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2 道试题
1 . 毛泽东于1927年3月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认为“所有各种反对农民运动的议论,都必须迅速矫正。革命当局对农民运动的各种错误处置,必须迅速变更。这样,才于革命前途有所补益”。这(     
A.确立“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B.明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C.初步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D.体现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
2024·河北邢台·二模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中国,改革和革命构成几代国人救亡图存的两条主要线索。然而两者志虽同,却因道不合最终只能分道扬镳、渐行渐远。“问题与主义”之争便是此种意象之呈现。

材料一 现在舆论界大危险,就是偏向纸上的学说,不去实地考察中国今日的社会需要究竟是什么东西……要知道舆论家的第一天职,就是细心考察社会的实在情形。……所以我现在奉劝新舆论界的同志道:“请你们多提出一些问题,少谈一些纸上的主义。”更进一步说:“请你们多多研究这个问题如何解决,那个问题如何解决,不要高谈这种主义如何新奇,那种主义如何奥妙。”

——胡适1919年7月《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材料二 若在有组织有生机的社会,一切机能都很敏活,只要你有一个工具,就有你使用他的机会,马上就可以用这工具作起工来。若在没有组织没有生机的社会,一切机能,都已闭止,任你有什么工具,都没有你使用他作工的机会。……依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社会上法律、政治、伦理等精神的构造,都是表面的构造。他的下面,有经济的构造作他们一切的基础。经济问题的解决,是根本解决。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什么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族制度问题、女子解放问题、工人解放问题,都可以解决。可是专取这唯物史观的第一说,只信这经济的变动是必然的,是不能免的,而于他的第二说,就是阶级竞争说,了不注意,丝毫不去用这个学理作工具,为工人联合的实际运动,那经济的革命,恐怕永远不能实现。

——李大钊1919 年 8月《再论问题与主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问题与主义”之争产生的时代背景。
(2)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史实,对材料中李大钊的观点进行阐释。
2024-05-14更新 | 63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天津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24年7月,孙中山在农讲所毕业典礼上说:“农民在中国是占人民的极大多数,所以农民就是中 国的一个极大阶级。要这个极大阶级都能够觉悟,都能明白三民主义,实行三民主义,我们的革命 才是彻底。”这反映了孙中山意在(     )
A.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B.支持农民进行土地革命
C.经济上主张耕者有其田D.动员农民投身国民革命
2024-05-14更新 | 12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八校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4 . 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的精彩发言被不断地传诵复制,更被拍成电影。但学者查遍资料档案,却找不到这句话的出处。对此,从史学研究角度上,我们最应该持有的态度是(     
A.顾维钧的精彩发言已经传播开来,宁信其有
B.影视作品都夸大了历史事实,没有研究价值
C.研究顾氏从法理上驳斥日本的材料更有意义
D.这句话反映了国人的心声,仍具有史学价值
2024-05-1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二)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中共一大在讨论今后的工作时,决定“集中我们的全部精力组织工厂工人……鉴于我们的党至今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所以代表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即注重(     
A.增强阶级基础B.建立工农联盟C.制定革命纲领D.发展现代工业
2024-04-29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一)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0年中外历史大事

1月《凡尔赛条约》正式生效,国际联盟宣告成立。

2月希特勒组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

3月李大钊发起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

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来到中国,先后与李大钊、陈独秀商议建党事宜。

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7月中国爆发直皖战争。

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出版。

10月北京建立了共产党小组。

11月《共产党》第1号卷首代发刊词《短言》。

——摘编自《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外历史纲要》(上)(下)

