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70年,先后发生了两次大的军事改革浪潮。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确立了“练兵”“制器”思想,19世纪70年代确立了“寓强于富”的“求富”思想,19世纪70年代以后确立了建立近代海防边防和近代军事教育思想。这场改革持续30年,清政府投入很大, 一度搞得有声有色,但最终以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结束。第二次军事改革浪潮,发生在甲午战争之后。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等人积极推进军事改革,最基本的主张是改革军制、创练新军。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确立了仿照西法编练新式陆军、完善军事教育制度、改变武装力量体制和兵役制度、加强军事统率机构等全面变革军制的思想。新军编练运动,从甲午战争后一直延续到辛亥革命之前,声势很大、影响很大,代表了晚清军事改革的最高水平,但最终也没有避免清王朝的灭亡。

——摘编自石武英《晚清军事变革的历史启示》

材料二   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要求必须打造一支能够扎根基层,并与群众有着血肉联系的新型革命军队。三湾改编开启了锻造新型革命军队的序幕。“支部建在连上”使党的组织能够掌握军队的基层,士兵委员会则在党的领导下参与军队管理,代表士兵利益,发扬了军内民主,使士兵得到了在旧军队不曾有过的体验。毛泽东提出红军要“人人要会打仗;人人要会做宣传群众的工作;人人要会做组织群众的工作”,“做群众工作”显然是红军更为重要的本领。苏区地方武装的建设亦同样遵循了党的领导,坚持革命军队的政治属性。这样,苏区由主力红军、地方红军和群众武装构建了三级武装体系,实现了苏区地方军事化,在军事组织中实现对群众的整合。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对军队的政治改造,明确军队的政治属性,使革命军队成为推动苏区社会改造的工具。

——摘编自刘一博《改造基层:中国共产党苏区执政的路径与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军事改革的背景,并说明其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后期中国共产党军队建设的进步之处,并简析其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继承明朝制度,邮驿组织是政府专用的通信机构,只传官书不传民信、普通民众传书递信的需求,只能通过民间的同乡、信客、会馆等方式来满足,这些方式无系统的带寄时间与组织,难以形成持续安全的递信体系。目前所知最早的负责民间书信传递的专门组织系嘉、道年间在东南沿海首先开设的民信局,后逐渐向内陆扩展。道光二年(1822年)汉口胡万昌民信局在重庆开设分局,此后重庆的民信局迅速发展,其中规模最大的是1866年创办于蔡江东溪镇的“麻乡约民信局”。此时大部分信局仍以带运货物与汇兑银钱为主,同时在运送过程中带运信件,实现其寄书通邮之功能。各信局均有自身服务之区域,逾出此区者,则与他信局交换递送,以确保其作为商业组织的最大利润。

一一摘编自刘广生《中国古代邮驿史》等

材料二   晚清至民国邮政大事记(节选)

时间

事件

1842

英国率先在通商口岸开办邮局,此后列强群起仿效,称为“客邮”。它们实行本国邮政章程,粘贴本国邮票。不仅收寄中外间的邮件,也收寄中国国内互寄的邮件。

1878

由海关试办邮政,称寄信局。在各口岸收寄华洋公众信件,与民信局展开竞争。开始使用印有云龙图案的邮票,时称大龙邮票。

1897

正式开办大清邮政,以北京总税务司署为邮政管理机关。将各海关寄信局,统一改为邮政局。

1902

大清邮政局大幅降低邮费,扩展邮路。邮件量迅速增加,邮政业务从信函、包裹扩大到江兑、新闻纸寄递等业务。分散经营的民信局受到极大冲击,日渐萎缩。

1913-1914

北洋政府彻底废除驿站制度,所有公文归邮局递送。中国加入万国邮会。

1919-1922

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多次提出邮政为“主权所在”,客邮“侵害中国主权”须撤除,获得列强同意。

1928

全国交通会议决定取缔全国民信局;全国邮政事务由南京邮攻总局管理。

1935

重庆“麻乡约”民信局完全停业。民间通信任务从此全部由邮政局承担。

一一摘编自姜希河《中国邮政简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中前期邮驿事业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至民国邮政事业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023-11-1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7月,十几位年轻人在上海秘密召开会议,随后转移到嘉兴南湖,在一条游船上完成了会议的最后议程。

