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表是对1912—1939年中国近代报刊文章标题、正文中使用“中华民族”的次数统计情况。这表明该时期(     
时间次数每年平均次数
1912—1918456
1919—19301481123
1931—19394734526(其中1936年后都在500多次以上)
A.新三民主义得到贯彻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益壮大
C.民主共和观念广泛传播D.近代民族国家观念不断加深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日本轮船运输业在华发展概况
1875一家邮轮公司开通了每周一次的上海航线。这是该公司开通的首条国际航线,也是面对中国的第一条航线。
1896日商通过设立在上海的大东新利洋行开拓了环绕上海、苏州、杭州的三角内河航线。
1902大阪商船公司开通了从大阪出发,途经上海,抵达中国内陆地区的汉口、杭州的航线。接着,湖南轮船公司成立,航线是从汉口出发的,过湘江抵达长沙。
1907新成立的日清轮船公司吸收了大东轮船公司,湖南轮船公司、大阪商船公司(长江航线)、日本邮轮公司(长江航线)运管至1945年。
193781日清轮船公司关闭了大部分在华办事处,天津办事处仍保留原样。

——摘编自[日]松浦章《近代中国与日本的轮船公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日本轮船公司在华得以运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日本轮船公司在华运行对中国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学者曾问吾在1936年出版的《中国经营西域史》中认为,“在吾国常人视之,以为边疆,无足轻重,而以亚洲全局观之,实为中枢”。其论断的意图是(     
A.改变传统的中原中心观念B.为全面抗战提供广阔空间
C.凸显丝绸之路的关键路径D.侧重协调亚洲各国的关系
4 . 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1902年,梁启超正式提出了“中华民族”概念。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使“中华民族”观念传遍大江南北。这一过程表明
A.维新思想推动新民族观形成B.传统的家国观念被摒弃
C.中华民族观念深受西方影响D.反帝斗争促进民族觉醒
2022-02-23更新 | 804次组卷 | 22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共中央在发给各地党部的信函中明确提出,各地党的中心任务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与一切帝国主义,反对国民党的南京政府与一切国民党的派别,以及一切反革命派别”,在反日斗争过程中,要“集中力量建立下层的群众基础”,该信函发出于
A.九一八事变后B.华北事变后C.七七事变后D.洛川会议后
6 . “‘攘外安内’蒋主张,夜赠领土百万方,金陵城头发乱令,叫尔小民做羔羊……”,这首歌谣控诉了蒋介石对日军侵略采取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全境沦陷。东北全境沦陷始于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台儿庄战役
7 . 1935年,国民政府决定,“凡各兵工厂尚未装成之机器,应暂停止,尽量设法改运于川黔两厂,并须秘密陆续运输,不露形迹”。这一决策的主要目的是
A.改变我国严重不合理的工业布局B.为剿灭长征中的红军提供军事帮助
C.为即将到来的全面抗战做积极准备D.帮助东中部的企业实现战略转移
8 .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迁都宣言》:“此为最后关头,为国家生命计,为民族人格计,为国际信义与世界和平计,皆无屈服之余地,凡有血气,无不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决心。”此举表明国民政府
A.筹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抱有抗战到底的决心
C.谴责南京大屠杀的残暴D.发动对日寇最后一战
9 . 下表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颁布的历史文件。

时间

名称

主要内容

1931年9月20日

《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

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

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驱逐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陆海空军滚出中国!

1935年8月1日

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抗日救国

1937年2月9日

《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

停止一切内战,集中国力,一致对外

对以上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民族危机加剧,抗日反蒋成为全国各界共识
B.红军长征结束,开始了中国革命斗争新局面
C.社会矛盾变化,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政策调整
D.全面抗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0 . 1927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1937年,中国共产党却提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这一变化充分说明
A.反帝反封斗争必须同时进行B.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
C.反帝斗争得到社会各界支持D.国共两党的利益渐趋一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