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按照共产国际的思维逻辑,工人成分的党员,就具有无产阶级思想;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成分的党员就具有农民意识和小资产阶级思想。如果按照这种出身决定思想的固化模式发展党员,将自身发展组织的范围仅仅局限于大城市和工业中心这些狭小地带,就无法将党建设成为群众性的大党,也就无法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中国共产党不拘泥于教条主义的束缚,得出了关于党的建设的正确结论。以下地点与解决这一问题直接相关的是(     
A.湖北汉口B.河北平山C.福建上杭D.陕西延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大革命失败到全民族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时期。党在这个时期曾经两次经受严峻的考验:一次是大革命的失败,一次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分子们在常人难以想象的险恶环境中,始终表现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和不屈不挠的顽强毅力,沉着应对,埋头苦干,奇迹般地度过最黑暗的时刻,开创出新的局面。

——《中国共产党简史》

从武装斗争、革命道路、政权建设、统一战线等4个角度,用史实说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时期。(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叙述完整)
2024-05-1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冲刺考试历史试卷
3 . 如图是1932年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财政部发行的湘鄂赣省短期公债,到1933年底开始由湘鄂赣财政部负责兑清。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积极应对国民党的封锁政策B.打击了国统区的经济秩序
C.建立了根据地统一货币体系D.大力实行财政紧缩的政策
2024-05-14更新 | 16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九师联盟大联考高三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检测(二模)历史试题
4 . 【近代中国农村合作运动】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后期,为了农村赈灾和反共的政治需要,南京国民政府将西方传来的合作社思想付诸实践,开始用行政命令主动发起农村合作运动。在“救治农村”“调节农村金融”的口号下,通过政府的组织和宣传,将城市银行的剩余资金贷往农村,创办信用合作社。1928年,国民党中央执监会通过了《组织合作运动委员会建议案》,将其规定为国策运动之一。“经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提倡,始逐步具体化、普遍化,益以各方面的推动,合作事业之进展逐日形蓬勃矣。”但终因未能改变封建制度,农村合作运动未能起到挽救农业危机和复兴农村经济的功效。

——摘编自傅宏《论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合作运动》

材料二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为了解决中央苏区粮食极度缺乏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号召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合作社,并设立国民经济人民委员部负责管理。19302月闽西根据地发布的《合作社讲授大纲》作为第一个向群众系统讲述合作社的宣传材料,提出了合作社的多项原则,如合作社以增进社员共同的经济幸福为目的,社员必须是自动结合的,等等。19321933年,苏区政府相继颁发了合作社暂行组织条例等法律规则,推动了合作社的迅速发展。如他们在个体经济的基础上,为调剂劳动力和耕牛以促进生产而自愿结合组建劳动互助社、耕田队和犁牛合作社等。19342月,中央苏区的消费合作社、粮食合作社、生产合作社等成倍增加,在反经济封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摘编自葛文光、李录堂《新中国成立前农村合作社的历史沿革及其评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年代后期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农村合作运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苏区农村合作运动的特点及意义。
2024-04-28更新 | 160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全国经济委员会成立,职掌有关国家经济建设或发展计划之设计及审定、应需经费之核定、监督与指导以及直接实施等事项。因而当时有人将全国经济委员会视为“中国统制经济的最高机关”。该委员会的成立旨在(       
A.为积极抗战做经济方面准备B.有效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
C.加强政府对国家的全面控制D.节制私人资本以发展国家资本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易经》的“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到《礼记》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古往今来的许多贤哲名言,反映的无一不是对革故鼎新的变革思想和自强不息的自省意识的推崇和重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从总结中提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其中,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沧桑更加充满活力,其奥秘就在于始终直面问题,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自我革命。

