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新青年》经常刊登介绍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介绍生物的起源、医学、生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该材料说明《新青年》旨在(  )
A.大力弘扬民主和自由B.把反迷信作为反封建的重要内容
C.借助自然科学宣传变法D.把民主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2023-01-24更新 | 151次组卷 | 36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电视剧《觉醒年代》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热血青年那段追求真理的澎湃岁月。下列场景符合历史基本情况的是
A.李大钊:今之谈文学改良者众矣,记者末学不文,何足以言此?
B.鲁迅:予今长斯校(北大),请以三事为诸君告:曰抱定宗旨;曰砥砺德行;曰敬爱师友。
C.陈独秀:推倒陈腐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立诚的写实文学。
D.胡适: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3 . 有学者指出:“文言的命运是与传统文化密切相连的……只要传统文化、民族特性受到重视,文言总会或多或少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受到肯定与提倡”。这说明
A.文言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B.提倡白话文违背新文化学者的初衷
C.使用白话文割裂与传统文化的联系D.文言文的使用需要特定的环境
4 . 胡适指出,新文化不应用突然置换的方式取代旧文化,而要考虑“怎样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吸收现代文化,使它能同我们的固有文化相一致、协调和继续发展?”由此可知,胡适
A.承认传统与现代文化的不可分割性B.主张全面有序借鉴西方现代文化
C.旨在强调新文化运动具有不彻底性D.力求用科学精神弘扬传统价值观
2020-12-01更新 | 1795次组卷 | 26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该杂志作为史料可以直接用于研究
A.百日维新
B.黄花岗起义
C.北伐战争
D.新文化运动
6 . 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一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这表明当时
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
B.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
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
2019-01-30更新 | 4200次组卷 | 59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湖南卷)01
7 . 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2: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比如“熟人社会”,比如“守旧症”、“非我症”、“不合作症”、“麻痹症”,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化转型的艰难。

——张宏杰《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


请回答:
(1)材料1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三个阶段?其实践和结果如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文化转型难的原因。
(3)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转型呈现出“传统文化现代化,西方文化本土化”的趋向。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