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1926年11月,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在《目前农运计划》中提出:“在目前状况之下,农运发展应取集中的原则,全国除粤省外,应集中在湘、鄂、赣、豫四省发展”。这一计划的提出(     
A.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B.提高了农民的革命意识
C.有利于配合北伐战争D.反映了革命重心的转移
2 . 1919—1920年间,我国新增刊物达四百多种,在这些刊物中大多都宣传、介绍社会主义思想。正如时人所说:“比如社会主义,近来似觉成了一种口头禅,报章杂志,鼓吹不遗余力”。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       
A.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B.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C.注重国民素养的提升D.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3 .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中华民族危难之际,其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在风险与危机应对中不断化危为机的历史。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宋劲松等《中国共产党风险与危机应对机制研究》

围绕“中国共产党风险与危机应对机制”这一主题,根据分析框架中“刺激源——调适行为——行为后果”对应的若干要素,结合中国共产党革命或建设的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历史学习,离不开正确的历史观指导。大历史观看待历史问题的视野,首先要坚持长时段,历史需要岁月的洗礼和沉淀,历史只有拉长了看,才能看得更加真切。其次在于空间视野宽广,只有放到足够宽广的空间视野中去考察,才能看得更为立体。历史的构成,除了时间、空间因素,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历史活动主体。考察和研究历史,既钻进去考察细节又跳出来把握整体,在此基础上抓住其主流本质,细察其中蕴含的历史规律等深层次的东西,从而掌握历史主动,推动历史发展。

——摘编自高长武《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大历史观看待中国共产党的100年》


阅读材料,运用大历史观的理论,围绕某一历史主题拟定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24年4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局发出通告,要求各地党团组织开展“五一”、“五四”、“五七(国耻日)”的纪念和宣传活动;通告强调,“国外列强之压迫,国内旧思想之反攻,都日甚一日,因此,五四运动之精神仍有发挥之必要”。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A.努力推动国共合作B.积极支持北伐战争
C.积极动员民众革命D.开始重视工农联盟
2023-12-2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云阳盘石中学校2024届高三12月月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降,独立、腐朽的中国封建帝国在西方列强的炮声中,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自此掀开了民族解放与振兴中华的大幕。其间各种西方思潮,各种近代政治制度,都曾在中国试验、演绎。然而,尽管效法西方共和制度的“中华民国”取代了封建专制的满清王朝,但仍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走向衰落的历史命运。1917年的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解放的新时代。第二年,就有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十月革命的世界性,号召中国人走俄国革命的道路,开始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参与传播的队伍主要由三部分人士组成。一部分以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主体,一部分国民党人士也是“早期传播”的重要力量,还有一部分非党派进步人士,如陈溥贤(渊泉)、邵飘萍、张西曼、沈玄庐、俞颂华等,则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生力军。1919年9月,李汉俊在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表示自己确实有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打算。1920年春,陈独秀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便与李大钊进行建党活动。1920年6月,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组织,即后人所称的“中共上海早期组织”成立。党作出的第一个决定,就是成立社会主义研究社、新青年社,传播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田子渝、徐方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背景、演进历程》

材料二:1943年,翦伯赞发表《略论中国史研究》一文,再一次展现出马克思主义方法的高明和深刻,反映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运用唯物史观的水准。比如,翦伯赞高度重视汉族与其他民族历史的关联互动,提出“真正的中国史,是大汉族及其以外之中国境内其他诸种族的历史活动之总和”。他还强调中国史与世界史的关联,一方面,“中国史的变动,往往影响世界史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史之于世界史,正犹细胞之于人体”

——摘编自陈峰《翦伯赞: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重要代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早期传播”的原因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翦伯赞的思想主张。各举一例史实阐释你对“中国史的变动,往往影响世界史的发展”与“中国史之于世界史,正犹细胞之小人体”的理解。
2023-12-1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云阳县高阳中学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河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24年,孙中山在农民运动讲习所演讲时指出,“要联络全体的农民来同政府合作,慢慢商量来解决农民同地主的办法。让农民可以得利益,地主不受损失。这种方法可以说是和平解决”。由此可知,孙中山意在(       
A.深入持久地开展土地革命B.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C.巩固政治革命的社会基础D.确立政治协商机制
2023-12-01更新 | 291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1919年6月5日之前,上海的外国租界时常表示对学生的同情;但6月5日之后,日、美、英、法等帝国主义驻华公使却联合向军阀政府施加压力,日本公使更直接向外交部发出警告,催促军阀政府镇压学生运动。这一转变(     
A.折射爱国运动的影响力增加B.体现五四运动以学生为主力
C.推动帝国主义侵华阵营解体D.表明北洋军阀统治的两面性
9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发表宣言,提出三个条件: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的完整。此宣言意在(       )
A.继续北伐战争,完成国家统一B.开展土地革命,巩固革命政权
C.停止国共内战,抗击日本侵略D.转移工作重心,夺取革命胜利
2023-11-11更新 | 445次组卷 | 9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1926年9月,毛泽东撰文指出:“都市工人阶级目前所争,政治上只是求得集会结社之完全自由,尚不欲即时破坏资产阶级之政治地位”,而农民运动则是推翻地主政权,“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这一分析(     
A.推动了统一战线的建立B.揭开了土地革命的序幕
C.强调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D.揭示出中国革命的特殊性
2023-11-05更新 | 145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2024届高三11月选择考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