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4 道试题
1 . 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中央造纸厂、纺织厂、织布厂、通讯材料厂、卫生材料厂,以及由盘古山、上坪、小龙等矿场合组而成的中央钨砂公司等。这些厂矿的工人多的达500余人,少的也有100人。这一系列举措(     
A.彻底打破了国民党当局的经济封锁B.为战略转移提供了条件
C.扩大了当时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范围D.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经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统计,1928-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新设工、矿、交通企业共98家,创办资本额达到约1.26亿元,是同期中国全部企业创办资本的33.2%。加上铁路、公路、水利、通讯、金融、地方建设投资等,1928-1937年国民政府的经济投资总额达到9.16亿元。由此可知(       
A.中国工业体系日趋完备B.抗日战争具备强大物质基础
C.民族经济获得显著发展D.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2023-09-29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示意图。最适合探究的主题是(     
   
A.工农红军长征壮举B.八路军不辱使命
C.中央红军到达陕北D.毛泽东转战陕北
2023-09-23更新 | 110次组卷 | 3卷引用:湘豫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诊断考(一)历史试题
4 . 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运动大会召开,运动会上军民互动,同场竞技。毛泽东不仅为运动会题词,还担任乒乓球裁判;朱德与士兵、百姓一起打排球。这次运动会(     
A.巩固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B.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点转向改善人民生活
C.是敌后根据地得到巩固的表现
D.利于鼓舞红军和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
2023-09-15更新 | 155次组卷 | 24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以下为红军第四军某次会议所制定的部分策略摘录。该策略的制定(     
红军是“—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它必须服从党的领导……”
首次规定了新分子入党的条件:“(1)政治观念没有错误的(包括阶级觉悟);(2)忠实;(3)有牺牲精神,能积极工作;(4)没有发洋财的观念;(5)不吃鸦片,不赌博。”
A.强调了开展武装斗争的重要性B.适应了革命重心转移的新形势
C.有利于凝聚力量扩大党的队伍D.意在提高根据地军民思想觉悟
23-24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6 . 下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党员社会成分比例统计表。这一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因没有全国统计数字,主要是广东、湖南、江浙等地的统计。②仅据中央根据地的党员分析。)
A.“左”倾错误思想的纠正B.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C.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实践D.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2023-09-04更新 | 19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2023·辽宁·模拟预测
7 . “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一条重要线索,中共重视解决“三农”问题走过的辉煌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是中共的百年奋斗史诗的重要组成,是中共的初心使命生动的诠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力量,“三农”为夺取革命胜利提供了重要依靠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农业是工业化物质积累的主要来源,“三农”为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农村率先发起改革,“三农”为中国经济腾飞发挥了重要助推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农村是全面小康的主战场,“三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唐仁健《百年伟业“三农”华章——中国共产党在“三农”领域的百年成就及其历史经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8-29更新 | 175次组卷 | 6卷引用:黄金卷07-【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湖南专用)
8 . 1927年11月,中国共产党某决议指出:完全没收一切地主的土地,由农民代表会议自己支配给贫农耕种,耕者有其田……歼灭豪绅地主及一切反革命派。本党坚决的反对用减租、没收大地主、打倒劣绅恶地主等……来替代上述的革命口号。由此可知,当时中共重在(     
A.巩固革命统一战线B.消灭封建生产关系
C.瓦解农村小农经济D.转移全党工作重心
2023-08-29更新 | 220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三)历史试题
9 . [粮食危机与苏区建设]

材料一   1927年八七会议后,中共发动黄安(今红安)、麻城起义,逐渐建立起以大别山为中心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见图4),该根据地自成立伊始,就深受粮食匮乏之困扰。1930年1月,中共鄂豫边特委报告说:“赤区粮食先被军队烧了大半”,该报告还提到,土豪劣绅带领土匪军队、清乡团压迫民众,“在光、麻、安三县被反动威胁不能归家的在三千人以上,跑在苏维埃区域不能归家的统计在三万人以上”。


——摘编自黄志高《地缘·粮食·革命:鄂豫皖苏区的际遇与困境》

材料二

鄂豫皖苏区高度重视粮食危机,1931年6月,皖西北特委第十四次常委扩大会通过的政治决议案指出。“党和苏维埃必须领导苏区群众参加生产。使群众认识到劳动才有饭吃,使苏区粮食能自己求其解决,才是巩固苏区最好的办法"。与此同时,苏区设立粮食管理机构,加强粮食运输,开展粮食救济,管控粮食流通,保障伤病兵的粮食供给以及提供金融支持来改进粮食管理。此外,苏区积极动员农民进行斗争,如潜山县的农会与当地地主豪绅也就稻价议定展开了斗争。

——摘编自张雷《鄂豫皖苏区粮食危机问题研究(1927—193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鄂豫皖苏区出现粮食危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鄂豫皖苏区应对粮食危机的举措并分析其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遵义会议后,为避免红军主力和国民党数十万追兵决战,中央红军采用迂回穿插、机动作战的方式。个别指挥员对宏观战局了解不够,加之行军的疲劳,产生抱怨情绪。对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激烈讨论后,统一了军事战略战术的认识。这体现的长征精神是(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B.坚定抗战、坚信正义
C.实事求是、紧密团结D.依靠群众、生死与共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