材料二   八七会议后,怎样夺取武装斗争的胜利,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便成为摆在党面前的根本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必须首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在条件成熟时夺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1)与材料一有关的是中共历史上的哪次会议?此次会议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八七会议后,中共探索出的“正确的革命道路”是什么?其开端是什么?
2022-08-0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28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党的会议犹如一个又一个脚印,串联起中共成长与成熟的足迹,引领着中国民主革命的探索和实践。

材料一:19217月,十几位年轻人在上海秘密召开会议,随后转移到嘉兴南湖,在一条游船上完成了会议的最后议程。

材料二:八七会议后,怎样夺取武装斗争的胜利,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便成为摆在党面前的根本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必须首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在条件成熟时夺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材料三:1936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在总结长征的历史意义时,毛泽东生动地指出:“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1)与材料一有关的是中共历史上的哪次会议?此次会议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八七会议后,中共探索出的“正确的革命道路”是什么?其开端是什么?
(3)指出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重要会议是什么?结合材料三内容,分析红军长征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挺立潮头,最终夺取革命胜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1927年周恩来在欢庆胜利时讲话摘选

材料二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1927年9月毛泽东《西江月》

材料三   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战端初启时,日本统治阶层认为只消一个月日军便可“凯旋班师”,但由于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直接推动,中国出现了抗日救亡的高潮并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是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使日本法西斯企图迅速政府中国的狂妄野心彻底破产了。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

材料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


(1)材料一中提到的“起义”是什么起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该起义的意义。
(2)材料二中的“霹雳一声暴动”指的是什么事件?发动这个事件是中共在什么会议上决定的?这个事件之后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3)结合所学,举一战役证明在1937年日本统治阶层认为只消一个月日军便可“凯旋班师”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幻想。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旗帜是什么,结合所学说明其作用。
(4)材料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取得胜利最为关键的是什么?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法用战争打破清王朝对《南京条约》“一劳永逸”的愿望,并且《天津条约》明确规定条约“以十年为限”,可以“酌量更改”。随着眼界的打开,清朝君臣对修约逐渐有了新认识。《马关条约》签订后,一些开明的官员纷纷上奏呼吁修约。1898年,总理衙门更是向英国提出“希望修改税则和条约中的通商各款”,虽未成功但迫使英国正面回应了中国的修约诉求。

——摘编自李育民《晚清时期条约关系观念的演变》等

材料二   中华民国时期废除不平等条约大事记

时间事件
1924年下半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取消所有不平等条约的宣言,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群众性的反帝废约运动
1928711南京国民政府发起一场同列强“改订新约”的运动,并先后签订《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中比友好通商条约》等
20世纪40年代中国社会掀起一股要求立即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热潮,国民政府与英美分别签订了《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提出修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国时期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进程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从晚清到中华民国修废条约历史进程的主要因素。
2022-04-30更新 | 442次组卷 | 1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郡县的集权特征和其军事性质能使其调动一切资源,泰国曾普遍在边境上设置郡县来防范犬戎。秦统一后,匈奴盘踞“河南地”,直接威胁秦都关中地区。秦朝领土虽然空前广阔,但大部分都是被征服的六国故地。而周朝实行的分封制,导致各国在文字、风俗习惯等方面各有不同。因此,秦朝采用郡县制来保障对六国的文化影响。对于五岭等新征服的边远地区,秦始皇采纳李斯等人的主张,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

——摘编自黄栋法《综论秦国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统一县的建制,根据县的区域大小、事务繁简、户口及财赋多寡等方面,将县划分为一、二、三等。“县设县政府,于省政府指挥监督之下,处理全县行政、监督地方自治事务”“于不抵触中央及省之法令范围内得发布县令,并得制定县单行规则”。县政府设县长一人,负责综理全县行政事务,有权任免县政府职员及县属区长、乡长等。

——摘编自张皓《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史》


(1)据材料一,概括郡县制在当时所具有的制度优势。
(2)据材料二,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县制的特点。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县作为基层的行政机构在历史上长期沿用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