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批驳与辨析

材料一   《日本政府关于满洲事变的第一次声明》(1931924日)中有以下言论:

918日夜半发生了在奉天附近一部分中国军队破坏南满铁路,袭击我守备队的事件,以至引起双方冲突。’

919日召开内阁紧急会议,已经决定极力防止上述事态扩大的方针……政府对于满洲(指中国东北)毫无领土欲望。”

材料二

序号史料来源
日军参谋本部军官桥本欣五郎写道:“(关东军)预定于(1931年)928日举行(军事行动),没有特殊理由不许改变。后因消息走漏提前10天,改为918日。”《桥本大佐手记》(1935年记
九一八事变的策划和参与者花谷正回忆:“(1931918日夜,河本中尉)以巡视铁路为名,率领部下数名向柳条湖方向走去。一边从侧面观察北大营的兵营(中国军队的军营),一边选了主兵营约800米往南去的地点。在这里,河本亲自把骑兵用的小型炸药安放在铁轨下,并点了火,时间是10点多钟。爆炸时‘轰’的一声,炸断的铁轨和枕木向四处飞散。”【日】花谷正《满洲事变是这样策划的》
1931922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鉴于驻朝鲜军既已出动的这一事实(指21日驻朝日军越境进攻辽宁和吉林),结论是承认此事。既已承认事实,内阁决定支付其经费。”【日】关宽治《满洲事变》
919日,日军侵占辽宁的沈阳、安东、营口、抚顺、海城、凤城、辽阳、本溪、盖平、复县、四平街,占领吉林的长春;
920日至23日,日军侵占辽宁的昌图、辽源以及吉林的吉林市、敦化。
陈觉《“九一八”后国难痛史资料   》(1932年)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史实,对日本政府关于九一八事变的谎言进行批驳。

材料三   1940年日军大将阿部信行写道:立足于四川盆地的重庆政府,对于日本来说已不足为虑,但是共产党的力量却延伸到中国各地,一举手一投足都极为深刻地影响到中国的命运,共产党无论何时都主张对日抗战,阻挡了日本将中国殖民地化的“进路”,因而成为所谓“东亚新秩序”的头号大敌。

1944年日本华北方面军参谋部研讨所谓中国形势时,提到了“中共以毛泽东名义”提出的持久战“三阶段论”,不得不承认中日战争“大体上是沿着上述阶段过来的”,并且认为“中共必然实施大反攻的概率很大”。

19431944年日本天皇的弟弟考察中国战场后,对侵华日军高级军官发表讲话,列举了日本军人的残暴行为,“如掠夺、强奸、杀害平民、放火等等……给中国的抗日宣传提供了事实根据”,特别指出共产党的军队“对民众的军纪也特别严明,决非日本军队所能企及”,在这种情况下,“在我看来,这样的日本军队,是无法与中共对阵的”。

(2)辨析材料三中的史料,并说明史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事实。
2024-05-11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2 . 甲午战败后,西方列强步日本帝国主义后尘,开始占领和分割中国。国家面临着被瓜分的险境。下列挽救民族危亡的国家探索按时序排列准确的是
①“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②“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③“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④“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②①④D.④③①②
2022-05-02更新 | 1089次组卷 | 1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下表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颁布的历史文件,对以下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民族危机加剧,抗日反蒋成为全国各界共识
B.红军长征结束,开始了中国革命斗争新局面
C.社会矛盾变化,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政策调整
D.全面抗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4 . 毛泽东曾致函傅作义:“先生北方领袖,爱国宁肯后人?保卫绥远,保卫西北,保卫华北,先生之责,亦红军及全国人民之责也。今之大计,退则亡,抗则存;自相煎则亡,举国奋战则存。”符合该函件思想的是
A.国共合作,推翻北洋军阀
B.团结一致,抵御外敌侵略
C.灵活作战,坚持敌后抗战
D.接受改编,和平解放北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