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1 . 如表所示为近现代学者对1933年中国工厂分布状况三组信息的统计(单位:个)。据表可得出的合理推论是(     

1933年《中国工业调查报告》1947年《中国国民所得,一九三三》2022年《20世纪30年代全国制造工厂的区域布局——兼论后发大国工业化的空间及规模质量提升进程》
有工厂的省份172127
有工厂的县市1266(注)391
工厂总数243538414372
注:该研究报告中,仅有不到13%的企业登记了厂址所在县的信息,集中于6个县市。
A.大数据技术助推考古学发展B.认识更新得益于新史料的发掘
C.时代最接近的统计更加准确D.后期的研究只是对早期的增补
2023-10-30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文明产生于金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经过夏、商、西周三代的连续发展,到春秋时期进入铁器时代。春秋战国之后,继续向秦汉时期的更高阶段发展。公元4、5 世纪,中原地区发生过的民族移动及以少数民族为最高统治者的诸政权,本质上都只是朝代的分合或更替的问题。此后,在元代和清代两度出现的少数民族成为全国最高统治者的皇朝,本质上也是各族上层统治者的联合政权。所以,中国作为政治实体在历史上从未被外力所中断。在文化史上,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传统也从未中断。与其他先后消亡的古代文明相比,中国文明具有不断自我更新、 自我代谢的能力,历尽危机而未消残壮志,屡经考验而能活泼泼地生存下来。

——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导论》整理

材料二:孝文帝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措施得力,成效显著,不仅推进了北魏国家和拓跋鲜卑等少数民族社会属性的封建化,也促进了北魏各少数民族同汉族的民族融合。有学者统计, 自魏晋到南北朝,少数民族融入汉族的总人口数多达千万,其中绝大多数是在南北朝时期完成民族融合历史进程的。孝文帝所推行的汉化改革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北朝民族大融合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摘编自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上首先把武装斗争的立足点放在农村,领导开创井冈山根据地,而且从理论上逐步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作出明确的说明: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1930年1 月,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进一步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同年5月,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表现了开辟新道路、创造新理论的革命首创精神。……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四:2013~2021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6.6%,大大高于2.6%的同期世界平均增速,也高于3.7%的发展中经济体平均增速,经济增长率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严重冲击,我国经济增长2.2%,是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保持正增长的国家。2013~2021 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超过 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文明发展连续性的主要表现以及支撑这一连续性的深层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体现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与包容性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新道路开辟的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代中国能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的优势。
2024-03-30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民调多为学校、民办报刊及社会团体举办。然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先后举办多次民意测验,通过各种方式动员、规范并指导民调,并将其纳入国民党“党化教育”范畴。19293月举办的“总理纪念周”民意测验,其部分题目及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

题目选项统计党部分析的结论
你信仰三民主义吗?信仰75%前者已知三民主义已深入人心,筑成强固之基础;后者通知我国对于三民主义之宣传,尚未普遍的努力。此后关于主义之宣传与训练,更宜特别注意。
怀疑与观望25%
你觉得中国国民党好吗?60%可知本党虽已得多数民众之称许,但党的分子或行动上必尚有不满人意之处。凡我同志,自宜凛然戒惧,严守纪律,以聚民望。
认可,但亟需整改30%
不好10%

同年,北京大学在31周年校庆之际,组织了一次民意测验(回收总票数571票),数据显示“最适宜于中国的主义是什么主义”,回答三民主义的179票,占31.3%;“现在的思想家你最崇拜的是哪一个”,答案排列第一、二的是陈独秀和胡适;“(国民)革命军与军阀有没有区别”,回答“没有区别”的107人,认为革命军安民救国、军阀扰民亡国的148人。

——据杨勉、杨天宏《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民意调查》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上述民意调查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简要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阐述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4 . 阅读下表。表中数据呈现以下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1927—1936年上海华商纱厂数及设备统计

——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
B.南京临时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南京国民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020-12-09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重点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为国民政府对二十二个省农村情况的数据统计,这组数据反映出(   
A.平均地权得到一定实施B.土地兼并现象明显
C.中共土地政策冲击农村D.小农经济稳固如山
6 . 如图是1890—1936年我国纱厂已开车的机器设备增长情况(纺机锭数)。图中数据可以佐证的是(     

