政治,趋于自由政治;由个人政治,趋于国民政治;由官僚政治,趋于自治政治。此所谓立宪制之潮流,此所谓世界系之轨道也。吾国既不克闭关自守,即万无越此轨道逆此潮流之理。进化公例,适者生存。凡不能应四周情况之需求而自处于适宜之境者,当然不免于灭亡。日之与韩殷鉴不远。吾国欲图世界的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3)材料三体现了陈独秀的什么思想主张?
(4)结合以上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说说人类思想的发展历程具有怎样的特征?
2023-01-0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沿至道光末年,沉睡之中国,始知己之境地,实在至危至险,而不当复存自恃巩固之心。此事略已唤醒中国于安乐好梦之中,然究未能使之全醒。……尚须庚申圆明园之火,焦及眉毛,俄国之借伊犁,法国之吞东京,始知欧洲人四面逼近其他,势极形危险。盖自庚申一炬,中国始知他图皆清醒,而有所营为,已独沉迷酣睡,无异于旋风四围大作,仅中央咫尺平静。窃以此际,中国忽然醒悟。

——曾经泽《中国先睡后醒论》(1887年)

材料二 康有为曾经说道,越是了解“西学西理”,越觉“中学中理”之深邃广大。他进一步指出,孔子改制最核心的主张即三世进化,即从据乱世到升平世再到太平世,从君主制到立宪制再到民主制的进化,这是孔子借《春秋》而阐发的微言大义。如此,则维新变法具有了理论上的合理性、必要性。

陈独秀认为“孔子的思想产生于两千年前,原本就是服务于封建君王的专制统治的,这种泯灭个性的儒家思想伦理禁锢,必须破除,“儒家孔道不大破坏,中国一切政治、道德、伦理、社会、风俗、学术、思想均无有救治之法。”

——摘编自王鹏燕《康有为的孔教观与五四时期的反孔思潮》

材料三 中华民国成立后,和平、秩序和统一并未出现。道德沦落、君主复辟和军阀割据长期困扰着孙中山,他求援的西方政府只支持各地军阀,对他发展中国的计划完全不感兴趣。而受过西式教育的新知识分子纷纷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思想领域进行激烈的变革,那些对凡尔赛和会极度失望的知识分子在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影响下,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马列主义研究小组开始大量涌现,以追求知识和言论自由的北京大学则成为激进主义的温床。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公开承认信奉马克思主义,并称赞布尔什维克革命能媲美法国大革命,是“伟大的、世界性的及基本的力量”。

——摘编自徐中约(美)《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思想史角度概括并评论材料中的“先睡后醒”。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和陈独秀对儒学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传播的主要因素。
3 . 人的解放说到底是思想解放,思想解放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源动力。某校高二1班尚升、李新同学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这一主题非常感兴趣。他们搜集相关材料,开展合作学习。请阅读下列材料,和他们一起探究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1)材料一中《海国图志》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冯桂芬这一言论体现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梁启超认为变法图强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康有为提出了什么政治建议?
(3)材料三表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有什么重大意义?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认识。
2020-05-2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
4 . 辛亥革命后,一些先觉分子指出“现有政府不可恃,现有政治不可恃”,进图富强,“还要反求诸人民”。由此,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可见,“先觉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的动机是
A.依靠人民,反对专制B.启蒙思想,唤醒民众
C.人民革命,救亡图存D.依托民众,文学启蒙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图1、图2、图3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具有时代性的代表著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一《海国图志》   图2《孔子改制考》   图3《新青年》
根据图1、图2、图3的图书信息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所处时期,并据此说明此著作(杂志)在当时所产生的影响。
2020-12-1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的历史人物是近代中国第一批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是什么?书中的哪一思想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
(2)图二所示著作作者的主张是什么?
(3)上述三图见证了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领域内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各是什么?
2020-09-10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泰宁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学考)试题

7 . 材料一   明代中期思想家李贽认为:“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

——(《焚书·答耿司寇》)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李贽对孔子的主要看法。分析其观点的进步意义。

材料二   康有为曾说:“中国之国魂者何?曰孔子之教而已。”“中国一切文明,皆与孔教相系相因。”“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用在与时进化。”

——(《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


(2)依据材料指出,康有为如何认识孔子学说的地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其意图。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斗士们虽然对孔教批评多于肯定,但殊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对孔子本人和孔教的价值评判实际上大都能够采取一种历史的、一分为二的评判态度和立场,而并非如一般人印象中误解的那样,是不加区别分析地一概全盘予以否定或简单地予以蔑弃。因此,就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斗士们对孔子本人的真实态度而言,可一言以蔽之,即坚决反对膜拜孔子的偶像,而对作为一代哲人或伟人的孔子本人又是崇敬的。

——摘编自林存光《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孔子观念的根本改变》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孔子的态度。分析此态度形成的原因。
2020-04-0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中国标本宜兼治。若遗其本而图其末……其孰能力与争衡于富强之世也耶。亟宜一变旧法取法于人,以收富强之实效。一法日本振工商以求富为无形之,一法泰西讲武备以图强为有形之战。”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二   作为思想启蒙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的矛头直指以封建统治者意识形态出现的儒家学说。但必须注意,这种批判是在民族危亡时进行的,它不是纯料意义上的学术批判,而是以文化为切入点,以实现民众启蒙、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为目的的社会运动。这就决定了这种批判不可避免地带有强烈的偏激色彩和以偏概全的倾向,但这一种倾向恰恰是五四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责任和自觉担当意识。

——沈永刚《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传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面对19世纪中后期中国面临的新变局,郑观应的应对之策及目的。分析他的理想未能实现的原因何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初面对学习西方制度的不断碰壁,中国知识分子的选择及存在的问题,从中我们应该传承什么精神?
2019-11-1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发表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图固”,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土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在认识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的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
(2)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依据材料回答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3)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重大影响?
(4)上述四则材料有何共同特点?
10 . 陈独秀称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国民“最后之觉悟”,又说“欲图根本之救亡,所需乎国民性质行为之改善”。在陈独秀看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题是(  )
A.提升国民素质以改变中国社会习俗B.宣传社会主义以推动政治变革
C.倡导思想变革以改造中国社会D.呼吁民主革命以反抗君主专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