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孙中山的政治近代化思想进一步完善。他认为,清朝“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正在迅速地走向死亡”。为此,他主张“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1905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织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这是他建设一个资产阶级近代化政治国家的理想的高度概括,是他政治近代化理论日益成熟的标志,也是他对中西文化“因袭”“规抚”而后有所“创获”,顺应世界近代化潮流在政治上所得的结晶。

——摘编自王玉祥《孙中山政治近代化思想评析》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和新的国家”,即新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国家,新就新在它的发展前途是社会主义。关于如何保证其发展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必然带来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扫清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物,资本主义会有一个相当程度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这种因素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前途的保证。

——摘编自杨胜群《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的政治近代化思想日益成熟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和毛泽东的政治目标的不同,并说明其主要原因。
2024-02-27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般来讲,五四运动发生的导火索是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但还有许多我们没有看到的深层次的原因。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同时也是一场友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不仅给中国带来了科学和民主的新思想,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也因此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促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从未有过的时代。虽然过去一百多年了,但五四运动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依然相当重要。

——摘编自乔孟涛、张爱《五四运动的于代背景及其历史意义解析》

材料二   1919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54日,北京学生3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合,高呼口号,举行示威游行。

55日,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实行总罢课。次日,学生联合会成立。

556日,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开紧急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

57日,五四运动迅速向各地扩展。上海在当日举行国民大会。天津、济南、太原、长沙、吉林、南京、广州、武汉、南昌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爱国学生。

65日,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上海商人罢市,声援学生运动。南京、宁波、厦门、芜湖、苏州、常州镇江、无锡、扬州等地也陆续罢市。

628日,在全国群众和旅欧学生、工人的强大压力下,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摘编自中国共肯团网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022-07-1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限于实践经验不足,对中国社会状况和革命性质缺乏充分认识,对国民党等资产阶级党派采取不合作、甚至排斥的态度。后来,在共产国际的指示下,通过总结开展工人运动的实践经验,逐步修改了“一大”的革命纲领,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并改变了对国民党的态度,同意与国民党合作。

——摘编自章开沅等《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敌我力量对比悬殊,中国革命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首先占领中心城市,进而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人结合革命实际探索出一条独特的道路,引导中国革命逐步赢得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的原因。并指出这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独特的道路”是什么。并列举在这条道路的指导下,中国民主革命历程中取得的重大胜利。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
2022-12-14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检测模拟(二)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到五四运动时,商人外交从一开始就以直接向巴黎和会提出自己的要求和主张的姿态出现,从间接外交转而走上了直接外交。在其所进行的活动中,虽然也向本国政府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建议,后来还采取了抵制日货、罢市和抗税的手段,以此胁迫政府拒绝签约和惩办国贼,但这已不是纯粹的政府外交的后援活动,这些行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表明自己的外交态度,并成为其直接外交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上海书业商会的停业公告说:“各同业均于5月9日停业一天,一方对于欧洲和会表示吾国民之决心,一方对于北京学生表示敬意。”

——摘编自虞和平《五四运动与商人外交》

材料二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纪念五四运动,需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当今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西方反华势力长期囿于“冷战思维”搞“零和博弈”,敌视和妖魔化社会主义,妄图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给中国发展设置障碍,从而迟滞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脚步;与此同时,我们国内的发展也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在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难以想象的问题,特别是在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还存在着许多重大风险。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发扬五四精神,敢于并善于开展具有新的特点的伟大斗争。

