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5 道试题
1 . 有关日军入侵中国南京,日军一士兵战地日记写道:“12月17日下午5时,前去执行枪杀一万三千名敌军俘虏的任务。两天时间,山田部队枪杀了近两万人。好像所有部队都把俘虏枪杀了。”而《东京日日新闻》报道:“在南京攻城中,敌人遗弃的尸体数量不下八九万,俘虏数千。”报道的标题是《烛照青史,南京入城仪式》《战绩显赫的各部队,肃然整列,松井大将威风堂堂阅兵》等。对材料解读最正确的是(   
A.《东京日日新闻》带有政治色彩B.都真实记述了日军屠杀中国情况
C.日军士兵战地日记不具有真实性D.可以互证日军屠杀中国大量战俘
2 . 电影《风云儿女》(1935年)描写了“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一些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中勇敢走向抗日前线。其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唱出了时代的声音,流传于全国,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这反映了
A.中国电影以宣扬抗战为己任B.影片再现了全面抗战的场景
C.抗日民主救亡运动开始兴起D.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3 . 1930 年,针对日本捏造“满蒙在历史上非支那领土”妄说,考古学家梁思永来到黑龙江昂昂溪附近进行田野考古发掘,并初步得出“昂昂溪的新石器文化不过是蒙古热河的新石器     文化的东支而已”的结论。昂昂溪的考古发掘及研究
A.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B.从文化上否定日本分裂中国的理论
C.使中国抗战得到国际同情和支持D.迫使日本放弃侵略中国东北的计划
2021-05-18更新 | 383次组卷 | 8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高新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4 .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剥夺了一切剥削阶级的参政权力;1935年瓦窑堡会议则决定给予富农和民族资产阶级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这一变化
A.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适应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需求
C.反映了近代中国阶级结构的变化D.表明国共关系从对峙走向了缓和
5 . 下表为日伪时期上海配给物资的变化表。据此推知,日伪实行配给制意在
每月人均1942年(7到12月)1943年1944年1945年8月之前
食米不到0.5斗不到0.4460.304斗0.019斗
面粉4.094.125斤2.54斤0.75斤
杂粮——0.19斤0.33斤0.125斤
肥料——4两4.63斤0.625斤
肥皂——1小块0.407块0.25块

A.与国民政府争夺市场B.掠夺敌后根据地财富
C.阻止民族工业的内迁D.转嫁侵华战争的负担
6 . 1932年11月,中国第一大刊《东方杂志》以“新年的梦想”为题向社会征文。这些征文中多次提及“民族”“阶级”“帝国主义”“日本”“计划”等关键词。这次征文活动
A.引发了社会阶级结构变化B.推动了各界政治立场趋同
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促进了社会主义思想传播
2021-04-26更新 | 706次组卷 | 6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提出:“关门主义”是党内的主要危险。而国民党营垒中在民族危机到了严重的时候,也要发生分裂。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对抗日形势的估计偏离实际B.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基于社会主要矛盾调整政策D.与国民党争夺抗战领导权
8 . “九·一八事变”后,“文化复兴与民族复兴”在知识界引发热议,多名学者认为,文化乃是国家和民族立足的根本,只有通过文化复兴才能实现民族复兴。这一主张旨在
A.为迎接抗战的最终胜利营造舆论B.宣传国民政府的抗战政策
C.通过倡导文化复兴唤醒民族意识D.提升传统文化的社会地位
9 . 1931年9月以来,日本输出中国的糖品锐减:9月仅25万担,10月则只有7.5万担,11月更减至4.5-4.6万担,12月及次年1月输出额进一步锐减。受输出形势恶化的影响,日糖大阪工厂关闭。下列关于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解释合理的是(     
A.中国的制糖业迅速发展B.中国民众积极抵制外来侵略
C.日本受经济危机冲击较大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初见成效
10 . 历史地图与历史学习关系密切。下图所示的历史事件
A.揭开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B.使我国大部分国土沦于敌手
C.加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D.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2021-04-01更新 | 292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