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历代君主都很重视上帝、山川之祭祀,而在宗教建设上汉承秦制,刘邦持续了诸秦王的工作。 武帝刘彻在宗教建设方面自觉性更强。 “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 而汉武帝封禅所需的相关礼仪都记载在六经中,当时“唯有儒者熟习六经”,这成为儒家之机运。武帝刘彻时代,国家宗教与儒家结盟已成大势。这一过程中,国家是主动的一方,宗教需求是主要动机,前朝完成的国家统一,国土与行政的统一必须有精神的统一为基础。 而此时,董仲舒将自己对上天、天道的理解与《周易》的诠释完全相合,共同构成中国思想正统。

——摘编自谢遐龄《董仲舒:儒家与国家宗教始结盟》

材料二:明清鼎革之际,中国社会经历了“海徙山移”的历史巨变,士人们开始对传统帝制时代的君主专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其中唐甄(1630—1704)以平等思想激烈地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主义,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上一位比较系统、全面地论述平等问题的思想家。 唐甄从人的自然生理角度论述欲望是人与生俱来的,追求生存和发展是人天然的权利。 他又提出“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所。 及其不平也,此厚则彼薄,此乐则彼忧……人之生也,无不同也”。 在此基础上,他还提出建立新的君臣关系,批判社会贫富悬殊。在家庭伦理领域,唐甄提出“父母,一也;父之父母,母之父母,亦一也。 男女,一也;男之子,女之子,亦一也”,主张夫妇之间应该“敬且和”。

——摘编自梁靖《唐甄的平等思想及其特色》

材料三:1921 年,人民出版社曾出版15 种“马克思全书”、14 种“列宁全书”等共计59 种书籍,旨在“和海内外同志图谋精神上的团结”。除译介外,以李大钊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也纷纷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理论来宣传。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不满足于“只向知识阶级作‘学理’的宣传”,他们对建立更大范围的“联合”抱以期待。 为此,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传播实践中围绕“劳动”等具体观念,推动建立民众与知识阶层团结一致的阵线。 1919年5月至1920年5月期间,国内各种报纸上登载俄国革命相关的译介文章约在110篇以上,其中态度客观及报以同情的文章达95篇之多。 以《新青年》“俄罗斯研究”栏目为例,虽大多为译作,但内容涉及劳工联合、农业制度、经济政策、教育、妇女解放,文学文艺等众多议题,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

——摘编自蒋含平、汪娜娜《从“学说”到“思潮”的知识演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1917~192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儒家思想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甄平等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特点。
2024-01-15更新 | 23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后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传统史学进入了一个转型发展期。延续数百年的程朱理学走向没落,经史考据之实学思潮兴起,并且出现了早期的启蒙思潮。士大夫对理学的批判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启蒙思想的发展。顾炎武作为明清之际的“三大家”之一,他在史学方面的建树,反映和促进了这一时期史学的嬗变与转型。顾炎武历史观中的唯物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民本思想,即对普通劳动者历史作用的认识和认识论等方面上。 顾炎武认为“天子一位”,君主只是一个爵位,是人民“推举”而来的,没有绝对的贵胄,君主要重视人民。 在认识论上,顾炎武的学识是建立在自身的实践基础之上的,他通过自己的学识与实践正确论证了“感性”和“理性”的关系。他认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必须建立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

——摘编自金海峰《浅析17-18世纪中西方史学的嬗变与转型》

材料二:对于20世纪20年代末出现的社会史论战中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用唯物史观解释中国历史,与当时国内主流史学界并不符合。社会史论战本身既是由现实问题而来,又全然表现为回到现实问题中去。由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进而展开的社会史论战,因其较为明显的非学术色彩、普遍生硬的史论综合特征等原因,短时间内难以得到主流史学界认同。 社会史论战使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联结在一起勾勒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雏形,但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尚需从历史学研究的学术层面充实加强。之后的几年里,人们更注重反思社会史论战中存在的问题,在充实史料的基础上加强社会经济史研究。研究者及其观点也发生了各种变化,经过几年的讨论、研究、调整、淘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阵营在30年代末至40年代以后逐渐明确。

——摘编自张越《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与社会史论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史学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史论战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2024-02-2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二)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4年在三民主义演讲中,孙中山对自身的国际秩序观作了进一步阐释。他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俄国人自己推翻帝国主义,把帝国主义的国家变成新社会主义的国家,世界上又生出一个更大的变化”。苏俄“改组内部,把从前用武力的旧政策,改成用和平的新政策”。新政策“不但是没有侵略各国的野心,并且抑强扶弱,主持公道。”因此,不仅仅是打破俄国的帝国主义,“并且打破世界的帝国主义”,欧洲列强“主张侵略,有强权,无公理”,俄国以前也奉行这一主义,现在“主张以公理扑灭强权”。这是两种相反的主义,“所以列强至今还想消灭他”,于是“一齐出兵去打俄国”。正是因为俄国的转变“以后战争是强权和公理的战争”,世界由此形成压迫和被压迫、公理与强权的分野。在全世界范围将会形成两个联合阵线“白人主张公理的和黄人主张公理的一定是联合起来”。

