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1930年,鄂豫皖苏区规定:“凡属于宣扬孔孟之道、基督教会以及一切地主资产阶级的教材,一律不能再用。”同时,鄂豫皖苏区还编写《列宁初级小学国语》等国语课教材,其中有《地主》《红军来了》《革命三字经》等课文。这些举措旨在(     
A.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提升初等教育的普及率
C.深入推广“白话文运动”D.重构根据地的意识形态
2024-05-02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①在中国近代虽然逐渐解体但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B.③对近代中国主要起到了“建设”的作用
C.②③④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D.⑤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命脉
2024-03-19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28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提出开展国货运动,要求各地举办国货运动周、召开国货运动大会,并规定了“提倡国货十要义”。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国货运动风行一时。上海作为经济大埠,提倡国货运动轰轰烈烈,民众踊跃参加,社会各界人士和大众媒体对此进行了广泛宣传。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商业发展的环境较为宽松B.民众爱国觉悟得到了提高
C.社会秩序逐渐得到了恢复D.政府实施开放的经济政策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末的英国,越来越多曾被视为“奢侈”的商品和服务进入中等阶层生活,甚至社会下层也通过各种渠道渗入到奢侈消费中来,奢侈消费日益成为“没完没了争论的话题”。在大讨论过程中,“有益的奢侈”理论承认在所有社会等级中追求生活舒适和便利,同购买生活必需品一样有益。曼德维尔(1670-1705)更是将这场大讨论推向了高峰,他将奢侈品宽泛地定义为“一切并不直接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的东西”,公开反驳所有对奢侈的指控,认为奢侈是一项公共福利,奢侈品能够满足人们追求快乐的心理需要,人们沉溺于奢侈品能够推动商业的扩展和穷人就业。这场大讨论使人们不再从道德角度来看奢侈消费的问题,开始关注中等阶层甚至劳工的消费动机和消费实践。大讨论也使人们意识到,奢侈消费为产品革新和时尚与设计的变化提供了大量机遇。

——摘编自李新宽《18世纪英国奢侈消费大讨论》

材料二   近代中国,洋货凭借其质量与价格的吸引力,在市民追求社会地位与时尚潮流的过程中,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品。然而热衷于选购国货,并希望借此实现国强民富的观念也长期影响消费潮流。南京国民政府工商部积极举办国货展览会,并严令各省市总商会,国货商品必须冠以国货字样;社会上也出现了要求商店销售国货并禁售洋货的呼声;与此同时,中华总商会以及各地商会纷纷颁布有关国货销售的章程;当时的新闻媒体也在积极宣传国货;1932年,国民政府宣布将次年定为“国货年”。国货运动如火如荼的展开对普通民众的消费习惯与消费行为的转变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摘编自谭玉秀、范立君《消费行为下的家国情怀——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货运动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7-18世纪的英国和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消费观念的转变及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20世纪30年代国货运动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近代英中消费观念转变进程中得到的启示。
2023-11-30更新 | 607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如图为1928年日军侵占济南后在南门城上的合影以及日军从济南收缴的枪械留影。它们可用于研究(     
      
A.列强对北洋军阀的操弄B.国民政府“北伐”的局限性
C.日军全面侵华的突发性D.国民党军正面抗战的英勇
6 . 1930年9月17日,鄂豫边特委发布征税文件,其中规定“对雇农绝对不征收”,“对贫农也绝对不征收”。1931年8月10日,鄂豫皖苏区政府公布了《粮食收集储藏暂行条例》,规定“牺牲了之红色战士家庭概不收集”。这些规定旨在(     
A.贯彻土地革命的基本精神B.调动苏区农民革命与生产的积极性
C.建立统一的苏区共和政府D.应对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急剧变化
7 . 如表所示,为国民政府统治期间颁布的部分法律,这反映出这一时期(        
时间内容
1930年关税自主权成功实现,南京国民政府重新制定海关进口新税则,分12级按物品性质,分别征收5%至50%的进口税。
1931年公布《盐法》,人民可以自由买卖,任何人不得垄断,废弃了两千多年的食盐专卖制。
1934年下令废除全部厘金制度,规范市场流通。
A.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更密切B.官僚资本规模化经营受重视
C.政府扫除民营经济发展障碍D.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有所改善
2023-03-26更新 | 602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20世纪30年代初,毛泽东指出:“党开辟了人民政权的道路,因此也就学会了治国安民的艺术。党创造了坚强的武装部队,因此也就学会了战争的艺术。”毛泽东发表这段讲话的背景是(     
A.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B.中华苏埃共和国成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井冈山革命根据建立
9 . 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部分重要会议及主要内容

时间地点会议内容
1921年7月上海-嘉兴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名称,明确党的奋斗目标
1923年6月广州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1935年1月B中共中央政治
局扩大会议
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
1937年8月陕北洛川中共中央政治
局扩大会议
通过《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
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1945年春延安中共七大提出党的政治路线,确立_C_为党
的指导思想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整理

材料二:建立沿海经济特区,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等。这是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深圳是最成功的特区。经济特区的意义不单是开辟对外开放的窗口,更重要的是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探索从计划体制转向市场体制的路径,并具有示范和吸引效应。……以后,对外开放逐步扩大,从沿海到沿江,再到内陆边界口岸。

——章百家《改革开放与中国的变迁》

材料三:李捷认为,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中国的发展实现了三大历史性突破。第一大突破,是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十四大,解决了“松绑发展”的问题。松什么绑呢?松社会主义传统观念和教条主义束缚之绑。第二大突破,是从中共十四大到中共十七大前夕,解决了“借力发展”的问题。借什么力呢? 就是借从20世纪90年代蓬勃发展起来的经济全球化大潮之力。第三大突破,是从中共十七大提出转变发展方式开始,主要是解决“转轨发展”的问题。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师教学用书


(1)写出材料一中B、C的内容,并指出洛川会议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经济特区的意义,并结合所学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共十四大“松绑”的内涵,以及21世纪初中国借“经济全球化大潮之力”的标志。
10 . 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会议上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建党建军原则。这“某次会议”是指(     
A.古田会议B.洛川会议C.中共七大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