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1933年7月,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御辱抗日,绝非以武力可与之竞胜,亦非以外力可以牵制,此时唯有在内政社会教育制度中,即国民军事教育与团练保甲之中,积极努力行之五年,由小而大,则或有万一之效也。”这反映了
A.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破产
C.日本侵华改变了中国政局
D.蒋介石已经有了抗日的筹划
2 . 1936年9月20日,法国巴黎成立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以“联合全欧侨胞,不分党派、职业、阶级、信仰,实行全民团结、抗日救国并增进华侨福利”为宗旨,率先实现跨国家、跨地区华侨抗日团体的统一,救亡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这反映了
A.日本全面侵华,华侨积极支援抗战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国际社会支持,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D.全民族抗战思想被广泛认同
3 . 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陷我国民政府所在地,在那里屠杀中国同胞达30万人以上,而现在这件事却被日本右翼势力称之为“20世纪最大的谎言”。请问这是()
A.济南惨案
B.皇姑屯事件
C.潘家峪惨案
D.南京大屠杀
2018-02-16更新 | 55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百灵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4 . 2018年12月13日是我国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公祭日当天,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出席,南京全城默哀。81名南京市青少年代表宣读《和平宣言》。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深切愿望是
A.正视史实,历史不容篡改
B.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C.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D.牢记历史,牢记仇恨
5 . 山西太原县前清举人刘大鹏在辛亥革命后一直以“清代遗民”自居,直到九一八事变之后,他才逐步放弃“大清”和“民国”的区分,而基本以“中国人”为其身份认同。作为例证,这一变化可说明
A.传统士大夫思想保守
B.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国人近代民族意识觉醒
2018-01-29更新 | 379次组卷 | 22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A.使国民党内部矛盾加剧B.从中国全民族利益出发
C.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D.缓和国民党内部矛盾
7 . 1936年初,南京国民政府制定《国防计划大纲草案》,具体规划了该年的军事任务,决定修筑上海至杭州、吴江至福山、无锡至澄江三道国防线。这反映出南京国民政府
A.企图维护独裁统治
B.策划围剿革命根据地
C.准备对日防御作战
D.借抗战之机掠夺民财
2018-01-07更新 | 229次组卷 | 16卷引用:【区级联考】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统考历史试题
8 . “蛐蛐叫喊夜声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没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抢占沈阳。”歌谣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华北事变
9 . 著名歌曲《大刀进行曲》歌词中写道“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表达了中国军民团结一致、英勇抗战的心声。该歌曲最有可能创作于
A.19世纪40年代B.20世纪初
C.20世纪30年代D.20世纪50年代
10 . 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军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之情。东北的沦陷开始于(   )
A.九一八事变B.“双十二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