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1 . 1926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妇女运动决议案》,决议案规定了如图所示的基本原则,下述材料见证了(     
制定男女平等的法律。
规定女子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严禁买卖人口,保护女性和儿童。
反对多妻制和童养媳。
根据同工同酬,保护女性及童工的原则,制定妇女劳动法。
A.国民政府时期女权运动的发展B.妇女解放路径的探索
C.经济发展推动思想进一步解放D.社会主流观念的质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学者布莱克指出,现代化发展必然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现代性的挑战——现代观念和制度,现代化拥护者的出现,这一切使社会在传统知识范围内遇到最初的对抗。

第二,现代化领导的稳固——权力从传统领袖向现代领袖转移,在这一过程中,尖锐的革命斗争通常可达数代人之久。

第三,经济和社会的转型——经济增长和社会变迁达到这一程度:社会从以农村和农业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向以城市和工业为主的生活方式。

第四,社会整合——经济和社会转型导致整个社会基本结构的转型。

中国学者将布菜克假设的四个阶段概括为两大环节

第一环节,在迎接现代性挑战的背景下建构现代民族国家。

第二环节,进行民主国家建构,以国家的力量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向现代文明的结构转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的部分或整体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3 . 【文化交融与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近代以来,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展示出文化交流融合的世界意义。

材料一

作为启蒙思想核心信条的自由、平等观念,的确有其欧洲本土的历史渊源,但我们也不能无视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这时的西欧人对域外文明的考察了解不仅极为广泛,而且相当精细,表现出一种非同寻常的世界性文化研究兴趣。他们有一个重中之重的关注中心,这就是中国的儒家文明。18 世纪出现席卷法国的著名的“中国热”,儒学对整个西方近代经济思想的奠基具有重要意义,以法国魁奈为代表的“重农学派”虽然以主张重农主义的经济学说而著名,实际上却是以启蒙运动的自然法理论为指导,对《易经》中天道自然的思想甚为佩服,英国的斯密也通过“重农学派”吸收了重农的思想,出版了《国富论》,抨击欧洲当时流行的重商主义。……事实表明,如果没有受到中国文化的启迪,法国启蒙运动对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文化原则的提倡的力度无疑要大打折扣,因而中国文明对法国大革命及其政治文化特性的影响,自然也就不容抹杀了——尽管这种影响的大小、深浅,还是一个有待于探讨的史学课题。

——摘编自高毅《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之中法文化在法国大革命问题上的历史性互动》

材料二

十月革命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中国的先进分子受到十月革命的鼓舞,从十月革命的胜利看到了中国的新出路,于是由向西方学习转向研究和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来观察中国的问题。这样,就使1915年开始发展起来的新文化运动发生根本的变化,由一个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转变为一个广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运动。

——引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华文化如何参与塑造西方近代经济思想和政治文化的特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马克思主义能够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的原因。
4 . 如图为中共革命活动在不同时期的地理特征,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1920-1921)                                             (1927-1945)
A.革命中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B.中共依据革命形势变化调整工作策略
C.地理环境影响国共对峙局面D.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
2023-12-11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一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解读阶段特征,把握历史脉搏】

传统观点认为:北洋军阀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出现的反动卖国的军阀集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近代一段黑暗、反动的历史时期。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这一时期又是新的革命力量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孕育发展的时期。

材料一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与重工业发展示意图》

材料二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谁人之事,虽祖宗之所遗留,圣贤之所垂教,政府之所提侣,社会之所崇尚,皆一文不值也!……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民主)并重”

——摘编自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三   工人的运动,就是比黄河水还利害还迅速的潮流。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

——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19年间中国社会出现的新现象及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宣言进行简要评析。
6 . 如图为中国共产党南昌党部宣传部于1927年绘制的漫画《新军阀蒋介石甘自向坟墓里摸索爬行》,这幅漫画(     
   
A.对国共合作的前途带有一定预判B.揭开了国共对峙的序幕
C.反映了国共两党对领导权的争夺D.中断了北伐战争的进程
7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材料一   在探讨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大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开始显示出威力。在十月革命的强烈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1918年起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并于“五四”之后以异常迅猛之势形成高潮。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相继在各大城市组成,一个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活跃于各地论坛。舆论界表现出来的热情,正是反映出马克思主义适应灾难深重的中国社会改革之急需。马克思主义在先进的中国人的心目中,已经不再仅仅是被当作西方社会主义的一种新奇流派来看待,而是被作为能够使国家民族解危救难的理论和方法受到热切欢迎。

——选编自《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

材料二   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在反对“左”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终于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整编自丁俊萍主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一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分析其开辟的意义。
8 . 1919年夏,《湘江评论》连载了毛泽东的长文《民众的大联合》。这种大联合被毛泽东称之为社会改造的根本方法,也就是要靠这种大联合来积聚能量、增强国力。据此可知,毛泽东认为大联合(     
A.利于深入工农,扩大民主革命基础B.凝聚志同道合者,推动国民革命
C.促使无产阶级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D.联合各阶级实践反帝反封建纲领
9 . 【李大钊与史学研究】

材料   李大钊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者之一,在阐释、传播唯物史观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1916年,李大钊曾撰写《民彝与政治》一文,认为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在历史运动中起着决定的作用。后来,他还写了《庶民的胜利》《平民政治与工人政治》等文章。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指出“历史的唯物论者,既把种种社会现象不同的原因,总约为经济的原因,更依社会学上竞争的法则,认许多组成历史明显的社会事实,只是那直接,间接,或多,或少,各殊异阶级间团体竞争所表现的结果。他们所以牵入这竞争中的缘故,全由于他们自己特殊经济上的动机。”。1920年,李大钊撰写《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指出“凡一时代,经济上若发生了变动,思想上也必发生变动。换句话说,就是经济的变动是思想变动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中国史学史》

阅读材料,任选中外历史上的一个史事(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运用材料中李大钊阐释的唯物史观进行解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10 . 1926年,毛泽东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广州开班。在开设的25门课程中,把注重本党主义之解释、国民革命基础知识之灌输摆在第一位;还特地设有14课时的“革命画”课。这一课程的设置意在(       
A.增强党的组织动员能力B.加速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
C.宣传工农武装割据思想D.提升广大群众的综合素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