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农上盐铁丞孔仅、咸阳言:“山海,天地之藏也,皆宜属少府,陛下不私,以属大农佐赋。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左趾,没入其器物。”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材料二   唐宝应元年(762年),盐铁使刘晏再变盐法,将官运官销改为商运商销……盐仍由民制,仍由官收;官收之后,将盐税加入卖价后转售商人;商人于缴价领盐之后,得以自由运销,所过州县不再征税。明朝万历四十五年,立“纲法”。……从此官不收盐,由商人与煎户直接交易,收买、运销之权悉归于商人,并得世袭。清代盐政,承袭明末纲法。雍正、乾隆、嘉庆之际,国泰民安,户口繁殖,盐销量剧增。盐商以有专利,遂致暴富,生活穷极奢侈。于时上至皇帝,下至盐务和地方官吏,皆以盐商为利薮,竞相分肥。

——摘编自张荣生《盐业史研究》

材料三   自民初以来,以张謇和景学钤为代表的盐务改革派,为兴利除弊,致力改革中国盐政,但因盐商势力太大,未有结果。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在改革派的努力下,至1930年,在一些具体制度上刷新盐政。1931530日,国民政府公布新《盐法》,是中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的盐政专门法律。抗日战争爆发后,为适应战争状态,确保军需民食,同时尽量笼取盐利佐助军费,国民政府于1942年推行政府专卖制。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为转入战后建设,于1945年废止盐专卖,改行征税制。1946年行政院颁布《盐政纲领》,19473月,国民政府公布《盐政条例》。总观国民政府在战后实行的征税制,虽标榜就场就仓征税,任人民自由贩运买卖,但实际上盐的生产运销仍为封建势力和官僚所把持,巨额盐利亦由实力雄厚的官僚资本所独占。

——摘编自张荣生《盐业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盐业制度演变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古代盐业政策的调整。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盐政改革的背景及其产生的影响。
2024-04-2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共建党以前,陈独秀等人就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了涉及“封建”概念的文章,那时的“封建”意涵主要还是中国先秦时代“封建制度”的固有意义。中共建党之际,“封建制度”已转指现实中的军阀及其依附性力量。值得注意的,这里的“封建主义”带有“专制”之意,作为“资产阶级”的对立概念使用。1926年9月,毛泽东进一步明确指出:“经济落后之半殖民地的农村封建阶级,乃其国内统治阶级、国外帝国主义之唯一坚实的基础”这一时期,毛泽东、彭湃等亲身从事农民运动者,清晰地认识到革命发展的趋势,并初步从实践中提炼出由“封建军阀”到“封建地主”这种对革命对象的新认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从反对“封建军阀”转而进入反对“封建地主”的革命道路。1940年初,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认为“新民主主义”是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是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过渡形态,它的政治形态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在这个“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是要“没收地主的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

——摘编自翁有为《中共民主革命理论建构中的“封建”意涵之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理论建构”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4-02-2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2月开学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最早开始人工制糖的国家。明末至清中期是中国糖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革时期。甘蔗从名贵植物发展到普通经济作物,手工制糖经验得到系统总结,制糖技术日益程式化,这使得中国糖品的供应数量成几何倍数增长,日常生活用糖以及以节令用糖、社交用糖为代表的民俗用糖日渐普遍化,糖品从漫长的稀有药品、贡品、奢侈品时代转入普通生活品、生活必需品时代。中国糖品对外销售远涉印度、英国、美国、瑞典、丹麦、荷兰、波斯、日本、苏门答腊、越南、墨西哥、葡萄牙和海伦娜岛等国家及地区,这一时期中国的甘蔗种植、制糖技术、糖品消费和糖品外贸等方面在东亚甚至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是当之无愧的东亚糖业大国。

