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1 . 有学者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生成了思想内生规律、实践指向规律、人民主体规律、文化发展规律与道路演化规律。”这五大规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深远影响是(     
A.促使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发生根本性转变
B.推动了近代中国革命道路的蜕变与更新
C.整合了新文化运动阵营内部的思想分歧
D.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全面觉醒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所谓近代社会文化思潮,是特指在中国近代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特定的阶级、阶层、集团的社会心理、人文观点及其意识形态的总和。从近代社会文化思潮的历史变迁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形成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各种文化思潮,无不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都是近百年中国社会矛盾深化和人民革命斗争深入的产物。由于社会进程的复杂多变,以及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得产生于这块社会土壤中的文化思潮呈现出社会转型期的突出特征。

——摘编自刘爱华《中国近代社会文化思潮的演变及其特征》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3 . 1921年,《新青年》刊登的《社会主义与中国》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都是拿产业发达的国家底(的)材料做根据的;所以他有些话,不能适用于产业幼稚的国家。”当时这一观点的提出(     
A.旨在激励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引发了关于问题与主义的争论D.反映出政治混乱的社会状态

4 . 材料一

   

材料二   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节选自20199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的讲话

(1)某班追寻革命前辈的足迹,进行研学实践活动。请结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相关史实,选择材料一中的一个纪念馆作为研学实践的目的地并作简要介绍。(明确指出纪念馆名称,介绍内容包括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及其意义)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开展红色研学实践的时代价值。
5 . 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发起运动的主力军,他们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表现出了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浓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此青年人广泛地在历史舞台上活跃起来。进步青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发起主力,直接得益于(     
A.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
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D.新文化运动促进青年思想解放
2023-06-0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多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早期共产党人面对革命形势,认为“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要斩断其头脑,炸裂其心腹,主要是靠城市工人阶级最后的激烈斗争——武装暴动。”这表明早期中国共产党(     
A.努力争取合作抗日的领导地位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暴力革命
C.独立自主逐步由幼稚走向成熟D.积极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7 . 孙郁曾说:“五四那代人是最好地保持了中国传统文化本质的人。在当时那样一个自由环境中,人们内心的力量爆发出来…我觉得正是那些人把我们民族的想象力、创造精神释放出来了。”这说明五四运动(       
A.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B.开启了近代民主革命运动
C.促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D.激发了民众的社会责任感
2023-04-03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1920年元旦,《星期评论》发表的新年词《红色的新年》中写道:“从北极下来的新潮,拥着无数的锤儿锄儿,直要锤匀了、锄光了世间的不平不公”,并期望“一霎时遍地都红”。这反映出当时(     )
A.中国民主革命迈入了新阶段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已拉开帷幕
C.共产主义渐成中国社会主流D.十月革命助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6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抵达上海,提出召开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建议,李大钊和陈独秀相商,认为经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酝酿和准备,成立全国性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已经成熟。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举行,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通史》

材料二:八七会议在党的历史上被认为是具有历史性转折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总结了过去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党新的策略路线,扭转了党内的混乱状况,整顿了党和革命队伍,对领导人民坚持斗争起了重大作用”。

——摘编自刘克梁《试论八七会议的历史地位及作用》

材料三:遵义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会议通过激烈的争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决议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否定了博古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提出了党的中心任务是战胜川、滇、黔的敌军,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会议决定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摘编自龚书铎主编《中国近代史1919~194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20年,陈望道在《劳动界》杂志上发表《平安》一文。他在文中指出,劳工并没有得到平安,他们的生活既是不平的也是不安的,甚至提出了“我们向那(哪)里去找平安”的疑问。陈望道发表该文意在(     
A.唤醒工人阶级的反抗意识B.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C.揭露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D.壮大中国共产党的力量
2023-03-01更新 | 241次组卷 | 22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