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史记》的创作时间正值西汉武帝积极有为地开创大一统王朝的时代,他致力于将边疆各族纳入统一多民族国家序列之内,因而有了张骞通西域,连接西北地区;唐蒙出夜郎,控制西南地区;使秽貊族、卫氏朝鲜归附,掌控东北地区的种种功业,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了疆域基础,实现了广裘国土与众多人群的抟合,也使得民族一统、华夷一家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摘编自中央民族大学《古籍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材料二   1793年,雅各宾派的上台,将法国的民族主义推向了高峰。一些构建民族国家的基本要素,如政权、领土、语言和文化等逐渐成形:从1793年6月3日到7月17日,三个土地法令的公布使得大批农民能够以分期付款的形式获得土地。而在更早些的时候,乔治·雅克·丹东也明确地提出了法兰西民族的疆域范围,即“莱茵河畔、大洋之滨、阿尔卑斯山峦构成这些边界”。此外,为了加强法兰西民族的团结,政府完善了教育体系,将法语作为国家的统一语言进行推广。同时,在罗伯斯庇尔的推动下,一系列与法兰西民族主义价值相关的节日被确立下来,如最高主宰与自然节、人类节、法国人民节等。更为重要的是,法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共和国宪法在1793年6月颁布,将人民主权作为立国之本。

——摘编自姚历《法兰西民族国家的确立》

材料三     抗日战争是一场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面对异族的入侵,中国政府的期许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这是一个全民抵抗侵略的号召。就抗战的事实而言,持久的对日抵抗,激发了中国民族意识的成长,抗战一般被认为是中国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催化剂。

——摘编自黄道炫《战时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秦汉时期民族一统、华夷一家成为时代主旋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各宾派上台后,将法国民族主义推向高峰的主要措施。
(3)根据材料三“抗战一般被认为是中国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催化剂”和所学知识,说明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伟大的抗战精神。
2024·河北·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漫画家张乐平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见到了很多无依无靠的孩童,由此创造出著名漫画人物“三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与漫画:张乐平笔下的三毛

材料一   119351937年早期的三毛作品之一《爱国未遂》。三毛见宣传画上老虎吞下中国版图,号召孩子打虎,却被警察关进笼子,笼子上书“捣乱分子,特此示众”。图21946年《三毛从军记》系列作品中的最后一幅。胜利后的三毛在阵亡将士墓地中,墓地的道路呈现代表胜利的“V”字形。

材料二   当长沙吃紧的时候,宣传队发动对敌宣传,绘制巨大醒目的壁画和日文标语。后来敌人艺术宣传队看到这些画,(日军宣传人员)有若干人被激发了天良而放下画笔黯然回国。由长沙撤退时,国民政府全然不顾宣传队的死活,宣传队只得抛弃了私人物件,背负画稿材料,由田汉先生率领步行撤退。经湘潭到衡山,悲惨情形,莫可言状。这时候的衡阳,因受长沙大火(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以“焦土抗战”为名火烧长沙,发生于19381112日)的影响,人心浮动,人们惶惶不可终日。宣传队抵达的第一天就连夜赶制画稿,于第二天开出展览会,以淡静的工作来安定浮动的人心,收效是极大的。

——摘编自张乐平《我的漫画生活张乐平》

图3长沙大火前夕张乐平在街头绘制抗日大壁画
(1)解读图1蕴含的历史信息,并推测图2中作者的心态和对局势的看法。
(2)有人从成书时间和漫画作品特点等方面评价《三毛从军记》史料价值不高。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结合材料二说明理由。
2024-05-2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五)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我们观察人类历史时,关注所谓历史的横截面,也就是在某一个特定时间里,在世界的不同地方,同时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样我们才会对这个世界产生更清晰、更详细的认识。

——摘编自羽田正《全景世界史》

围绕材料的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得出认识并加以阐释。(要求:认识需体现史实间联系或比较,观点正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4-05-1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阳泉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测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论述题 | 适中(0.65) |
4 . 【历史记忆中的西北地区】

材料   “到边疆去”“到西北去”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是相当流行的口号。《良友画报》开辟专栏反映西北地区风土民情。

