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如表为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主要渠道的部分研究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渠道一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陈独秀、李大钊、李达等人在日本留学期间逐步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中国知识分子主要通过译介日本期刊上有关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从而在中国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周恩来、蔡和森、陈延年等许多先进知识分子,在留学欧洲时,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他们向国内志同道合者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渠道二十月革命的炮声把马克思主义送到了中国,19211月瞿秋白赴苏俄学习,学习期间他不但读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还直接接触到了列宁的思想,也是早期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学者。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先后派出了大批干部赴苏联学习,而且越往后,马克思主义通过这条传播途径所起的作用越大。1930年以后,俄文版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就被大量地翻译成中文,传播到国内来了。

——摘编自俞樟华、俞扬、陈含英《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主要特点概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主要渠道的变化做合理的解释。
2023-04-21更新 | 474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一中学(老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历代中国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富民强国,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努力和奋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人首当一新其心血,以新人格,以新国家,以新社会,以新家庭,以新民族。一九一六年之青年,其思想动作,果何所适从乎?一、自居征服(ToConquer)地位,勿自居被征服(BeConquered)地位……二、尊重个人独立自主之人格,勿为他人之附属品。率天下之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一独立自主之人者,三纲之说为之也。……三、从事国民运动,勿囿于党派运动。

——陈独秀1916115日《青年杂志》

材料二   民国成立后的很长时间里,孙中山一直在为维护共和制度而奋斗,可谓“吾志所向,一往无前”,先后投入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他遭遇一次又一次的严重挫折。这些挫折,使孙中山在痛苦中沉思……他在国民党一大上发言:中国民族不能自由,是由于什么原因?不能独立又是因为什么原因?现在是拿出鲜明的反帝国主义的革命纲领,来唤起民众为中国的自由独立而奋斗的时代了!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

——邓小平1977年讲话

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

——邓小平1985年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陈独秀对于1916年的青年提出的目标,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启蒙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的“志向”。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孙中山“在痛苦中沉思”后采取的措施。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指出邓小平在80年代推动中国尖端科技发展的重要论断和实践,并分析其影响;②指出邓小平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并结合改革开放的史实,列举此路径的落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022-03-1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12月浙江省柯桥区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方向性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入党标准变化表


——摘编自蝴蝶《中国共产党入党资格的历史变迁和现实启示》

材料二由于不同历史时期实践主题与主要任务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并非是一种固化僵硬的形式,而是呈现出符合历史条件与时代特征要求的诸多不同表现形式。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呈现出两个面向的基本特征:即一方面是对外面向民族复兴的逻辑线索,争取民族的独立与自由解放,从而推动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伟大愿景的实现;另一方面是对内面向民生凋敝、发展困顿的逻辑线索,争取打破旧的国家机器、实现生产关系的革命性变革,为求索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构筑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张明《中国共产党初心与使命的三重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国共产党人党条件变化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具体表现形式,并分析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为践行初心和使命在革命道路上所进行的探索。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07月,共产国际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上,列宁指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革命的任务,第一步是要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同时还要反对封建统治。革命的主力军是工人和农民。在取得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的胜利后,就能将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19222月,美、英、法、意、日、荷、比、葡、中9国在华盛顿会议上达成了《九国公约》,条约名义上承认“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实际上中国呈现出“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与此同时,帝国主义国家为满足各自利益的需要,在中国扶植各派军阀混战。19207月,直系军阀打败皖系军阀后,控制了北京政权,而各省军阀提出“联省自治”,军阀战争不断,给中国社会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在中国共产党光辉的历史上,几乎每一次危机,都成为之后作出正确决策并迎来大发展、大进步的契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东北后又继续侵略华北,1935年初日本策动“华北五省自治”,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193581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以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史称“八一宣言”。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到来。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二大提出“最低纲领”的历史背景,指出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面对20世纪30年代的国内外“危机”,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做出正确决策并迎来大发展、大进步”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恰同学少年:进步青年与五四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954日,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在中国大地爆发。身处西方思潮涌动和急剧变化的历史时期,许多先进青年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此次运动,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思想不断成熟,成为早期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和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

五四运动时,毛泽东先后以《湘江评论》》等为平台,支援北京学生。他先后发表《民众的大联合》《社会主义是什么?无政府主义是什么》等文章,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大大地推动和加强了学生运动,推动了知识界、教育文化界走向进步、走向革命。

——摘编自《人民网一纪念五四运动101周年》


结合材料,请站在当时的进步青年的立场上,围绕五四运动为《湘江评论》撰写一篇关于“救国之策”的时评。(要求:史实准确,逻辑合理,表达通畅)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革命民主派的活动进入新的阶段。它效法西方国家的政党,组织机构采取三权分立原则,设立了评议、司法、执行三部,总理则由会员每四年公举一次。秘密会社的封建陋习彻底消除。孙中山被一致推举为总理,在他周围团聚了黄兴、宋教仁等一批较有威信和经验的领导人。除本部外,同盟会在国内设置了东、西、南、北、中五个支部以及属于各支部的各省分会。

——摘编自张磊《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最后,全体代表在船舱中,紧握右拳,庄严而轻声地喊出时代的最强音:“共产党万岁!第三国际万岁!共产主义——人类的解放者万岁!

