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下图所示是李桦在1935年雕刻的木刻《怒吼吧,中国》。此木刻

A.回应了时代主题的需求
B.反映了人民生存的艰难
C.诱导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D.主要以写实为创作技巧
2 . 日占中国东北期间,日帝把朝鲜族教育控制在初等教育阶段,极力限制中等教育的设立,其教育内容也侧重于“产业上之技能教育”,日本帝国主义所为的直接目的是
A.培养“不智不愚”的顺民
B.促进“大东亚共同繁荣”
C.促进当地的文明开化
D.将东北建设为稳定的侵华基地
2018-04-1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 2018 年春季期中联考高二历史试题
3 . 《敌机飞临南京》为《拉贝日记》的南京卷,是德国商人约翰·拉贝于1937年9月至1938年2月在南京撰写的日记,同时还附有拉贝保存的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及其详实说明。该史料可用于研究
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的始末
B.中国局部抗战的事迹
C.日本在中国制造屠城事件
D.国共联合抗战的原因
4 . 对下图信息的理解最符合史实的是

             中国机械进口主要国别(1937-1942年)
A.中国日益成为日本的商品市场
B.西方国家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C.美国在中国的影响持续减弱
D.德日两国在中国市场竞争尤为激烈
5 . 1932年1月,蒋介石反对对日断交,认为:“如对日断交即不能不对俄复交”“以对俄复交,则列强对我不但不助,而且反而助日。”这反映出
A.国民政府顽固亲帝反苏
B.西方列强协助日本侵华
C.世界两大阵营矛盾尖锐
D.中国外交局面错综复杂
2017-11-1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咸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图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1932-1941年秋三军阵亡将士统计表》中关于1军的部分内容(选自张正隆著作《雪冷血热》)。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中国人民在正面战场的抗战做出了重大牺牲
②印证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抗战即已开始
③粉碎了日军发动全面侵华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④折射出了东北抗日联军在日寇后方抗战的悲壮艰苦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④
7 . 某一事变后,中国已不是过去的政治格局了.对抗多年的国共两党,终于公开和解,就达成抗日统一战线开始了谈判.这一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卢沟桥事变
C.西安事变
D.蒋介石“庐山谈话”
8 . 1933年吴钊在《复兴之基点》说:“中国今日……外则国防空虚,丧师失地;国势岌岌,危如垒卵。忧时之士,深虑神明华胄,将陷于万劫不复;于是大声疾呼,曰‘复兴’!‘复兴’!”。下列符合当时情况的说法是(  )
A.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共发表“八一宣言”
B.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准备长征
C.部分国民党爱国将领积极抗战
D.东北、华北国土沦丧,一二·九运动爆发
9 . 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
A.强调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B.指引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
C.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条件
D.为持久抗战奠定思想基础
2016-08-24更新 | 250次组卷 | 43卷引用:2013-2014年湖北沙市中学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