A.民族资本处于优势地位B.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一定发展
C.国内投资环境极大改善D.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持续放缓
2024-07-19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如表所示为1919年至1936年中国新式煤矿中中外资本结构及产量比较。表中数据可以用来说明这一时期中国(     
时间中国资本外国资本国资煤矿产量外资煤矿产量
1919年4984.7万元7675.3万元1045.5万吨969.2万吨
1926年9821.4万元25493.3万元1070.0万吨1234.0万吨
1936年8766.0万元34327.2万元1759.8万吨2174.4万吨
A.小农经济已经完全解体B.民族工业持续萎缩
C.西方列强加紧对华侵略D.产业结构实现优化
2024-06-05更新 | 48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部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份联考历史试题
8 . 党报党刊的发展演变史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注:根据文中数据整理,其中“人民”出现的次数应为40余次,具体数字不详)

——摘编自潘祥辉,王学敏《中国共产党报刊名称的历史演进与内在逻辑(19191956)——一项基于党报党刊名称数据库的分析》

选择材料二中任意一个历史分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时期党报党刊出现的现象进行历史解释。(要求:作答应明确写出选择的历史分期,解释应包含上述两则材料信息。)
2024-05-20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历史试卷(一)
9 .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祖国的工业化做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和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怎样搞工业化是民国南京政府主要思考的问题,工业化的重点一开始就被确定在重工业上。……至于具体操作,最突出的是政府于30年代新组建了资源委员会,从资源委员会1936年和1937年的实际建设活动来看,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密切相关的钢铁、冶金、燃料、电力、机械、电器、化学等基本工业领域,其活动地区是以江西、湖南、湖北为中心并及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省。

——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率先由德国政府提出的工业4.0时代,是继工业1.0机器代替人工时代、工业2.0的流水线时代、到工业3.0高度自动化时代,又一个新纪元的开始。数据化、智慧化、网络化成为工业4.0的关键词。2014114日,中国首套工业4.0流水线亮相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这标志“中国制造”将逐渐向“中国智造”升级。

(1)材料—中,国民政府的工业化政策有哪些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我国工业4.0时代的有利国内外经济条件。概括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水平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2024-06-30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国是周朝时期位处今中国西南、长江上游地区的一个姬姓周王族诸侯国,始于西周时期,也是诸夏之一。巴国西迁入川以后先后建立了5个都城,它的详情如城市规模、布局等虽无法征考,但从巴国西迁川东,政局动荡,徙都频繁,内乱迭起,百余年间竞五易其都的情况来分析,不太可能大兴城筑。其五都应均无土筑城垣,只是利用其天然沟壑和城周一定范围树立樊篱以为防御。巴国以江州(今重庆市江北区)为首的五都及其他城市、居民点,政治军事性质尤为突出,尤其军事重镇的特征,其经济作用并不突出。

——摘编自周勇主编《重庆通史》

材料二 从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开始,随着重庆局势渐趋稳定,经济有所发展,市政建设逐步提上日程。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由七星岗到曾家岩的第一条城区公路中区干道筑成,1937年,延至朝天门,全长7公里。1929~1935年又建成由菜园坝到陕西街的南干线,全长6.87公里。两大干线修通后,城区面积增加1倍以上。水运码头也逐步完善。1927年朝天门和嘉陵码头落成,到1935年,又先后修建了江北等6个码头。马路修成以后,滑竿、轿子等交通工具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汽车、黄包车(人力车)。到1937年,全市营业汽车达73辆,自备车达106辆,人力车已达数千辆之多。高层建筑开始出现,繁华区域逐渐由两江边向公路边转移。1932年, 自来水厂建成供水。1934年,重庆第一次在新市区曾家岩至通远门一带安上路灯。到1938年底,城市建成区面积由民国初年的5平方公里扩大到近30平方公里左右,全市人口由抗战前夕的30万扩大到50万,加上流动人口共60余万。

——摘编自李书敏、蓝锡麟主编《巴渝历史沿革》

材料三   2013—2022重庆市城市建成区绿化情况统计图

——数据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至战国时期巴国都城建设的情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30年代重庆城市的变化并予以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13~2022年重庆市城市建成区绿化情况演变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024-09-0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定时训练(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