从上述材料中选择一个关键句,结合所学知识对其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加以概括,并引用上述材料中的历史现象加以阐述。(要求:中外关联、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言之成理)
2024-04-25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2024·广东茂名·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1919年5月9日杭州之江大学建立“劝用国货会”,抵制日货。12日起,杭州、永嘉、乐清、瑞安等处师生陆续发表宣言、组织罢课游行。6月初,一些温州知识人创办《救国讲演周刊》,以利当地的“救国”宣传。这说明(     
A.爱国救亡运动有所创新B.五四运动的影响逐渐扩大
C.抵制日货运动开始出现D.长三角成为五四运动中心
2024-04-11更新 | 310次组卷 | 9卷引用:历史(天津卷01)-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安德森说,“……前现代的帝国与王国竞能够轻易地维系他们对极度多样而异质并且经常是居住在不相连的领土上的臣民的长期统治。”各地人民效忠的通常不是一个现实国家,而是经由文字和经典从古代继承下来且已沉淀力集体无意识的伦常制度,它维系着一个抽象的国家观点。……交通落后成倍放大了国土的距离。当时中国国土面积比整个欧洲还大,路上走一年半载,未必能从京城到达最偏远的边疆,更别说全国的有效管理了。

——程巍《清末电报网与国家统一》

材料二   秦王朝将中央政府统一规划的交通建设视为执政要务之一、除了“决通川防,夷去险阻”之外,还由中央直接主持,“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昊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汉书·贾山传》)。……政务军务紧急时,还可以通过驿传系统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赵充国自金城申请军事计划至汉宣帝批复后颁下,往返不过7天,驿递行速达到每天400公里以上。

——王子今《古代交通与秦汉文明》

材料三   191954日的北京学生运动能立即席卷全国,……与电报快捷传递消息和社会动员的功能密不可分。电报,其重要性在于,在交通系统远不足以把全国连为一体时,……电报系统至少可把全国连为一个时间共同体,这是后来全国同步的社会和思想运动的技术基础,而这样的全国运动训练了国民的现代国家共同体意识。

——程巍《清末电报网与国家统一》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安德森认为中国是“抽象的国家”的理由。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汉王朝加强对“抽象的国家”控制的措施。
(2)近代中国人自办电报始于何时何地?根据材料二、三、与古代“驿骑传递”相比,近代电信技术有哪些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在我国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024-04-07更新 | 40次组卷 | 3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4-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天津专用)
23-24高三下·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阶段练习
9 . 中西文化思想的冲突,传统与西化的相斥相纳,是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形象在西方的变迁基本上可以以18世纪作为分界线,18世纪的中国热将中国文化的魅力推向顶峰。之后,随着西方现代性的成熟,中国形象逐渐跌落,影响到西方人甚至中国人自己的“中国文化观”。

——王岳川《去中国化——18世纪以降西方现代性战略》

材料二 在孔家思想统治之下……中国文化的改变,至多只有皮毛的改变,没有彻底的主张。……直到民国四、五年以后,开始有了些人作了片断的个人主义言论。

——陈序经《中国文化的出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学界有关中国文化发展道路论争文章目录(部分)

文章标题发表时间作者
欧洲文化之危机及
中国新文化之趋向
1922年2月张君劢
评中西文化观1924年6月杨明斋
怎样使中国文化现代化1933年7月陈高傭
全盘西化的理由1934年陈序经
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1935年1月10日王新命等十教授
全盘西化?殖民地化?1935年6月22日叶青

——罗荣渠主编《从“西化”到现代化》

材料三 “五四”前后搬入中国的种种社会主义学理虽一度汇成涌流之潮,极其明显地影响过那个时候的社会思想和学术思想,但在短短几年之后就波平浪静,了无痕迹了。只有马克思主义在风雨之中扎根于中国社会,掀开了新陈代谢的另一页。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问题: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化在西方人中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概括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
(2)与材料二中画横线部分文句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该事件中关于中国文化发展道路的主要观点。根据材料二,概括二三十年代学界关于中国文化发展道路问题提出的几种出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能在进入中国的各种文化思想中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
2024-04-07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5-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天津专用)
23-24高一下·重庆渝中·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26年,《蒋介石出师宣言》中提到:“今日出兵,惟在讨吴”,“革命之成功,即友邦之利益”,若“扶持正义赞助我国民军者,则爱之敬之”。1927年2月,陈独秀在《赤色运动与中国外交》中说到“以革命行动扫荡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之政治的经济的统治的权力,没收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之经济的侵略机关,归诸国有。”两则言论反映出(     
A.国共两党在反帝立场上存在差异B.国共两党的革命目标完全一致
C.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D.此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变
2024-04-07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4-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天津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