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如图是1927—1945年中共根据地及工作重要据点的分区示意图。据此可知(     

A.地区差异影响革命策略的选择B.革命发展严重依赖铁路建设
C.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形成D.革命重心由西北向东南转移
2 . 下图为1928年在井冈山铸造流通的金属货币,成份为纯银,重量不低于七钱二分。该银元发行(     

工农红军“工”字银元
A.有效的抵制了法币政策B.源于世界经济危机冲击
C.表明敌后金融体系建立D.标志着红色金融的开始
2024-06-0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内江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 -高中历史
3 . 20世纪30年代,川陕革命根据将几种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予以限制或降低,规定大米每斗0,4元(银元,下同),食油、食盐维持原价每斤0.2元,猪肉每斤由0.64元降为0.5元。这一做法(     
A.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的原则B.适应了抗战形势的需要
C.促使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D.巩固了根据地群众基础
2024-06-0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成都石室中学高三下期适应性考试(二)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兴起乡村建设运动。为复兴日趋衰落的农村经济,实现“民族自救”,一批知识分子到农村建立实验区,从事以兴办教育、改良农业、流通金融、提倡合作,改善公共卫生和移风易俗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建设实验。据统计,20世纪30年代,成百上千的城市知识分子来到农村,或担任民众学校的老师,或指导农民防治病虫害。他们自下而上,努力使中国农民摆脱贫困愚昧,推动农村走向现代化。但作为乡村主体的农民并不太欢迎乡建工作,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开会时有技术人才,有地方、中央政府的人,有教育界的人,但乡村农民的代表几乎没有。抗战开始后,有些乡建工作者辗转至后方,继续其未竟之事业。然而,作为一场大规模社会运动的乡村建设还是结束了。

——摘编自阎明《深入民间:近代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英国提出了“保护性治理”的乡村振兴理念。为限制城市的“破坏式”扩张,20世纪上半叶,英国政府先后出台《限制带状发展法》《绿带法案》,通过空间规划解决农村土地占用矛盾并促进城乡融合。同时,为应对农产品短缺,英国政府又先后颁布《斯科特报告》与第一部《农业法案》,制定了一系列限制城市过度蔓延、支持农业补贴、扶持农业有序发展的规划方案。20世纪中叶之后,随着居民对高质量生活环境的需求日趋强烈,乡村政策制定的目标逐渐转向“乡村生态保护与社区生活质量的平衡发展”。英国政府努力推进农业的规模化与市场化经营,鼓励地方社区和志愿组织积极参与,形成“政府—社区组织—积极分子”合作共治。

——摘编自武小龙《英国乡村振兴的政策框架与实践逻辑》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与20世纪英国乡村建设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英国乡村建设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谈从20世纪中英乡村建设中得到的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面的“一字歌”最早流行于(     
一字歌
一横读一、二横读二、一心革命莫二意。一竖中间加一横,十大苏区万万人。一竖加在二字中,工农专政天地红。工字一竖往上伸,土地革命是中心
A.北伐战场B.川陕革命根据地C.晋察冀抗日根据地D.东北解放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20世纪20年代后期,毛泽东等人所做的多篇调查报告显示赣南、闽西土地集中程度比全国很多省份要低,包括很多北方省份,但赣南闽西却成了土地革命中心地区。据此推论,土地革命(     
A.与土地集中造成的阶级矛盾关系不大B.群众基础比阶级矛盾更重要
C.与地理特点和群众基础等诸因素相关D.区位的选择与调查报告脱节
2024-05-15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大数据学考大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024·四川·三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20世纪30年代初,苏区政府一方面制定了保护商业自由和促进私人商业的政策,鼓励苏区私营商人与白区商人进行贸易交换,另一方面建立了消费、贩卖、购买、信用、粮食等多种合作社。这些做法(     
A.打破了国民党经济封锁B.积累了经济管理的经验
C.强化了公有制经济基础D.扭转了革命斗争的形势
2024-05-12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眉山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21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部门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众心向党自立自强——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展览以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伟大指引为主线,用图片、实物和多媒体等形式,展示了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以及火热的和平建设时期,汇聚在党的旗帜下,用自己的智慧乃至生命,为新中国的建立、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谱写了精彩绚丽的华章,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铸就了伟大的科学家精神。

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革命、建设历程,设计一个主题展览,并予以说明。(要求:不与材料主题重复,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亨廷顿和巴林顿·摩尔都很重视革命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亨廷顿认为,革命是一种有限历史现象,它是四代化的产物、革命是政治参与的爆炸性的极端事例,是政治参与和政治制度化之间矛盾的产物。革命对现代化也有促进作用,革命所带来的政治认同、道德更新和权威重建对于现代化都具有积极意义。巴林顿·摩尔通过对现代化的比较研究,揭示了现代化是复合模式的过程,不同国家现代化的道路是不同的,革命暴力在现代化过程中扮演著积极的角色在通向民主道路中,暴力革命是重要的一环,不同的革命类型会产生不同的现代化后果。

——郭坚刚《中国的革命与现代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革命与现代化”拟定一个主题,并加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10 . 1929-1932年,湘鄂西苏区采取了打土豪、分田地,组织劳动互助社和犁牛合作社,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发展军需工业、民用工业等措施。这些举措(     

A.保证了“反围剿”斗争的胜利B.适应了当时革命战争需要
C.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D.解决了根据地的经济困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