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近代中国人民为寻求国家出路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多次的侵华战争,近代史的序幕也开始缓缓拉开……为了捍卫民族主权,解除民族危机,备受欺凌的中国人民开始了漫长的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压迫的斗争,在关乎民族发展存亡的时刻,中国社会各主要阶级先后登上历史舞台,以各自的方式开始了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近代中国人民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启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前中国社会各主要阶级以怎样的方式开始了对国家出路的探索?(要求:各举一例即可)。

材料二   诗词、对联见证历史

序号内容
A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B开天辟地破鸿蒙,扶得倾危万代功
C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2)根据材料二指出A、B、C分别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二、我们党的纲领如下: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

2)直至阶级斗争结束为止,即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

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

——《中共党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   党的二大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出发,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正确革命路线,提出应联合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共同斗争。为此,制定出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的革命纲领。

——摘编自常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探索及启示》

材料三   邓小平强调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摘编自郭大钧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哪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并简析这次大会召开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二大”时党的纲领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应该坚持的道路。
(4)综上,你得到什么启示?
2021-01-02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17年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十一条”与国耻记忆自1915年中日“二十一条”交涉发生之后,北京政府、革命党以及社会各界从各自的立场出发,不约而同地意识到“二十一条”具有非同寻常的“历史记忆”保存价值。北京政府保存此国耻记忆,既有免责之虑,也有捍卫其统治合法性的功利性诉求;革命党将“二十一条”国耻记忆用来证明北京政府的卖国行为,以便进行革命动员;一般新闻出版界则借此刺激民族主义消费,寻求国货消费的合法性。五四运动期间,“二十一条”国耻记忆向卖国贼国耻记忆演变。由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而凸显的民族危机与国内激烈的派系竞争纠缠在一起。在此语境下,国耻记忆扮演着对普通民众进行救亡启蒙的社会角色。

——据马建标《历史记忆与国家认同:一战前后中国国耻记忆的形成与演变》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促使一战前后中国国耻记忆形成与演变的基本因素。
(2)编写一幕发生在五四运动中北京街头的人物关于“二十一条”国耻记忆的对话场景。(要求:有人物角色定位,对话连贯,符合逻辑。)
2020-09-23更新 | 469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北新巴蜀中学2021届高三话剧编写类专项训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当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第一首民国国歌的时候,“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已由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材料三 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辛亥革命后,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辛亥革命》

材料四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迫欧”的?革命派“旧邦新造”的意向指的是什么?
(2)根据上述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一中“世界潮流”指的什么?图二中提出“革命尚未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为什么“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4)综合上述材料,中国近代救亡图存革命的主题是什么?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京师同文馆之设,实为良法。……臣愚拟请依照同文馆之例,于上海添设外国语言文字学馆,选近郡十四岁以下,资禀颖悟、根器端静之文童,聘西人教习……三五年后,有此读书明理之人精通番语,凡通商、督抚衙门及海关监督应添设翻译官,承办洋务,即于馆中遴选承充……

——李鸿章《请设外国语言文字学馆析》(1863年3月)


(1)李鸿章为什么选择在上海开办外国语言文字学馆?按他的设想和规划,这所学校有什么特点。

材料二   江苏南通城市剪影



(2)概述甲图和乙图反映了南通的什么变化?南通藉状元张謇与此变化有何关系?

材料三   北京大总统、国务院钧鉴:本月五日,全邑商界罢市。今日起,工界继之,以致电车交通完全断绝。风潮所致,已有不堪收敛之势。政府对于释放学生,驱斥奸邪,若仍无正当之宣示,恐燎原之祸,迫在眉睫。急迫上陈,伫待后命。     

——《上海全体公民致政府电》


(3)上引电文为我们了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有用信息。电文中最值得关注的内容是什么?(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材料四   “东尽钟山之南岗,北据山控湖,西阻石头,南临聚宝,贯秦淮以内。”……南京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而多彩的历史印痕。

——摘自《中国区域历史地理》第四章“南京”一节


(4)南京的“历史印痕”与众多政权在此建都密切相关。就性质而言,中国近代有哪几类政权曾以南京为都城。
2020-02-14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12届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1年11月22日,重庆革命党人与起义新军结合,夺取了清廷在重庆的地方政权,宣布成立蜀军政府。重庆辛亥革命可谓“一次成功,兵不血刃”。美国人石约翰曾说:“1911年的辛亥革命的突出特点也许就是表现为惊人的不流血的事件。”有学者认为在辛亥年革命中双方将士死亡总数为数万人,平民丧生之人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重庆的辛亥革命,很好地诠释了这次“微流血”革命。(注:农历辛亥年岁末为公历1912年2月17日)

材料二   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政治状况

中国清朝(1644—1912);中华民国(1912—1949)
日本明治天皇(1868—1912在位);大正天皇(1912—1926在位)
土耳其奥斯曼帝国(14世纪—1922);土耳其共和国(1923—)
伊朗卡扎尔王朝(1796—1925);巴列维王朝(1925—1979)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