1932年9月,良友全国摄影团从上海出发,在七个半月走过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共16省,行程共五万余里,采摄照片万余幅。由此形成的系列报道“全国猎影记"中的“西北印象”报道了对绥远、宁夏、甘肃、青海、陕西等省的考察印象。西北在“全国猎影记”中留下了“尚未开垦之富源”的印象,说明“中国并非真的穷,不过偶然拿着钥匙挨饿罢了”。

1935年,开辟了“良友读者旅行列车”,除摄影记者自行前往采访外,还可以由读者投稿。其中有大量篇幅介绍西北的河套、蒙古、青海,以及西南的康藏地区,展示了西部边疆地区土地广大、物产丰富、风俗特异、民风淳朴以及周边列强对西北、西南的觊觎。同时还记录上述地区大量的特色风景和文物古迹。

1936年至1937年,推出了“西游记”十篇。专栏作者庄学本,此行是护送班禅大师返回西藏,并且沿途考察西北与黔藏等省的社会、语言、物种等,行程路线为由首都南京出发,经西安、潼关、陕西、甘肃、青海入藏,行程万里。专栏充满了少数民族风情的描绘和保卫国族的暗示。

——摘编自王若梅《(良友画报)关于西北地区的论述初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拟定论点,并展开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楚,史论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4年国民党一大期间,孙中山从以往的革命斗争中吸取经验教训,在苏联的帮助下,决定在广州开办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培养优秀军政人才,建立新型的革命武装。192411月,周恩来担任军校政治部主任,在他的推动下,军校的政治教育生动活泼,提高了学生爱国爱民的思想觉悟。中共各地党团组织还推荐或派出一批党员、团员报考军校,他们朝气蓬勃,勤勤恳恳,在军校里发挥着骨干作用。黄埔军校的创办,培养和造就了大批军事人才,为后来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夺取北伐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英雄广州百年峥嵘》

材料二   1936年中共中央创办了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毛泽东在红大开学典礼讲话中,高度评价了黄埔军校,他说:第一次大革命时有一个黄埔,它的学生成为当时革命的主导力量,领导了北伐的成功。我们的红大就要继承着黄埔的精神,要完成黄埔未完成的任务,要在第二次大革命中也成为主导的力量,即是要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

——摘编自姜廷玉《黄埔军校在中国军事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埔军校创建的特点。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红大就要继承着黄埔的精神”的理解。
2024-04-04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表是1936年毛泽东部分书信的摘编。据表可知,毛泽东意在(     
时间致信对象部分内容
1936年5月25日阎锡山
(太原绥靖公署主任)
敝军西渡,表示停止内战,促致贵部及蒋氏的觉悟达到共同抗日之目的。
1936年8月14日宋子文
(南京政府经济委员会主席)
恢复贵党1927年前孙中山先生之革命精神,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则非惟救国,亦以自救。
1936年9月22日蔡廷锴
(十九路军将领)
特向先生及十九路军全体同志提议,订立根据新的纲领之抗日救国协定。
A.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缓解抗战相持阶段敌后战场压力
C.放弃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D.促成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开展
2024-03-29更新 | 210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1年,梁启超呼吁“过渡时代之英雄”,认为此种英雄应具备冲破旧势力的“冒险性”、过人的“忍耐性”、为国民择一“最良合宜”政体并倡率国民以此途得幸福的“别择性”。1903年,留日学生极力宣扬岳飞精忠报国、至死不渝的精神,认为他“为种魂,为国魂,为中国民族之天神”。

——摘编自赖静萍《从揽驭到召唤:近代中国国家建设与“英雄”概念变迁》

材料二   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早期共产主义理想的信仰者和传播者,对英雄观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并对崇拜伟人英雄的西方英雄史观予以批判。李大钊指出,“离于众庶则无英雄”,英雄也需要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发挥力量。陈独秀强调,英雄时代、圣人时代已经结束,国家“若不建立在广大群众的需要与同情的力量上面,不是难以持久,便是造成新的军阀”。

