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成为每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五四运动后不久,梁启超也改变了自己过去的看法,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
——摘编自《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材料二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三       1927年8月以后,同时出现了两条道路的选择,一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城市武装暴动,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另一条是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革命从以城市为中心转到以乡村为中心,这在以往是没有前例的。法国的巴黎公社和俄国的十月革命,都是首都的暴动。但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地区发展又极不平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据石仲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等整编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为什么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
(2)依据材料二,分析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
(3)十月革命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有何特点?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中国革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正确道路的重要因素。
2016-11-27更新 | 4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河南实验中学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材料二   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
3 . 下框内是“民国某年八月大事记”,据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有

①这些事都发生于民国三年   ②南京国民政府中立外交失败
③中国成为列强争夺地区之一   ④巴黎和会暴露列强瓜分本性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020-06-14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2020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五四运动爆发前,北京不少学生大力提倡、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五四运动爆发后,这些学生却将不肯抵制日货的商人抓起来戴高帽子游行,商人的自由被剥夺。对此现象解读准确的是
A.五四运动不重视民众权利B.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力有限
C.个人自由服从民族大义D.不法商人缺乏爱国热忱
2020-06-0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河南许昌平顶山济源高三第三次(5月)质检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人说:1901年的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曙光。关于这句话中蕴含的历史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①《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③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与人民的悲惨境遇。
④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⑤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6 . 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2019-04-1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振兴中学2019届第二学期高三历史四月份第一次模拟试题
7 .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这句话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A.《辛丑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并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D.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8 . 对五四运动的定性进行历史解读,有助于加深理解五四运动,也有助于加深理解20世纪的中国思想史。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9年5月4日,狭义上的五四运动,即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学生爱国运动,由于“巴黎和会”上中国山东权益的丧失而爆发,延至1919年6月28日结束。它的爱国性质是十分明显的。

1936年某学者提出将五四运动定性为启蒙运动,并号召一切爱国分子发动一场新启蒙运动,以唤醒民众的抗战与民主意识。

胡适曾用“中国文艺复兴”定性“五四”……而胡适为在欧洲文艺复兴和中国五四运动之间“求同存异”而回避的两者的诸多差异,也在以后凸现出来,造成一些逻辑难题。比如,欧洲文艺复兴是一个复古运动,而中国五四运动则建基于革新反复辟。

——摘编自李少兵《爱国、启蒙和文艺复兴》

(1)学术界把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合二为一,称之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根据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指出这种提法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就五四运动性质的多种提法,分别加以论证并形成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018-03-25更新 | 328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8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 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人所谓的家国情怀,是个体对家庭、家族以及邦国共同体的认同、维护和热爱,并自觉承担共同体的责任。它的核心是家与国相贯通,强调爱家向爱国的纵向提升。本质上是一种情感认同、价值观认同、文化认同以及民族认同。在传统的家国同构格局下,家庭、家族与邦国的组织结构一致,个人、家庭、家族、邦国、天下形成一个等级序列,每个个体与层级具有固定的角色和功能。君主由治家而及于治国,用治理家族的方式来管理国家,逐渐成为朝廷和国的代表,忠君即爱国就是这种文化的产物。在构成国的千千万万个民众之家,以父为最高管理者,孝为最核心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在家族管理方式上效法帝王之家,在社会生活中处于被支配地位。

——摘编自张倩《从家国情怀解读国家认同的中国特色》

古希腊的家庭是城邦生活的最小共同体单位,家庭的代表是父亲,即使是儿子的债务也要算到父亲身上,若是有一个出色的儿子则显示了父亲的幸福。在家庭内部,父亲是家庭的创立者,给家庭带来荣誉和处罚,维护它的正义和正确,对家庭成员有绝对的控制力:可以发表命令支配他人。儿子作为城邦的延续者,一方面要顺承前者,另一方面则总悖逆父亲,逐渐从父亲手里接过家庭的掌控权,之后还要孝敬赡养父亲。由于希腊城邦的高度发达,它在方方面面相对其他政体具有优越感,并继续巩固维持自己。这个过程需要所有公民同心协力,为此需要使每个家庭能够和睦相处,并将城邦的意志贯彻到家庭的意志中去,父亲就负责执行这一职责,即教育后代,防止有人引诱他们学坏。而家庭的存在就在于提供一个较小的、亲近的环境给城邦的青年以成长空间,最终让他们为城邦服务。

——摘编自《古希腊和基督教家庭观比较》

材料二《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直到现在,敌人攻进来的巨炮和重弹,轰醒了我们的民族意识……(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晏阳初《农民抗战的发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国家观念与古希腊家庭城邦观念的不同,并分析其对各自文明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分析推动中国古代家国意识向近代民族主义演进的因素。
10 . 1921年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中国共产党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
B.党纲通过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D.中国共产党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2017-12-19更新 | 322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4年高中历史课时精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