——摘编自李育民《论孙中山的国际秩序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国际秩序观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国际秩序观产生的背景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3日北京学生运动再掀高潮之际,上海的学、工、商界群起响应,成为五四运动由学生爱国运动普及为全民爱国运动的转折点。中国人民对政治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从而使政府再不能完全轻视社会民意的表达。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加强了统一战线工作。与此同时,从1935年冬开始,国民党方面先后在南京、上海、莫斯科秘密同共产党人商谈抗日问题。19368月,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的信,倡议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许多国民党上层人物表示赞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经过反复谈判磋商,双方合作形势渐趋明朗。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运动“转折”的标志,并指出其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共第二次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年4月底,当中国在巴黎和会失败的消息传回国内,一些学生组织,包括新潮社等召开了一个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做出了在5月7日,举行一次大规模的群众示威游行活动。很快的这项决定就得到了北京各大专院校学生团体的支持,5月4日下午,大约有3000多名青年学生齐聚天安门广场,参加示威游行。在总罢课实现后,北京的青年学生很快就创办了《救国周刊》,天津学联出版了《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等。五四运动之后,所有中等以上学校的讲演团也普遍的建立起来。他们分组分段到人员稠密的商业区、庙会、景区等地方举行演讲,之后走入乡村和工厂。经过紧张的准备, “6月16日,北京、天津、南京等地学生代表在上海举行中国学生联合(即全国学联)成立大会。全国学联设评议部和执行部,会址设在上海。

——摘编自徐琳琳《 “五四运动”时期青年学生的政治参与研究》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早期工人运动的事迹

1921年8月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中国第一个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机构
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
1922年9月安源路矿工人罢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斗争
1922年10月京绥铁路工人大罢工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张家口以及京绥铁路工人中的威信
1923 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

材料三   1922年召开的中共二大对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具体联系做了初步分析。二大宣言指出, “民主主义革命成功了,无产阶级不过得着一些自由与权利,还是不能完全解放。 而且民主主义成功,幼稚的资产阶级便会迅速发展,与无产阶级处于对立地位,因此无产阶级便须对付资产阶级,实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二步奋斗。如果无产阶级的组织力和战斗力强固,这第二步奋斗是能跟着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即刻成功的。”中国共产党人估计民主革命的前途存在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如果无产阶级的力量在民主革命中发展得很大,民主革命胜利后便能够即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革命;另一种是,民主革命胜利,资产阶级“从封建夺得政权”,无产阶级要经过一个长时期使自己的力量壮大之后,才能实行第二步奋斗。 当时,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只是初步地发动了工人运动,还缺乏革命的经验。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青年学生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工人运动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早期主张施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原因及其历史作用。
2024-01-1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林伯渠,原名林祖涵,1886年3月20日生于湖南临澧。 1904年,林伯渠告别家乡东渡日本留学。1905年7月,孙中山来到日本东京,筹备组党,成立中国同盟会。 林伯渠就是在这时加入了中国同盟会。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愁闷中的林伯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震动。经李大钊、陈独秀的介绍,林伯渠加入了上海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他利用自己在国民党中的特殊身份,积极为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贡献自己的力量。抗战时期,作为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他带头把边区建成执行中央决策的模范区。毛泽东曾称赞他:“在历史进程中,你总站在革命最前线。”

——摘编自王相坤《林伯渠:历史进程中“总站在革命的最前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毛泽东称赞林伯渠“总站在革命的最前线”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林伯渠身上闪耀着的珍贵精神品质。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既然新文化运动中许多议题在晚清就已经出现了,那么新文化运动到底新在哪里?其中一项就是整体观点的更新,民主与科学携手并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民主,包括一切道德法律政治伦理等,而不是单从西方的启蒙政治价值中挑一条来反对现状;民主不仅体现在选举和政治中,而且体现在生活等方方面面之中;科学同样如此,理性不止运用于科学相关领域,而科学和民主都是用来解决政治腐败、帝制复辟的钥匙。消除政治社会黑暗的关键在于思想文化,是当时的一个新思想。

——摘编自王沉森《从晚清到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是连续的吗?》

材料二: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零星的,绝大部分是转译自日本学者研究社会主义的著作。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原著的引进和翻译出版受到重视,各种期刊大量、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等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等在上海发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毛泽东等在长沙成立了“新民学会”。同时,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深入工人,用通俗语言向工人传播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石仲泉、鞠俊俊《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新”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十月革命的强烈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1918年起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并于五四之后以异常迅猛之势形成高潮。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相继在各大城市组成,一个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活跃于各地论坛。舆论界表现出来的热情,正是反映出马克思主义适应灾难深重的中国社会改革之急需。马克思主义在先进的中国人的心目中,已经不再仅仅是被当作西方社会主义的一种新奇流派来看待,而是被作为能够使国家民族解危救难的理论和方法受到热切欢迎。

——摘编自《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

材料二 为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共中央于汉口秘密召集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在反对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终于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丁俊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一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马克思主义传播在“五四”之后形成“高潮”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分析其开辟的意义。
9 .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近代化探索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指洋务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898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训练新式军队等。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材料三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9月)

材料四   100年前,中国大地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场运动的目标是什么?它采纳了西方文明中哪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资产阶级维新派和地主阶级洋务派在近代化探索道路上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它宣传了什么时代精神?
(4)你如何理解材料四中“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应星、荣思恒《中共革命及其组织的地理学视角》

根据材料所反映的中共革命活动的地理特征,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关联地理特征,史实正确、论证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2-04-21更新 | 604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