——摘编自黄倩倩《中国共产党英雄观百年演进的历史逻辑》


(1)20世纪初,随着社会发展,“英雄”一词的时代内涵不断丰富,对此予以说明。
(2)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从正反两个角度为材料二的观点寻找依据。(要求:各举一例)
2024-02-08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启蒙立足个体,诉诸理性,针对的是个人的自由和社会权利,体现以先进的文化理念引导和塑造个体的独立意识和主体意识。民族主义则立足国家的整体,在诉诸理性的同时,更要诉诸情感,体现为近代以来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而提出的一系列改良与革命的政治实践以建构现代国家。近代中华民族的生存危机,逼迫中国人通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探索和尝试,从而使启蒙与民族主义相交织,共同奠定了近现代国家建构的基础。

——摘编自张锐《中国近现代国家建构的双重逻辑:启蒙与民族主义》

选取中国近代史某个时段或某个事件,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2024-04-2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3-24高一上·云南昆明·期末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中国、菲律宾、日本三国发起的区域性体育赛事——远东运动会,从1913年至1934年共举办了10届。在战乱频仍的北洋政府时期,中国代表队参加远东运动会,几乎没有政府的财政支持。1934年,第十届远东运动会在马尼拉举行,由行政院拨款4.5万元,官员们也纷纷解囊相助。当然,这并没有改变中国体育水平落后的局面,比赛的各项冠军几乎被日本包揽,中国仅取得足球一个单项冠军。运动会结束后,日本强迫菲律宾解散远东体育协会而另立组织,将伪满洲国列入其中。中国愤而宣布退出,远东运动会遂成绝响。

——摘编自《中国档案报》(20231013日第4046期第四版)

材料二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全国军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延安各界举行群众大会,声援平津抗战将士,敦促国民党立即下定抗战决心。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延安迎来了“八一”建军节。为了突出国共合作抗战,红军将每年都举行的庆祝建军节体育运动会改为“抗战动员运动会”。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新中华报》连续4天以“特刊”的形式,全面、详细、生动地报道了抗战动员运动会的全过程。

——摘编自郑学富《1937年,红军在延安举行抗战动员体育运动会》

材料三   杭州亚运会以“心心相融,爱达未来”为口号,通过体育铺路架桥,为不同地域、不同肤色的人们搭建起和平与友谊的交流平台,奏响了“同爱同在同分享”的时代强音。时代召唤我们,要以体育促和平,坚持与邻为善和互利共赢;以体育促团结,把握历史机遇,合作应对挑战;以体育促包容,坚持交流互鉴,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

——摘编自《人民日报》社论《共创亚洲和平、团结、包容的美好未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我国参与体育赛事遇到的困境。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举办抗战动员运动会的时代背景,并根据所学知识简析这一活动产生的积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所体现出的重要价值。
2024-01-15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37月,《申报月刊》在其创刊一周年的“特大号”上设立“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成为中国思想界第一次以“中国现代化”为主题进行的思想交流和交融。以下是一些作者的看法:

学者罗吟圃在《对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我见》中谈道:社会主义最重要的含义是废除生产机关的私有制度,尤其是主张社会大众应该握住国民经济的最高权……使中国现代化,最急需的是在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和集体生产……如果能决心依照社会主义所主张一样……中国的前途才有希望。

自由主义经济学者唐庆增在《中国生产之现代化应采个人主义》中谈道:社会主义只适用于贫富不均的国家。社会主义重分配,而我国当前的问题是生产落后……在贫困国家……当设法增加其富力……利是人类的本性,搞资本主义,人民必乐于经营企业,获利愈多,则人民投资欲望越强,资本自然会增加;如果搞社会主义,则人民之获利的希望小……国人将永远陷于穷困而不能自拔。

学者张素民在《中国现代化之前提与方式》中谈道:我以为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早已过去,本世纪各国的资本主义,都是“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所谓节制的资本主义,即一切经济事业,受政府的节制或限制,甚或由政府自办……中国今日之现代化……决非私人资本所能办到……若采个人主义的方式,我们必收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之一切恶果……。

——摘编自《申报月刊》1933年第7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申报月刊》的作者关于“中国现代化”的不同看法。(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4-04-09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