——摘编自赵国壮《论中国糖业经济的“明清变革”》

材料二   1884年以前,我国蔗糖仍大量出口,畅销香港地区和英、美等国,据中国海关贸易报告数据,到1884年仍出口白糖2475万公斤,黄糖5415万公斤。19世纪末20世纪初,糖品生产贸易情况逐渐发生变化。1924-1930年,我国每年平均进口白糖60万吨,1931-1937年,每年平均进口约30万吨。直到20世纪40年代后期,我国进口糖有增无减。从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中国内地机制糖厂年产糖3万吨,加上生产的土糖17万吨,合计食糖年产量也就20万吨,在当时世界产糖国家排名第26位。这一时期,中国也开始在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建立了机械化制糖企业,甘蔗栽培与糖业的衰败状况有些许改观。

——摘编自《简谈糖业发展史之中国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末至清中期糖业经济变革所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糖业经济演变的趋势及原因。
23-24高一上·全国·单元测试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以来,经过长期的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中国政府在被动应付中寻求主动,从探索性地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开始,又经过清末十年基于“外务部”的外交体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传统体制的残迹,为民国外交体制奠定了基础”,终于形成了基本上符合国际外交通例的近代化的中国外交体制。国民政府外交部的成立,改变了中国的行政模式,完成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形式需求,但中国的分裂状态与国际地位并未发生实质性转变,致使这种近代化的转型还远远不能完成。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外交的变化趋势,并对中国近代外交进行评价。
2023-09-1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五单元单元测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商品检验制度

材料一   唐代“市舶使籍其名物,纳舶脚,禁珍异”,其中“禁珍异”带有明显的货物检验特征。宋代市舶司正式被赋予进出口商检职能,通过“征榷”等手段对货物进行管制,依据货物不同品质确定不同的抽取税率。元代颁布的《市舶则法》规定,舶商必须“依例招保舶牙人保明,牙人招集人伴数名”,下船收买货物开具的公验上写明“本船财某人、纳首某人、货物斤重”等货物与船舶鉴定的内容。明朝时商检职能逐渐交由市舶牙行担任,牙行在朝贡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清代十三行明确规定,“货价既经协议妥贴以后,货物应力求道地,有以劣货欺瞒夷商者罚”。

——摘编自徐鉴《中国早期商检机构的萌芽》

材料二   1929年以前,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检验流程多为外国人把持,在借鉴英法等国的商检立法下,南京国民政府于1929年将各类检验机构接办或收回,在全国重要通商口岸设立商品检验局,统一进行行政管理。抗战爆发前,南京国民政府集结工商业人士,先后召开三次商品检验会议,对全国商品检验实施程序案、各项商品检验标准等进行具体商讨。1930年出台的《商品检验暂行条例》明确了商品检验任务包括:检验国产商品及输入商品之有搀伪积弊者;检验国产商品及输入商品之有毒害危险可能者;检验国产商品及输入商品之需要鉴定等级者。

——摘编自陈晋文《近代商品检验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商品检验机制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海关商品检验制度确立的背景,并简析其作用。
2023-06-1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在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清政府开始实行妥协投降的卖国政策,军事上无论战败还是胜利换回的基本是耻辱性的不平等条约。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表达了国人争取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愿望。但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为了争取帝国主义国家对临时政府的支持,临时政府承认了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北洋军阀政府时期,为了借款充实财政,袁世凯向列强出卖盐税主权;迫于日本压力接受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蒋介石政府主要把战略重心放在国内的“剿共”上,对日本侵略的态度经过了“妥协纵容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自卫抵抗—消极抗日”四个阶段;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为得到美国的支持,和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新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中国外交的基本准则。正是由于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仅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发展利益,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而且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

——摘编自罗志峰《中国近代以来外交政策的演变及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经历的阶段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政策不同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中国外交政策演变带来的启示。
2024-03-14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一)历史试题
7 . “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与建设时期的重要话语建构。请阅读材料,并完成要求。

材料一

1927年10月,中国共产党首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出“造成新中国”,即“工农劳动贫民代表会议(苏维埃)的中国”,“开始新中国将来的光明之路”。

1938年10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为建立三民主义的新中国而奋斗”。

1946年后, 中共中央文件逐渐将“新中国”与“打倒蒋介石”并列, 如194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打倒蒋介石!新中国万岁”、1948年4月《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等。

