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广为传唱。时人感叹,“荒山中的三家村里,也有‘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之于村夫牧童之口……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军夫,都能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反映出(     
A.民族意识空前觉醒B.电影成为舆论宣传的主要手段
C.全国抗战已经到来D.日本侵华势力主要在长江流域
2024-02-04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35年底,瓦窑堡会议指出: “如果说,我们过去的政府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府,那么,从现在起……还要加上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这一决议主要基于(       
A.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动D.一二·九爱国运动的爆发
2024-02-0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民族觉醒

材料一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材料二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中华儿女不分民族、阶层、党派、宗教,也不分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以至海外侨胞,都聚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汇成全民族抗战洪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不仅是中华民族觉醒的集中表现,更是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保证。

——摘编自《人民日报》2005815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全面觉醒的依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历史意义。
2024-02-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全国抗战爆发前后的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克尔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B.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
C.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D.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30年代,台湾地区稻米丰收,产量大幅增加;人均稻米消费量却比20世纪初期减少了23.1%。粮食不足的情况下,居民要以番薯补齐。由此可知当时台湾地区(       
A.受1929年经济危机影响B.政治生态恶化深受剥削
C.工业化水平不高经济落后D.全体居民支持抗战前线
2024-01-01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6 . 《新华日报》由周恩来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办,下表为某段时间,《新华日报》有关蒋介石的相关报道。由此可知(       
时间内容
1938年1月11日《蒋委员长告国民书》
1938年1月17日《蒋委员长坚决抗战》
1938年1月19日《蒋委员长表示绝不接受敌要求》
1938年2月6,7,8,9、10、11日2月6日,显著位置刊载蒋介石头像,旁白:拥护蒋委员长抗战到底;从6日到10日连载蒋介石的《抵抗外辱与振兴民族》;2月10日刊载《八路军迭胜敌军蒋委员长传电嘉奖》
1938年2月20、21日2月20日,刊载《蒋委员长昨主祭殉职空军,各界热烈慰劳将士》:20、21日连续刊载《蒋委员长昨晚广播讲稿》
1938年2月27日《粤汉路员工爱国可风,蒋委员长昨传电嘉奖》
1938年2月28日《意大利幼童函蒋委员长致敬》
A.促使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顺利实现B.营造舆论有利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国民政府调整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D.同仇敌忾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到来
2024-01-0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7 . 1942年,晋察冀边区指示,必须加强政权工作中的党员的统一战线与民主的教育,使之养成善于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习惯和民主主义作风。该指示(     
A.利于保证土地革命的顺利进行B.表明中共尝试创建人民革命政权
C.促进了“三三制”的贯彻实施D.推动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处于抗日前线的东北广大人民和一部分爱国军队,冲破国民政府的禁令,首先展开了英勇的斗争。辽宁沈阳、抚顺等地工人纷纷举行罢工,反抗日本侵略军。广大农民组织大刀会、红枪会等各种组织,手执自制武器进行抗日斗争。926日,上海各界市民举行抗日救国大会,通过了对日宣战、武装民众、惩办失职失地官吏等决议案。1018日,北平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成立,通过迅速组织义勇军、实行对日不合作及积极募集爱国捐款等决议。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共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领导了一二九运动,使抗日救亡斗争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

——摘编自王秀鑫、郭德宏《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

材料二   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复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称为中国复兴枢纽。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最为彻底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取得完整的独立主权有着决定性意义,因为战争的结果之一,是中国不仅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而且跻身在国际事务中具有充分发言权的大国行列。

在不同帝国主义势力支持下,中国各利益集团争权夺利,造成了中国的长期分裂,极大地破坏了民族争取独立所需的凝聚力。抗日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中国内部分裂的状况。在政府与人民之间,在不同阶级阶层之间,在不同党派之间,形成了同仇敌忾、亲密合作的关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是中国的一个显著特征,这种不平衡性使中国现代工业几乎因日本的侵略而彻底颠覆。1937年川、滇、黔、陕、甘、湘、桂7省工厂之和仅占全国总数的6.03%,资本总数仅占全国的4.04%。而到1943年,后方各省工厂企业已经达到4524家,与战前相比,工厂数增加了18倍,工人数增加了82倍,资本增加了164倍。

——摘编自荣维木《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复兴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30年代抗日救亡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成为“中国复兴枢纽”的原因。
2023-10-04更新 | 130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这一宣言(     
A.确立了全面抗战的正确路线B.得到社会各阶级的全部认可
C.适应了中国抗战形势的需要D.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10 . 1938年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比1933年更加多样(如下图所示)。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红军长征的胜利B.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C.民族危机的日益加剧D.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