——摘编自田克勤、张泽强《从价值觉醒到文化自信: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新思考》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前后商人外交特点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人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代还需继续发扬五四精神的原因,并谈谈应该如何发扬五四精神。
2022-12-2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0世纪见证了中华民族史无前例的巨变。历史大流,变幻莫测,惊涛拍岸,叫人寒心。中华民族猛然醒觉,愤而寻找重生的道途。探寻一条在新的世界中体面地生存下去的道路,是推动近代中国发展的一个主要动力。西方已经将这个新的世界强行推到了中国的面前。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内部的腐败和外来帝国主义的羞辱性掠夺,如同一对李生恶魔,给它带来了长时期的衰落。中国为了克服这对李生恶魔,推动社会进步,历经18611895年间的自强运动、1989年的百日维新、1912年的共和革命、1919年的思想革命和1949年的共产党革命等阶段。每一阶段都是艰难的拼搏,有成功,也有失败,但它们加到一起,对中国重现青春活力做出了贡献。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五四运动如同一团不灭的火,从20世纪的那一头燃到了20世纪的这一头。它也像是一条前进不息的思想河流,从20世纪的那一头流到了20世纪的这一头。

材料一   像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这样的民族耻辱,在中国近代史上比比皆是。但唯独1919年的这一次,激发了一场意想不到的人民运动。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人经历了难以承受的从大喜到大悲的心理落差。

材料二   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中就说:“五四运动所反对的是卖国政府,是勾结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的政府,是压迫人民的政府……假使不要反对的话,那么,五四运动就是错的。”

材料三   胡适在1922年回忆说: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新派期刊仅《新青年》《新潮》等,不超过10种,而在五四运动之后的半年中,中国出现了大约400种新的白话文期刊,大约350种周报,而且,皆以“传播新思想,改造旧社会”为己任。各种思潮和主张背后的支点,都是救国强国的信念。……那些后来成为著名共产党人的青年人,无不是在对各种各样的强国思路和手段的比较选择中确立起自己的信念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晋《五四为什么永远》文章


(1)依据材料一,指出导致“1919年”“意想不到的人民运动”发生的原因。用史实佐证“这样的民族耻辱,在中国近代史上比比皆是”的说法。
(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的性质。
(3)依据材料三并联系所学,概括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并指出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4)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应该发扬五四的哪些精神?
2022-11-18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镇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拿破仑在执政初期的1801年开始了其雄心勃勃的法律改革计划,以此来确立法律系统的标准和司法公正的准绳。拿破仑的法律改革主要依赖一批优秀的法学人才。专门起草法典的这些人都是法国当时杰出的法学家、政治家、律师。他们前后共开了107 次全体会议,而拿破仑至少主持了55 次。每次开会时间都很长,有时候会议甚至从中午开始,到深夜才结束。他们的讨论也很深入,拿破仑经常参与讨论,还会问“这公平吗?这有用吗?”等问题。拿破仑除了在文风上给出一些指示外,还要求把当时法国的法律、法令凝合成一套适用于全体公民的一元法律体系,规定普遍的原则,给予法官以明晰的裁判空间。1804 年,《法国民法典》最终通过的时候,其体量之大超乎想象,竟然长达2281条、493页。

——摘编自马建红《拿破仑与他的法典》

材料二   大革命时期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动的一个时段。为了适应社会客观实际形势的发展需要,武汉国民政府司法部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首先,司法部宣布举行法官考试。第一试测国文和三民主义;第二试测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宪法;口试为最后的考试,注重测验应试者的政治态度。其次,司法部创办了“法官政治党务训练班”。训练时长定为四个月,训练目的是给司法人员灌输革命知识,讲授的科目着重于三民主义、唯物史观、社会发展史、农民运动、妇女运动等。而关于法律问题的讲座,则占很少时间。此外,司法部整改了原来分设的审检机构:审判方面,在中央设大理院,在各省市设高等审判厅和地方审判厅;检察方面,在中央设总检察厅,在地方设高等检察厅和地方检察厅等。但是改革很快就不了了之。

