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1927年7月27日,周恩来在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时说:“我们这次起义是敌人逼出来的,不如此便没有出路。起义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一举歼灭南昌的敌人。”从材料中可知中国共产党(     
A.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正确认识了当时中国革命形势
C.准备独立领导武装斗争D.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2023-07-1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信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7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1927年11月,工农革命军打下茶陵县城,由部队任命了一名县长。毛泽东知道此事后,建议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建立真正代表工农兵利益的政府。后来工农兵代表推选谭震林为县工农兵政府主席。这一事件(     
A.推动了国民大革命B.积累了政权建设经验
C.开辟了革命新道路D.团结了农村各个阶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表为1927年至1940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情况表,表中显示1934年至1937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下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1927年4月1928年6月1934年1937年初1940年
党员人数5.7万4万多30多万4万多80多万
A.日军加强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
B.共产党受到“左”倾错误的影响
C.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D.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2023-06-24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信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如图为1933年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发行的叁串文铜币券(布)该铜币券的发行(     
   
          正面                 背面
A.解决了川陕根据地的经济问题B.大大冲击了国统区金融秩序
C.促进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建设D.推动了国民革命的深入开展
5 . 1933年8月,毛泽东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央苏区各地“忽视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没有把经济建设这个任务宣传到广大群众中去”。他强调,必须注意经济工作,要在苏区“普遍建设谷仓,建设备荒仓”“巩固金融,发展贸易”。毛泽东的这一判断缘于(     
A.国民革命的形势B.武装斗争的环境
C.抗日战争的需要D.工作重心的转移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乡村建设运动是在20世纪初中国农村经济走向衰弱的时代背景下,以乡村教育为起点,以复兴乡村社会为宗旨,由知识精英推进的一场乡村社会改造运动,知识界的普遍认识是救济农村即拯救国家。据统计,20世纪30年代全国从事乡村建设工作的团体和机构有600多个,先后设立的各种实验区有1000多处。各主要乡建团体所进行的工作基本上都包含政治改革、文化教育、科技改良和推广、卫生保健、组织合作社、移风易俗、自卫保安等内容。突出代表是晏阳初的定县平民教育运动、梁漱溟领导的邹平乡村建设运动。

梁漱溟在1928年开始提出“乡治”的主张,到1931年完成了他的“乡村建设理论”。他提出解决中国问题的唯一出路是搞所谓“乡村建设”,即依靠“乡村自治”组织,来建立“乡村文明”。1931年,梁漱溟在山东邹平县开办了乡村建设研究院,搞“乡村建设运动”。梁漱溟“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一是建立“乡农学校”;二是建立“乡村自卫组织”;三是建立“合作社”,进行农业技术改良。他说:“共产党闹的最厉害的地方,单靠军队去剿是不行的”,“要想消除共产党的农民运动,必须另有一种农民运动代替才可以”。

       ——摘编自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乡村建设运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评价“乡村建设运动”?
2023-01-18更新 | 29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农民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1928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没收土地和建立苏维埃的第37号通告,没收土豪劣绅的土地,重新分给农民耕种,以县苏维埃政府名义发给土地证,旧时田契、佃约一概废除。这一措施(     

1931年农民获得的土地分配证
A.提高了农民抗战的积极性B.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C.壮大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力量D.有利于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
8 . “上海(嘉兴)一瑞金一遵义一延安一西柏坡一北京”,对这条近代革命路线整体概括最恰当的主题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B.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
C.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D.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
2022-11-19更新 | 1084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们形容这一时期(中华民国成立后)“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党会既多,人人无不挂名一党籍。遇不相识者,问尊姓大名而外,往往问及贵党者”……1913年2月,国会选举结果揭晓,国民党大获全胜,使孙中山等人看到了中国民主共和的希望。但是孙中山良好的政治设想很快就被无情的现实所打破,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杀身亡,11 月国会被迫停止议事,1914年1月部分留京议员被袁世凯遣回原籍。

——摘编自孙岩《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探索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在抗战前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在其领导下的地区实行的是苏维埃制度……苏维埃的全部权力“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抗日战争的新环境对共产党统治区的政权建设提出了要求……1939 年,《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之区别,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边区采取“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之投票选举制”,民众可以直接选出从市乡到边区的各级参议会议员。各级参议会再选出同级政府……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王建朗、曾景忠《中国近代通史第九卷--抗日战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政治领域的新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苏维埃政权和陕甘宁边区政权在性质上的主要区别,归纳边区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简要分析此时中国共产党推进民主建设的出发点。
2022-11-1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新时代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从1931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在鄂豫皖赣闽等地大力推行农村合作运动,当地的农村合作社得到空前发展。这一做法旨在(     
A.推动资本主主义发展B.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C.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D.弱化中共在农村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