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1 道试题
1 . 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中央造纸厂、纺织厂、织布厂、通讯材料厂、卫生材料厂,以及由盘古山、上坪、小龙等矿场合组而成的中央钨砂公司等。这些厂矿的工人多的达500余人,少的也有100人。这一系列举措(     
A.彻底打破了国民党当局的经济封锁B.为战略转移提供了条件
C.扩大了当时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范围D.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经济
2 . 诞生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有这一段歌词如下:“八月桂花遍地开,土地法令贴出来。打倒土豪和劣绅,分田分地又废债,劳苦工农翻身把头抬。”这反映的史实是(     
A.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B.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C.农民积极参加国民革命运动D.陕甘宁边区政府减租减息政策
3 . 1928年4月,朱德、陈毅和毛泽东会师,陈毅在第二年写给上级的报告中写到会师后,两支部队合计人数如下:朱(德)部2000余人,湘南农民8000余人,毛(泽东)部1000余人,袁(文才)王(佐)各300余人。这近1万2千人整编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成为我党我军军事上逐渐发展壮大的一颗最重要的种子。这一局面的形成根源于
A.南京国民政府忙于北伐B.中共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C.中共成功实现战略转移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在一九三七年五月二日至十四日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报告指出,“三民主义有它的历史变化。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曾经因为孙先生与共产党合作加以坚决执行而取得人民的信仰,成为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胜利的革命的旗帜”。"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虽然是旧时期的民主苹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

——摘编自邓涛《<毛泽东选集>中关于孙中山先生的内容》

材料二

1928年10月,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决议案。这个决议案的第一部分“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即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 文。在该文中,毛泽东首次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苹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 结合。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苹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   的最有力的工具;土地苹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 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党在大革命失败后成功地把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 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孟艾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思想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与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相似意义。
5 . 20世纪30年代前后,国民党政权曾组织发动了县级自治运动、农村复兴运动、新生活运动、农村合作运动、识字运动等一系列运动,试图对乡村进行全面改造与建设,但最终结果却是收效甚微甚至归于破产。国民党乡村治理失败的根源在于(       
A.国民党政权的治理能力低下B.内忧外患的社会环境
C.未能触及乡村的根本性问题D.基层官员与士绅的保守
6 . 1928年年初,中共广东省委指示海陆丰苏维埃“一定要对小商人相当让步”,要建立起“如苏联一样的以单独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当然是不能够的”。这一指示意在(     
A.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B.提高国营经济地位
C.反思苏俄的革命模式D.扩大党的阶级基础
2023-08-31更新 | 29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名校联考2023届高三5月模拟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1921年,民国政府颁布的《物品交易所条例》第六条规定:“物品交易所,由中华民国人民以股份有限公司组织之。”1929年,《交易所法》干脆提出了会员制的方法,允许同业会员组织交易所。这说明(     
A.中国经济摆脱了帝国主义侵蚀B.经济建设中现代意识逐渐增强
C.政府积极培养与外商争利观念D.民族企业得到支持并快速发展
2023-08-31更新 | 27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418日,蒋介石组织了南京国民政府,为树立起一个“独立国家”的形象,南京国民政府继续打着国民党一大对外宣言所确立的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的旗帜,仍然主张收回关税自主权和废除列强在华领事裁判权。针对此主张,王正廷曾言:“南京如无法将此两事办妥,反对派将起而代之。”192711月,南京政府外长伍朝枢发表请求废约宣言,宣言指出“一、中国前政府与外国政府、公司及个人所订立之不平等条约及协定,既无存在之理由,国民政府于最短期间内废除之。二、业经期满之条约及合同,当然无效”。但当时由于北京政府的存在,加之国民党与苏联互有联系,美国曾长期对其持怀疑态度,和其他各国一样,不理会这一宣言。

——摘编自夏保国《中国近代关税自主权的丧失与收复——以中美关税交涉为中心(19191928)》

材料二   英国、美国及日本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单位:%

191319191927
英国11.639.576.9
日本1934.5826.02
美国7.5116.5514.93

——摘编自郑友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18401948)》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要求“废约”的主要目的,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改订新约”达成的经济成果。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1928年美国率先与南京国民政府签订关税新约的主要因素,分析美国这一举动反映出的实质性问题。
2023-08-29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央苏区小学教育发展十分迅速,1933年底,粤赣闽三省设有列宁小学3052所,学生八万多人,“试任叩(询问)一儿童以……‘无产阶级’或‘资产阶级’等之意义,彼必能不假思索,对答如流”。这表明,当时的苏区教育(     
A.照搬了苏联的工作经验B.力图重构完整教育体系
C.扭转了苏区的发展态势D.利于提升群众革命认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20世纪30年代初,赣南地区的粮食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会昌县粮食产量甚至在1932年、1933年连续两年递增20%。除粮食生产外,棉花、花生、蔬菜等农副产品在这一时期也获丰收,上述现象得益于(     
A.土地革命的开展B.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
C.生产工具的改进D.“双减双交”政策实行
2023-08-29更新 | 14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份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