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34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美国联合果品公司就控制了中美和加勒比海地区的香蕉业。至20世纪20年代,美国对拉美农业的投资高达8.85亿美元。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联合果品公司策划推翻危地马拉政府的阴谋活动。从整个拉美地区看,大宗农产品仍然是咖啡、可可、香蕉等传统产品,在1985年拉美出口总值中占17.5%。70年代以来,粮食作物的年增长率出现下降趋势,低于拉美的人口增长率,拉美从粮食净出口地区变为净进口国。跨国公司为维持拉美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对封建土地制度残余的存在采取支持态度。

——摘编自高君诚《美国跨国公司与拉美农业》等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在拉美进行了全面的扩张,20世纪60年代,拉美国家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并不密切,只有古巴加入了不结盟运动。1967—1971年,就各国有权自由支配其自然资源主权,拉美国家与美国的谈判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巴拿马加入不结盟运动。苏联利用古巴成功打入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此时方兴未艾的不结盟运动为拉美国家提供了第三种选择。不结盟运动成员国通过协调它们在联合国的行动,并通过与北方工业化国家的谈判,成功地将很多经济政策方面的要求载入国际宣言和决议。目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33个国家中有26个加入不结盟运动,7个国家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

——摘编自高志平《冷战时期拉丁美洲国家加入不结盟运动的历程及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跨国公司对拉丁美洲国家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拉丁美洲国家与不结盟运动关系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关系变化的原因。
2024-01-1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印度原始佛教追求涅槃,主张修行实践,不拜偶像。魏晋至隋唐期间,佛教杂糅了宗法观念和儒家思想的轮回学说变成了天理轮回、报应不爽的理论。对涅槃超脱的追求变成了对来世幸福的追求,修行实践变成了布施求福。这种变化说明(     
A.封建礼教观念受到冲击B.佛教呈现本土化趋势
C.隋唐统治者推崇佛教D.佛教在中国传播受挫
2023-11-25更新 | 84次组卷 | 19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西周时期,楚王熊渠自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而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子囊则说“赫赫楚国……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家统一趋势的加快B.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
C.楚国社会形态的转型D.华夏认同观念的增强
2023-11-2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部分达标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兵学提倡“以礼为固,以仁为胜”,主张“结日定地,各居一面,鸣鼓而战,不相诈”。而春秋后期至战国时期的兵学则强调“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舍为变”。这一变化表明(     
A.儒学社会地位下降B.传统价值观念改变C.法家农战思想盛行D.国家统一趋势加强
2023-11-24更新 | 415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等八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5 . 据下面两幅图可知,当时(     
A.传统政治体制焕发生机B.经济发展重心开始变化
C.频繁战争阻碍社会进步D.统一封建国家趋势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46年中国共产党进入哈尔滨时,针对人心浮动和秩序混乱局面,明确提出“凡关于筹款的事项均统一于市政府,其余任何机关、部队都不准筹款、清算及没收私人物资”,并派人到临近地区筹集粮源,建成以公营粮店为中心的限价售粮网。该材料可说明(     
A.国民党政权所面临的危机B.革命统一战线壮大的原因
C.中共得以立足东北的缘由D.国共力量消长变化的趋势
7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就事情的本质而言,“冷战”是美苏双方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对外战略相互矛盾和相互冲突的结果,是双方相互遏制和相互对抗的产物。

——张盛发《斯大林与“冷战”》

材料三


主题:新兴力量崛起
   

材料四   


   
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示意图

材料五   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展两个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摘自邓小平《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1990年3月)


(1)请把材料一A处补充完整。
(2)根据材料一列举美国实施“冷战”的具体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和瓦解的标志。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二战结束后导致美苏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5)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冷战”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6)根据材料三,指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有哪些新兴力量崛起?对世界格后什么影响?使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7)根据材料四指出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
(8)根据材料五,指出世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2023-10-2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结束以后,以美苏对峙两极为首的同盟国构成了战后国际关系的基石,形成了新的三大势力……战后形成的新的力量对比和组合状况决定了战后的世界格局为两极格局,美苏矛盾为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两极格局的形成、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他又因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消长变化而受到震撼。

——摘编自李文亚《浅析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结合材料与世界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3-10-11更新 | 37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会试考生应考旅费是指考生在应考会试往返途中产生的交通、住宿、饮食等必要性支出。
明代会试考生应考旅费支出情况表(单位:两)
时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南地区
洪武至天顺时期61832
成化至万历时期1028.386
泰昌至崇祯时期16.5200332
综合该表数据变化,这体现出明代(     
A.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带来冲击B.地方政府不断增加赋税的特征
C.南北经济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D.物价上涨导致价格革命的发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