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1920年“五一”节前后中国部分知识分子的活动。这些活动反映出(     
北京李大钊主持北京大学理科纪念“五一节”活动。何孟雄等8名同学乘汽车游行,沿街散发《劳动宣言》。
北京大学平民演讲团走向街头宣讲五一劳动节的历史和意义。
邓中夏赶赴长辛店铁路工厂出席纪念活动,并发表演说
上海4月18日,陈独秀参加工界7个团体发起的“世界劳动节纪念大会”筹备会,发表关于劳工问题的演讲。
5月1日,冲破反动当局和帝国主义势力阻挠,召开了庆祝大会,发表《上海工人宣言》和《答俄国劳动政府的通告》
A.工人阶级自我意识的觉醒B.共产党积极组织工人运动
C.为国共合作提供舆论准备D.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新趋势
2 . 青年毛泽东曾著文指出,辛亥革命只是留学生、会党、新军等所为,与“民众的大多数毫没关系”,还算不上是一种“民众的联合”,而五四运动则产生了全国民众“大联合”的动向和趋势。毛泽东旨在
A.肯定民众力量B.批判国内舆论
C.反省辛亥革命D.推进五四运动
3 . 近代中国史上,不同时期出现过不同的标语口号,既是见证中国革命历史风云的“活化石”,也是承载着中国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的“生动教材”。

比较以上不同时期的标语口号,从中提取有关反映中国革命抗争对象、方针政策、斗争方式等等的相关变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写明论题,前后关联,史论结合)
2023-11-14更新 | 178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读下表。下表中话题变化的原因是(     
时段流行话题
五四运动前孔教、文学改革、国语统一、女子解放、贞操、礼教、教育改良、婚姻、父子、戏剧改良
五四运动后平民、劳工、劳动、阶级
A.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B.反封建的启蒙任务已完成
C.无产阶级取得了政治权利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1922年7月,中共二大提出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革命派,以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这改变了党的一大文件中“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的规定。这一变化(     
A.表明中共放弃了革命领导权B.保证了国民革命的开展
C.反映了资产阶级力量的强大D.为国共合作创造了条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共一大规定,“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相互关系”。中共二大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战线”。这一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     
A.尝试建立革命政权B.完全走向成熟
C.深化对国情的认识D.独立领导革命
7 . 下表是中共“一大”到“三大”主张的变化。这一变化表明,中共(     
中共“一大”
(1921年)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
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中共“二大”
(1922年)
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中共“三大”
(1923年)
共产党员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的重要任务。
A.对国情的认识逐渐深入B.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C.努力学习西方先进经验D.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城市
8 . 1923年中共三大强调无产阶级的职责是“最先竭全力参加促进此国民革命军,并唤醒农民,与之联合而督促苟且偷安的资产阶级,以引导革命到底”。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适应国情调整革命策略B.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武装斗争
C.统一认识促进经济发展D.根据矛盾变化扩大阶级基础
2023-02-12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列宁对全世界劳动者描绘共产主义的美好未来时,威尔逊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他著名的“十四点计划”……陈独秀在1918年底所作的《每周评论》的《发刊词》中曾称威尔逊为“世界上第一个好人",巴黎和会后,以前颇吹棒威尔逊的陈独秀也不得不认为他“好发理想的大议论”,其实又“不可实行”,决定送他一个浑名,叫他作“威大炮”。到1923年12月,北大进行民意测量,投票选举世界第一伟人,497 票中列宁独得227票居第一,威尔逊则得51票居第二。威尔逊从“第一好人”变为“第二伟人”。

——据罗志田《西方的分裂:国际风云与五四前后中国思想的演变》


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变化做出合理的解释。
2023-01-01更新 | 190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如表反映了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国内流行话题的变化。中国国内流行话题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段流行话题
五四运动前孔教、文学改革、国语统一、女子解放、贞操、礼教、教育改良.婚姻、父子、戏剧改良
五四运动后平民、劳工、劳动、阶级

A.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B.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C.中华民国的除旧布新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