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摘自《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年5月

材料二   五四运动时期虽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但是已经有了大批的赞成俄国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又准备了五卅运动和北伐战争。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标志性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提供的条件。简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2022-07-16更新 | 210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高考重庆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一天,是中国学生界的‘May Day’,学生界用一种直接行动,反抗强权世界,与劳动界的五月一日,有同一意味”。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材料二   各种宣传社会主义的新刊物和各种由青年人组成的社团纷纷涌现。据统计,“1920年全国各地新出版刊物猛增至400多种”,“1920年出现的进步社团,约有三四百个”,“从1919年到1922年先后有30多种马列经典著作译成中文”。

——《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潮觅踪》

材料三   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穿起工人的服装,学习工人的语言,从事工人的劳动,力求与工人打成一片,如俞秀松“改名换服”,到厚生铁工厂做工,并给工人讲课。


(1)材料一中的“这一天”发生了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性质什么?
(2)材料二、三反映了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后怎样的社会现象?
(3)这一历史事件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联系?
3 .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摘自《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5

材料二   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即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各)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

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标志性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
(3)材料三中的“会址”在何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2022-04-11更新 | 126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巫山县官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建立后,中国现代工业经历了一波长达10年左右的较快发展期。中国现代工业在1914-1920年的总平均增长年率为13.8%,其中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有发展,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更快。引人注目的是一些大型工商业企业集团的出现,据统计,资本在50万元以上的公司,1920年比1912年增长了2.5倍。

材料二   在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前,各地已有不少以共产党或共产主义小组名义出现的,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组成的共产主义团体。在这些团体联合组建统一的中国共产党过程中,革命成功之后正在广泛寻求盟友的苏俄给予了大力支持。1921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2-1920年中国现代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及历史意义。
2022-03-04更新 | 16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高考重庆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5 . 近代中国风云跌宕,仁人志士进行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当初次之失败也(指兴中会成立后领导的广州起义),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惟庚子失败(指义和团运动期间,孙中山领导的惠州起义)之后,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

——孙中山《建国方略》

材料二   (北京学生罢课被捕,胡适和李大钊就此争论。地点:北大红楼)

胡适:我们真的不能蛮干下去了,……如果我们不实行总罢课,如果我们采取一些缓和的办法,我们北大不至于走到现在这个地步。爱国有很多途径,救国有很多的方式和方法,我听说你最近一直在鼓吹俄国革命,说我们中国人必须要走俄国人的道路,这很危险!

李大钊:有什么危险的呢?我劝你也不要总盯着美国人的路,不要总信奉杜威的那个实验主义。

胡适:我的建议是我们要取消罢课,我们要给政府一个台阶下。

李大钊:绝不能取消罢课,我们现在只有一条路,那就是采用更加坚决的方式去斗争。

——《觉醒年代》台词

材料三   中国革命之再起,主要的是靠城市工人阶级的斗争来决定;红军是工人取得政权后的军事组织;农民虽然在农业革命中有很大的作用,然它们从来不能有独立作用及独立的成功。……主要的是要加紧城市工人的组织与斗争,必须城市工人革命高潮峰起,才能够得到城市及农村苏维埃及赤卫军的组织。

——《陈独秀著作选》

农民问题乃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文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举国舆论”的变化,并分析“差若天渊”的原因。
(2)分别指出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双方的根本分歧,并概括二者在实质上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请任选其中一种分歧谈谈你的理解。
(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2022-02-21更新 | 110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沙坪坝区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题(一)历史试题
6 . 毛泽东曾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3人,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他们是:上海代表李达、李汉俊;北京代表张国焘、刘仁静;长沙代表毛泽东、何叔衡;武汉代表董必武、陈潭秋;济南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广东代表陈公博、包惠僧;东京代表周佛海。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可尔斯基也出席了会议。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的特点。

材料三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

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

4.联合第三国际。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发端,也是五四运动之后中国革命性质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的重要标志……19226月,中共组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从1922年初至19232月……主要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一个高潮时期……通过组织与领导罢工,中国共产党不仅在工人中开始建立自己的队伍与影响,而且锻炼了自己从事实际斗争的能力。很快,中共的组织力、动员力、奋斗精神、勤于实干等,都将在国共合作中得以充分表现,并因此而开创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激荡了无数国人精神与生活的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时代。