——摘编自黄晓东《大革命时期的司法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民法典》能够颁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汉国民政府司法改革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7年底,清政府农工商部奏准颁行《农会简明章程》,敦促各地设立农务总会及分会、分所。许多资本家认为“我国以农产立国,非振兴农业,不足以救危亡之时局”,积极参与组织农会。据记载,各地农会的会员或是具有举人、监生等功名职衔的人,或是新式学堂的毕业生。还有不少农会规定,只有“素有实业,热心任事者”或“富有田产,为一方巨擘者”,才有资格出任农会的领导。清末农会在研究农学、讲求农务、创办农业试验场、推动农业发展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清末农会会员人数很少,如1910年成立的四川农务总会,总会和分会会员仅有1955人。因此,农会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影响不大。

       ——摘编自朱英《论辛亥革命前的农会》

材料二       19247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的名义,拟定了一个全国性的农民协会章程。章程规定,“自耕农、半自耕农、佃农、雇农、农村之手工业者及在农村中为体力的劳动者”,愿履行一定手续的即可取得农会会员资格。19265月,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协会的责任,是以农民利益为奋斗的目的”“同时要与中国革命有利益”。农民协会“要联合各革命民众共同打倒帝国主义及军阀,除去贪官污吏、买办、地主、劣绅土豪的靠山,谋农民第一步解放之战功”。农民依靠农民协会这一组织形式,致力于打倒官权、神权、族权、男权,创造自己的民权,“自己经营自己的生活”。1927年初,全国已有17个省建立了农民协会,会员达900余万人。

       ——摘编自李永芳《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农民协会》


(1)简述清末农会兴起的历史背景。
(2)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会的新特征,并简析其意义。
2022-12-22更新 | 38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荆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2106日晨6时,举行“中华门开幕”仪式。晨7时,举行追祭先烈仪式。上午,北京政府举行阅兵仪式,参加检阅的各部军队约22000余人。此日,京中各官署均放假一天。“悬旗结彩”是庆祝国庆的重要形式,也是表现国庆气氛的最主要的装饰。天坛则在1012日开放三天,“俾便游览,而伸庆祝”。时有论者称:“吾知民国之前途,如时之方春,如日之始生,如木勃发,如草怒生,一载而匍匐,两载而充韧,三载而独立,四载而强盛,五载与列强握手,十载而享环球一等国之隆名。呜呼!可敬哉革命之效果!呜呼!可爱哉民国之前程!”举国同庆。

1916年的民间国庆活动规模盛大,内容丰富,热烈空前,打破了民国建立以来国庆活动的规模和形式。与形成对照,北京官方的国庆活动简单。官民一体共同庆祝的情况不复得见。

19191010日,北京学生以向民众散发纪念面包、传单,游行演讲等活动纪念国庆。学生们决定将定做的面包打上写有各种口号的“图章”,如“共和国万岁”“双十纪念”“劳工神圣”“普遍选举”“自由平等博爱”等等,“接面包者非常踊跃”。学生们的这些活动受到警察的组织,双方发生冲突。

——摘编自李学智《一九一0年代的中国》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庆才有了真正的意义。下图为1984年国庆,北大学生打出的标语。



(1)根据材料一,概述三次国庆活动的特点。任选一次国庆活动,分析其与时局间的关系。
(2)请对1984年国庆标语进行解读。
2022-10-1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出现全新的政治局势。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许多后来走上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青年产生了启蒙作用。陈独秀《谈政治》,抓住关于国家和政权的问题来阐释他的马克思主义观,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至关重要的问题,即无产阶级专政的问题,已有很明确、也很坚定的看法,对于促进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直接作用。作为陈独秀助手的李达、李汉俊两人,在介绍马克思主义方面有不容忽视的贡献。陈望道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全译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阐释也很重要。

——摘编自耿云志著《五四:现代中国的新起点》

材料二   为了在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中普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进行共产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增强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1950年,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号召下,从中央到地方,全国各部门各行业都掀起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宣传和普及了以下几个:劳动创造人类世界的观点;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点。195012月,《人民日报》相继发表了毛泽东在写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全国迅速掀起学习“两论”的高潮,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普及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的开端。

——摘编自欧阳雪梅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影响扩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普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