——曾成贵《锤头镰刀旗下中共建党之路与共产国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地点。从纲领及组织的视角,说明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革命民主派的活动进入新的阶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共一大闭幕会议所在的城市。简述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任务。
2021-06-2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于19世纪3040年代。西欧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它的主要标志是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丝织工人的两次起义,1836~1848年英国的宪章运动以及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这些斗争超越经济斗争的范围,矛头指向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统治。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它指导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胜利前进。

——摘编自王学东《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

材料二   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军阀的统治得以建立;他们以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为主要支柱,以帝国主义为主要靠山,不惜以出卖国家利益为代价举借外债,用以维系着对中国社会的统治。

1919年,中国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直接引发了五四反帝爱国运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给正在苦闷中摸索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展示了一条新的出路。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在经历了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创造性的构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和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革命理论,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为之奋斗百年的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夙愿。

——摘编自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特征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早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相比,概括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021-05-06更新 | 48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人教版)-专项06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过关测试】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7-1918年,李大钊民主主义的民族主义思想逐渐形成。李大钊在《警告全国父老书》《国民之薪胆》中号召全国同胞共同抵抗,并将矛头指向日本帝国主义,技露中日交涉并签訂《ニ十一条》的具体内容。在《新中华民族主义》《大亚细亚主义》中提到日本建立大亚细亚主义首先要承认中华民族为亚洲大局的柱石,进而指出,中国的亚细亚精神首先要认清亚细亚的责任和地位,倡导建立与西方文明对立的东方文明。在对国内各民族关系的认识上,李大钊继承辛亥革命以来关于“五族共和”的思想,认为只要隶属于中华民国国籍的都成为新的中华民族,各民族间关系平等,并“以汉人之文化,开发其他之民族,而后同立于民主宪法之下,自由以展其特能”。

——摘编自胡晓阳《李大钊民族主义思想的转变及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1)根据材料,概括李大钊民族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大钊民族主义思想形成的背景。
2021-07-0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测试(四)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时期,徭役征发的对象,并不完全是丁男。由于丁女也永担繁重的军役和徭役,其损失也很惨重,以致到汉初,黄河南北的广大地区出现了男多女少的性比例失调问题……汉高帝令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注;泛指平民百姓)。《汉书·惠帝纪》载诏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汉代对成年人每人征120钱的算赋,对商人和奴婢征收240钱的算赋,而对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者却征收600钱的算赋。

——摘编自高凯《从人口性比例失调看汉初的人口政策》

材料二   工业革命后期,英国出现了相对过剩人口。对此统治者不得不予以重视,1819年起,议会多次制订工厂法,在部分行业禁止童工和限制青少年与女工的工时。政府还以马尔萨斯《人口论》为依据,颁布新济贫法,取消户外救济,以习艺所、济贫给受救济者施以高强度的劳动与低劣的物质待遇,试图解决失业问题。

——黄光耀《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发表了《马尔萨斯人口论与中国人口问题》,李大钊发表《战争与人口问题》《新纪元》等著作,他们认为,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是反人类的,几何级和算术级增长的规律是不存在的。中国的贫穷不是人口多的问题,其根源在于腐朽的社会制度。要解决人口问题,根本的办法是革命。解决饥饿、贫困、失业、疾病等人口问题,根本的出路是推翻旧制度。

——朱秋莲《建国以来党的人口生育政策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为促进人口增长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及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后期英国人口相对过剩的原因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独秀等人人口观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影响人口政策的主要因素。
2021-06-29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这次大会在国民党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次大会上,国民党宣布改组。所谓改组,主要是对外联俄容共,对内进行党务革新。以此为契机,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发动和主导了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这是中国继辛亥革命之后的又一场大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中国国民党由一个缺乏群众基础的在野党,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执政党;幼年的中国共产党也充分崭露头角。由一个少数知识精英聚集的小团体迅速成长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两党的宣传组织下,上千万工农群众被卷入到这场革命中。这在中国历史上亦是前所未有的。

——摘编自王奇生著《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24--1927年国共合作局面出现的背景,并概括这次合作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24--1927年国共合作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的历史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