——摘编自《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等

材料二

1950年前后,周恩来在多个场合强调,社会主义“这个前途是肯定的”,但“现在暂时不写出来”,“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共同努力建设新中国”,“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1964年,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摘编自《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等

(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一中“新中国”内涵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60年代“新中国”一词有何新内涵?并简述其意义。
2024-05-17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顺德区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8 . 【国际视角下的中国抗战】

材料:英国外交部解密档案中的《中国政治报告》汇集了1911——1960年英国驻华官员定期发往英国外交部的政治报告。其初衷是“全面反映过去一年内发生的与报告国相关的事件,并解释其对该国立场和政策的影响”。

1931827日,英国驻华公使M.兰普森的报告中,回顾国民党政府军在江西攻打红军之战况;“共产党……在条件艰难的山区开展远比国民党军队更为擅长的游击战。尽管国民党军队成功地占领了城区,但实际上,他们除了迫使共产党势力从江西和福建山区腹地的一地到另一地之外,几乎没有取得什么战果。”

驻华大使卡尔19411月报告中详述了皖南事变的经过:新四军并不想执行这一具有军事和政治双重动机的命令,因为它需要穿越的地区不仅有日本人,还有国民党中央军。……新四军于12月底出发;约2/3的人安然渡过长江。但是,其余人则由于某种未知原因,遭顾祝同部的军队袭击,约3000人牺牲……但官方的说法是,新四军发生叛乱,必须处分。

驻华大使薛穆“1943年年度报告”:“在过去一段时间……中央政府运用几支最精锐的部队,对共产主义地区进行包括军需品、医疗用具在内的严密封锁,然而,外国访客对共产主义地区的民主管理、全面战争基础上的民众组织、人民对共产党军队及政府的忠诚和热情支持,都给予了一致的赞扬。”

——摘编自喻卓《来自一线的观察——英国驻华外交官视野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驻华外交官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外交官员在抗战时期发出的《中国政治报告》的现实意义和史料价值。
2024-06-0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测试历史试卷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入关后,密切关注边疆事务,励精图治,苦心经营,完成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建立起一个比以往任何朝代都巩固的“大一统”帝国。为了树立“大一统”正统王朝的形象,清朝抽去了“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辨”的内容,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形成以推崇“大一统”政权为核心、以政权承绪关系为主线、取消华夷之别为特征的正统论,并将其贯彻于历史评断中,使之更有利于清廷的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材料二   民国时期,封建帝制被废除,民族平等被写入约法和宪法,推动了边疆民族观的进步。治边思想由古代的“守中治边”到对边疆地区的重视。在边疆地区的施政方针上,由“因俗而治”转变为促进边疆内地化。措施上,提出了三民主义的边疆政策,在边疆推行省县制,改土归流、改革盟旗制度等,将边疆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下,制定并实施了开发和建设边疆的经济政策,同时开展边疆教育,提高边疆各民族的文化水平。

——摘编自马玉华《治边政策:从清代到民国的梳理》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时期在边疆治理上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先后颁布《土地法》《矿业法》《公司法》等法律。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召开全国经济会议,以整顿全国财税金融与加强政府财政力量。1928-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所颁布的经济法规有500项之多,代表了国民经济法制建设的成就。南京国民政府通过诸多法规、章程,建立起政府统治者、市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行为约束制度以及交易条件,如法律法规、农会行会组织细则、工会合同等,而违反这些行为约束制度皆有相应惩处机制。

——摘编自周海燕《民国十年(1927-1937)经济发展中的政府主导与市场互动研究》

材料二   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是反映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经济思想,是国家为了获得货币财富而采取的政策,改变了之前许多思想家将粮食、衣服等看作是财富的观点,认为只有货币才是真正的财富。当时的学者们从西欧各国现实出发,研究当时的经济现象,得出了重视商业、重视货币等经济观点,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只是一些学者在阐述对于某项政策问题的一些观点。

——摘编自杨建飞主编《西方经济思想史》

材料三 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其他任何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这样,君主们就可以解除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企业,使之最合适社会利益的义务。

——摘编自[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建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近代西方主流经济思想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历史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东西方经济政策(思想)给你的启示。
2024-04-0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