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1930年毛泽东在江西寻乌县深入群众进行调查走访,撰写了八万余字的《寻乌调查》,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观点。下表为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这一调查内容(       

寻乌县旧有土地关系(一石约等于六十千克粮食作物)

社会地位

每一群体的百分占比

大地主(收租五百石以上)

0.45%

中地主(收租两百到五百石)

0.4%

小地主(收租两百石以下的)

3%

富农(有余钱剩米放债的)

4%

中农(够食不欠债的)

18.255%

贫农(不够食欠债的)

70%

手工工人(各种工匠、船夫、脚夫)

3%

游民(无业的)

1%

雇农(长工及零工)

0.3%

A.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B.为土地革命展开提供了参考依据
C.有利于减租减息政策的推行D.确立了党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苏区合作社建立。合作社的功能主要有几个方面:解决军队家属在生产生活上的困难;生产和收集粮食、筹集物资以满足前线需要;查处和清除混入合作社的阶级异己分子和腐败分子。由此可知,苏区合作社(     
A.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B.利于革命根据地巩固发展
C.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2024-03-16更新 | 13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二)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一个脉络清晰的精神谱系,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等精神成果,这些精神具有密切相关的同质性,具有一脉相承的价值追求、初心和使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升华。同时也包括当代创造的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这一系列伟大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军队的血脉之中。

——改编自张立新《溯源精神谱系研学红船精神》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任选两个精神,构建一个主题并予以阐释。   (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逻辑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未被国际正式承认,参与国际事务受限,直到加入《非战公约》,才发展了国际公约关系。在其统治前十年,共批准公约45个。1927年,第十届国际劳工大会期间,中方就有关公约提出意见,主张外国人在华设立工厂应接受华人的检查和监督,中国籍海员在国际海轮上工作时间改为8小时制等。南京国民政府在加入国际公约时,往往会要求附带一些保留条件,如批准加入《国籍法公约》时对第四条关于兵役议定书提出保留;批准《白银协定》时,为免银价提高给中国造成消极影响而提出保留条款。1934年,针对《工业工人每周应有一日休息之公约》《农业工人集会结社权之公约》等公约,立法院讨论后指出按照“国情”,其中两个公约暂从缓议,其余决议批准。

——摘编自刘利民《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参加国际公约的总体考察》

(1)根据材料,归纳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参加国际公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参加国际公约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说:“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了七次,从党的一大到七大,对革命道路的探索经历了照抄照搬苏联模式到坚持独立自主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理论的指导下,开辟了独具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过渡道路。

材料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开辟了光明前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报告被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宣言书”,指明了中国道路的新起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道路的新表达; 实现中国梦是中国道路的新目标。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党的百年道路探索中感悟历史的智慧,自拟论题,阐述你的历史认识。(要求:主题贯通,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语言精练)
2024-03-05更新 | 214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十)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30年代,中国苏维埃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但十几块苏区的法律法令的颁布都不统一、法律范本中出现了前后不相一致的情况。19309月,受苏联宪法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中央准备委员会临时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根本法》,拉开了中央苏区制宪的帷幕。19317月,毛泽东率领红军粉碎了第三次“国剿”,红军力量得到扩充,根据地规模进一步发展,中央苏区得以建立。1931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宪法大纲》明确规定中华苏维埃政府是要建立以工农为代表的民主专政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苏维埃代表会议,并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广大劳苦工农大众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参加政权管理和对工务进行保障,允许他们享有从事工作、自由婚恋、免费受教有和信仰自由等权利。

——摘编自王小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制定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颁布的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上海秘密发行的中央机关刊物《布尔塞维克》多次报道过工农革命军和红军战斗情况,“三月,(朱毛)在闽南一带发动了广大的农村斗争,同时也就扩大了自己的武装组织。……最近两月间,朱毛的大队,往来于闽、赣、粤之边界,国民党的军队,四面会剿,但于‘劳师无功’。”这些报道(     
A.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原则
B.总结了反“围剿”斗争的成功经验
C.系统宣传“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D.扩大了毛泽东等建立根据地的影响
2024-03-01更新 | 17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十)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给无田地及少田地的农民耕种使用。

2.以人口为标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

——摘自1929年《兴国县土地法》

材料二   19378月,中共洛川会议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并规定:在未实行土改的地区,允许地主出租土地,但原则上须按照战前的原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承认战前的借贷关系,但年利息一般不得超过一分半,如债务人付息已超过原本一倍者,停利还本,如付息已超过原本两倍者,本利停付,原借贷关系视为消灭。这一土地政策是符合中国共产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积极的、有原则的让步,完全符合挽救民族危亡的现实需要。

——摘编自页川《简论抗日根据地的土地政策》

材料三   1947年夏,中共中央制定并颁发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该法强调要放手发动群众,依靠农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而不是把土地“恩赐”给农民。但是,大纲中将一切土地平均分配的办法,不仅导致许多地区土改出现“左”倾错误,中农的利益也大受侵犯,因此,后来在新区和全国范围内土改时即加以改变。

——摘编自韩广富曹希岭《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0个为什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9年到1937年,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出现的变化,并简述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的历史意义。
2024-02-29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国共产党的道路选择】
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的革命和建设,取得了今天的伟大成就。这其中党多次面临着道路和政策的争论和选择。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二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红旗》

材料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工农红军第四军于1929年6月22日在福建省龙岩县城召开会议,讨论红四军建军原则和制度的问题。会议发生激烈的分歧——“前委”和“军委”之争。(毛泽东主张坚持“前委”的领导地位,实际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由中共中央军事部派遣来的刘安恭主张设立“军委”,也就是强调军事领导至上的方针。)针对这种分歧,中共中央于9月28日由周恩来、陈毅签发《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对争论问题进行裁决。简而言之,归结为讲两话:一是“前委下不需要成立军委”;二是“毛泽东同志依然为前委书记”。……1929年12月,红四军进驻福建上杭古田,于28~29日召开古田会议。

——根据余伯流《红四军的七大纷争与古田会议》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观点,指出其分歧的实质。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红四军七大纷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分析这场纷争对中国革命有何影响?
10 . 毛泽东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曾创作出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与如图这首诗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西江月·井冈山
(1928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A.南昌起义B.国民政府继续北伐C.红军长征D.打退国民党的围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