——摘编自祖金玉《中国共产党何以能做到自我革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进行自我革命的典型史实。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能够进行自我革命的原因。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入关后,密切关注边疆事务,励精图治,苦心经营,完成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建立起一个比以往任何朝代都巩固的“大一统”帝国。为了树立“大一统”正统王朝的形象,清朝抽去了“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辨”的内容,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形成以推崇“大一统”政权为核心、以政权承绪关系为主线、取消华夷之别为特征的正统论,并将其贯彻于历史评断中,使之更有利于清廷的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材料二   民国时期,封建帝制被废除,民族平等被写入约法和宪法,推动了边疆民族观的进步。治边思想由古代的“守中治边”到对边疆地区的重视。在边疆地区的施政方针上,由“因俗而治”转变为促进边疆内地化。措施上,提出了三民主义的边疆政策,在边疆推行省县制,改土归流、改革盟旗制度等,将边疆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下,制定并实施了开发和建设边疆的经济政策,同时开展边疆教育,提高边疆各民族的文化水平。

——摘编自马玉华《治边政策:从清代到民国的梳理》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时期在边疆治理上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外交官群体

古代

古代中国使节只是一种临时执行外交任务的特使,他们不属于职业外交官。各国均无专门的外交主管领导部门。

晚清

晚清的外交人员分两类:一类是总理衙门章京与大臣,他们熟读儒家经典,依靠科举考试获得入仕资格;另一类是驻外公使及其下属,他们经由大员保举、请托等途径上任。
1901年外务部设立后,选官逐渐注重外国语言、交涉经历,外务部接收大量经由举贡考试、留学生廷试而入选的人员,官员结构有了巨大变化。

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首任外交总长陆征祥被认为是职业外交家的代表。他毕业于京师同文馆,精通外文,有二十年从事外交事务的丰富经验。陆征祥改革外交部,吸纳了大量法律出身、通晓国际法、拥有专业外交知识和技术、精通外交礼制等的职业外交人才。中国职业外交官时代到来。

南京国民政府

蒋介石对培养“新式”外交官颇为重视。国民政府外交部于1942年初,要求中国驻外使领人员按批次回国,参加培训课程。这催生了中国新一代外交官。

——据金正昆《外交学》等整理

围绕材料,自选角度拟定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24-04-08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五)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9 . 如表是近代中国轻工业产品和重化工业品进出口比重(%)表。据此可推断出,民国时期(     

进口轻工业产品进口重化工业品出口轻工业产品出口重化工业品
1912年54.713.710.93.6
1936年14.34725.26.5
A.中国工业布局得到了改善B.民族资本主义日益萎缩
C.中国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D.社会经济结构渐趋失衡
2024-03-26更新 | 18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新实中学2024届高三4月月考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6—1937年,中国平等教育促进会(以下简称“平教会”) 在定县组织乡村建设实验。平教会将定县划分为若干个学区,在每个学区的中心村庄设立生计巡回训练学校,学生是附近村庄“民众学校之优等生及小学毕业者”,学习内容包括动植物生产训练、农业工艺、经济合作训练等。1927年,普及农业科学部成立,其包含研究股和推广股,研究股负责农业改良实验,推广股负责实验成果的推广。在实验区设立农事表证场,每次活动(“如下种、施肥、收获、驱除病虫害等”)均召集农民参观,以此“说明表证之意义方法及其成绩”。在定县实验的11年里,平教会创办了自助社、合作社和合作社联合会等合作组织。

——摘编自向俊丞、尤学工著《民国时期晏阳初职业教育思想探要》

材料二   1954年,劳动部制定《技工学校暂行办法(草案) 》规定,技工学校按产业部门分别设置,学校按设定工种进行教学。1958年,宣传部号召动员群众的力量办各种职业中学,特别是创办农业中学,随后几乎乡乡都办了农校,招收本地小学毕业生和青年农民入学,兼学政治、文化和生产知识,开展农牧、林果、养殖以及农副产品加工等多类教学。到1965年,职业中学有61626所,在校生443.3万人,占当时中学在校生总数的34.8%。

——摘编自俞启定《新中国成立以来职业教育定位及规模发展演进的回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平教会组织的乡村职业教育的实践活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意义。
2024-03-26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性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