——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第6卷):民国的初建(1912-1923)》


(2)结合材料三材料四及所学,说明“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这一论断。
2021-11-23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高考重庆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要义,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刚健有为、天人协调的精神,这是民族精神的内核,是教人们在面对苦难时要保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其次,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中,人是中心,强调的是先做人后做事,这种思想在当前素质教育之中也是有所体现的。最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强调的是牺牲与奉献,家是人们避风的港湾,父母之爱与民族之爱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受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使得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十分强大,也正是这种文化才会使得中国人心中始终怀有落叶归根、血浓于水、尊老爱幼、厚德载物的认知。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五四运动是影响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发展的重要事件。作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五四运动通过继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守转化的价值根基,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为转化确定前进方向,以民主科学冲破封建主义思想桎梏赋予转化时代特征,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转化提供领导力量,开辟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转化提供现实支撑,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传统文化转化的创造性。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思考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应紧紧围绕革命性这个核心问题来深化。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分析其背景。
2021-10-10更新 | 1425次组卷 | 34卷引用:2022年重庆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8 . 中国发展的历史源头和内在动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在薪火相传、不断创新中助推中国历史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汉一块画像石上刻画了春秋时期两位中国思想家的一次见面:孔子带领他的弟子问礼于老子,孔子躬身向老子行礼,老子拄曲杖躬身还礼。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已经发现了,中国不能再走西方的老路。所以他吸收了全世界最新的思想理念、知识,又结合了中国传统的东西。如《论语》中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就包含了均富、以民为本的思想,孙中山先生吸收了传统文化中的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也处处体现在三民主义中,民族、民权、民生都是以民为本。

——黄明同《三民主义中的民本思想来源于传统文化》

材料三   从承继孔夫子到孙中山,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的情怀、自强不息的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勤劳勇敢的品格,在革命过程中得到很好的继承与发扬,又经过革命烈火的淬炼显现出新的革命样态。五四运动以来,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孕育了不朽的革命文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阶段产生了多样的革命精神,以五四精神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与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为典型。这些优秀革命文化支撑着国家危亡时期的各族人民艰苦奋斗,推动中国革命的不断前进,建立了一个全新的中国。

——摘编自《在革命文化的辩证发展中树立文化自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个信息。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对传统文化传承与更新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中山思想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任一典型革命精神的内涵。
2021-05-22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好党史,有利于更好的了解现代的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在第一次代表大会时还没有纲领,甚至没有规章,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第二次代表大会时就脚踏实地了,有了规章,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1923年陈独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词》节选

材料二   从一九二七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从我们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们的眼睛就要向着这个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务须避免盲目地乱抓乱碰,把中心任务忘记了。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949年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公报》节选

材料三   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在一百年的奋斗中,我们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2021年习近平《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节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脚踏实地”“找到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的具体内涵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并从“奠基立业”的角度分析决策的重大意义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从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视角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以20世纪8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作用为例,说明“我们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②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试以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具体史实为例加以说明。概括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列举民主革命时期代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一例
2021-05-17更新 | 296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1届高三5月临考模拟历史试题
10 . 国家认同与国际化视角为我们认识中国与欧战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十一条”彻底暴露了日本的侵华野心,并促使中国人关注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如果说日本在1895年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以后给中国造成严重的国家认同危机的话,那么日本在1915年提出“二十一条”不仅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而且还促使中国政府确定了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首要目标:也就是中国必须参加战后和平会议。

Stephen G.CraftAngling for an Invitation to Paris

材料二   ……会议之外,另行组织中日山东问题会谈,达成的协议,载入会议记录,作为会议所接受记录的一部分。在会谈时,美、英两国派观察员列席。观察员的任务是“观察以及必要时出现调解纠纷以弥合分歧。

-《华盛顿会议关于山东问题的会议“边缘”谈判始末》

材料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被出卖之前,中国由于对中华民族的复兴以及加入世界新秩序的前景充满厚望,因此举国上下曾为此兴奋不已。现在这种希望的破灭,直接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由此促使中国人寻求第三条道路。

-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参加一战的时间,分析中国参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解决山东问题的方案,分析美国“调解纠纷”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第三条道路”的内涵,概述中国在20世纪20年代初有关“第三条道路”的实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