材料三   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回顾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质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1)据材料一说明辛亥年革命“微流血”的内涵试结合武昌起义后的革命进程,对这一特点进行阐释。
(2)材料二中的图表信息凸显出辛亥革命哪一伟大历史功绩?徐中约指出的问题在民国初年有什么表现?你认为这一问题的产生与辛亥年“微流血”革命又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3)据材料三,从革命党人的角度,孙中山在哪几个方面分析了1912年“让渡政权于袁世凯”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1924年1月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怎样的政策方针?这体现出孙中山怎样的斗争精神?
2020-02-12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重庆一中2013届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武汉作为中国的中部重镇,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04年商部开始劝办商会至1910年辛亥前夕,湖北省共设立商会24个。工商业者在拥护政府“振兴工商”政策的同时,强烈反对政府的害商行为,要求“速开国会”、分享政权。商会参与了收回利权抵制美货、地方自治、国会请愿等维护自身利益的民主运动,还出面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教育变革。

——摘编自王春雷《辛亥革命前夕武汉工商业的早期现代化》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的大变局中,武汉成为世界聚焦的大都市。1926年底,革命浪潮从珠江席卷到长江中游。轰动世界的大革命在这里进入高潮,继而大革命在这里彻底失败,继而土地革命又从这里开始。

——摘编自田子渝《武汉曾是赤都》

材料三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开辟了我国南北交通和桥梁建设的新历史。中国从来没有完全用自己的力量建设座规模巨大的铁路桥梁。三年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工程技术人员选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全部工程用自己的材料   由自己的人力来建设,因此,这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

——摘自《人民日报》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1954年2月6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湖北商会建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轰动世界的大革命”能够在武汉进入“高潮”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的有利因素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以个人身份整理文献的伟大实践,否定了“周礼”所规定的“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的规定,首开私人著史之先河。孔子作《春秋》已经意识到史学是由史义、史事、史文三要素构成的。就史义而言,《春秋》之义实为我国史学史上经世史学思想的滥觞,《春秋》通过遣词用句的感情色彩, 寄寓褒贬之义,以达到讨伐乱臣贼子,推行王道的史学目的。

——摘自任怀国《孔子与中国传统史学》

材料二   梁启超曾批评过去的史学“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到了近代,梁启超、章太炎等积极批评传统史学与旧史观,宣扬进化史观,这标志着中国史学由传统类型转为近代类型。近代史学包括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社会、民族各方面历史内容的,视中国历史为世界历史的一个部分。

——摘自金毓黼《中国史学史》

材料三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开始产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以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通过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来探索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1930年出版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直接推动了有关中国社会史论战的全面展开。论战的结果,更多的人接受了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观点。这对国共合作失败后,革命者正确认识中国革命形势、性质,明确革命对象、任务、动力、前途等基本问题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摘自侯云灏《社会问题的凸现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潮的兴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对中国史学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新史学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其兴起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2019-12-2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面对外来侵略和封建压迫,中国社会各阶层不断斗争探索,争取民族独立自强,追求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是高二某班同学对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


材料二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一个世纪过去了,辛亥革命的火种穿越百年.世代传承,续写民族富强繁荣的辉煌!

——2011年12月15日对明清史学家、北大历史系教授王天有的访谈

材料三   ……这些国耻(二十一条等)违背我国民的希望.侮辱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最鲜明的表现。

——摘自蒋介石《中国之命运》(1943年)


(1)请判断材料一中的“救亡图存运动”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中颁布了哪两个纲领性文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为中国带来的“前无古人的变化。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为探索民族独立的道路作出了哪些贡献。
2019-12-1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经历了岁月的考验,不断发展壮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昨天的同盟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被看成了仇敌,昨天的敌人——帝国主义者和封建主义者,被看成了同盟者。从此以后,生气勃勃的中国大革命就被葬送了。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井没有被吓倒,被杀绝。他们高举起革命的大旗,举行了武装的抵抗,组织了人民的政府,实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创造了人民的军队——中国红军,保存了和发展了中国人民的章命力量。

——《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 通过年的抗战,中国共产党全国党员发展到121万厂中共领事的军队发展到127万人,并组建了200万民兵;且拥有了除陕甘宁以外的大小18个抗日根据地5同时;中共还在政治、思想理论上成熟起来,抗战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敌后战场逐渐成长为疼日战争的$战场,中国共产党逐步发展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章开沅《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三 1948〜1949年冬季的几个战役结束后,随后的一切急转直下。由于主要力量被摧毁,蒋介石政府的倒台已是不可海免的结局。1949年1月14日,共产党人公布了、他们的和平条件。国民政府拒绝了这些条件,截止日期一过,人民解放军立即开始渡江作战。4月24日便占领了国民党的首都南京。

——《剑桥中华民国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大革命”指的是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怎样的理论为革命指明方向。
(2)据材料二,谈谈如何理解中共成为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在敌后战场取得的重大成果。
(3)据材料三,概括蒋介石政府倒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世界政治角度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