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21 道试题
1 . 【毛泽东军事思想】

材料一   进攻与防御是达成战争的军事目的的两种基本手段。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由于缺少战略进攻的条件,必须选择积极防御开展战役、战术上的进攻并适时将战略防御转变成战略进攻。由于敌我强弱对比的巨大悬殊,立足弱势、以劣势准备战胜强大敌人的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都在军事战略上采取了持久消耗,并配合以战役上的速决歼灭。

事实上,毛泽东一直认为,速决战、歼灭战是战争的上策,也是应该努力争取的作战方法,但必须依据客观条件来确定。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必须充分认识到战略上持久消耗的必要性,把通过积极防御实现持久消耗作为基本的战略方针。把战略上的持久消耗与战役中的速决歼灭辩证统一起来,才能与速胜论的主观主义和失败论的悲观主义区别开来。

——摘自刘林元《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碑》

材料二   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持久战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完整论述。毛泽东认为抗战作战形式应该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条件下的运动战”。毛泽东多次强调:“兵民乃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摘编自祝滨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持久战略之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938年毛泽东主张持久战的合理性。
(2)以解放战争为例,指出解放军“适时将战略防御转变成战略进攻”的标志,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其转变的条件。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31—1932年的日记显示,战败下野的冯玉祥几乎每天都在阅读革命书籍,包括《资本论》《俄国革命史》《苏联新经济政策》《苏联实行五年计划情形》等。在1933年察哈尔抗日活动中,冯玉祥联合中共组织抗日联军,同时与南京政府、广东胡汉民、广西李宗仁、山西阎锡山以及西北军旧部宋哲元、韩复榘等也保持着密切联系。冯玉祥这些做法的主要原因是(     
A.中共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B.文化学习提高了政治觉悟
C.国际国内形势的错综复杂D.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3 . 有同学以14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一幅“抗战史事示意图”(如下图),其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历史事件,下列组合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宝岛回归”   ②“家园沦陷”   ③“血战台儿庄”   
④“全民族抗战的枪声”   ⑤“张杨兵谏”
A.①②④③⑤B.②⑤④③①C.②③④⑤①D.②④③⑤①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939年10月10日,毛泽东起草了《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的决定,提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这三大政治口号(     
A.推动国共两党团结抗战局面的初步形成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C.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
D.指导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7日内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7年8月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指出:“今天所发动的抗战,中间包含着极大的危险性。这主要的是由于国民党还不愿意发动全国人民参加抗战。相反的,企图把抗战看成只是政府的事,处处惧怕和限制人民的参战运动。”基于此形势,中国共产党(     
A.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B.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
C.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D.实行土地改革的政策
7日内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一模)历史试题
6 . 1934年4月,由中国共产党提出,经宋庆龄、何香凝等1779名国内著名人士签名,以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筹备会的名义发表了《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全体海陆空军总动员对日作战,立刻停止一切内战。
(二)全体人民总动员,……组织广大的人民的参战组织。
(三)全体人民总武装,……以便实行训练和对日作战。
……
(五)成立工农兵学商代表选举出来的全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作为全国人民武装抗日的总领导机关。
这一《纲领》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       
A.努力推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正确处理了民族、民主革命问题
C.争取和平、民主和团结的愿望D.政策重心全面转向抗日民族斗争
7日内更新 | 90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37年7—10月,上海市博物馆举办展览会,陈列自太平天国起的革命史料500余件。有参观者留言:“革命之花,烈士之躯,多么勇敢,多么伟大!然而我同时想到了华北,想到了东北,不禁凄凉无语。”这表明展览会的举办(     
A.赋予了反封建的政治内涵B.激发了参观者的爱国情绪
C.推动了淞沪会战取得胜利D.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测评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国家观念是家国同构的伦理论,伦理本位的政治文化是将血缘宗法关系的氏族社会和地缘政治关系的国家体制相融合。大一统的理念成为中华民族的社会心理,使得中国人有着牢固的“大一统”信念,也形成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一元化领导核心的统治方式。德法并治思想把德的教化功能和法的强制效果巧妙结合起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达成共识的社会治理理念,无论孰轻孰重,皆是不可或缺的治国之道。以儒学为重心的传统文化从家族伦理中推衍出国家政治秩序,在这种孝忠一体、家国同构的政治文化下,人们孝亲、忠君、爱国,对社会充满责任感,重义务而轻利益。

——摘编自刘静、韩冰《中国传统国家治理理念及其现代价值》等

材料二   在抗战中迸发出来的是对新型国家的认同。这样的国家不仅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还要用新型的国家系统、理念和技术将其成员的热情、忠诚激发出来、组织起来,去为中华民族这一超越地域、等级、党派、性别的群体利益而奋斗,而中华民族的利益不仅包括“保种”、“独立”、领土统一和完整,还包括保持文化和历史的延续性,甚至寄望新型国家在新背景恢复国人曾有的民族地位和国家尊严。

——徐慧清《抗战对中国民众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传统国家观念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传统国家观念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型国家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得到认同的主要原因。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下文出自毛泽东在某次会议上的报告:“我们过去的政府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府,那么,从现在起,应当改变为除了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外,还要加上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这一“改变”是为了(     
A.推动建立国民革命联合战线B.顺应革命形势和任务的变化
C.建立联合政府实现国内和平D.建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
7日内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下学期校际联合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启蒙立足个体,诉诸理性,针对的是个人的自由和社会权利,体现以先进的文化理念引导和塑造个体的独立意识和主体意识。民族主义则立足国家的整体,在诉诸理性的同时,更要诉诸情感,体现为近代以来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而提出的一系列改良与革命的政治实践以建构现代国家。近代中华民族的生存危机,逼迫中国人通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探索和尝试,从而使启蒙与民族主义相交织,共同奠定了近现代国家建构的基础。

——摘编自张锐《中国近现代国家建构的双重逻辑:启蒙与民族主义》

选取中国近代史某个时段或某个事件,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