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聂耳(1912-1935),中国杰出的音乐家。他从小就显露出对音乐的爱好,先后向其家人及邻居学习民族乐器的吹奏并接触当地民间音乐。在求学时代,他不仅刻苦努力,成绩名列前茅,而且热情投入课余音乐活动。促使聂耳党醒并在政治上转向激进的关键事件是“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中华民族的危机促使聂耳产生了心理上的危机,他开始思索新的艺术形式。在此背景下,聂耳与同时代音乐家们努力地创造新型的民族音乐。聂耳的“新兴音乐”受到苏依以及左翼作家联盟倡导的批评理论的影响,其音乐的核心内容在于关注现实以及全身心投入社会。聂耳的创作,无论是题材还是风格都代表中国革命音乐的巅峰,并为其后的几代歌曲作家充当样本。

——据何稼书(聂耳的“新兴音乐”创作与30年代的中国革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聂耳在音乐事业上取得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聂耳的历史贡献。
23-24高一上·云南楚雄·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1939年7月7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 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 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三大口号。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     
A.奉行人民战争的路线B.积极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C.坚持团结抗战的方针D.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2024-01-24更新 | 109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热血在你胸中奔腾。千万颗青年的心,埋藏着对敌人的仇恨,在山野间长长的行列,结成了坚固的战线……”这首创作于八十多年前的《延安颂》诞生后,迅速在边区广为传唱并远播大江南北。这首歌的流传(     
A.揭露了日本并吞华北的阴谋B.打击了国民政府的投降政策
C.利于激发爱国青年抗日热情D.表明全国抗战局面初步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表为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作出的部分规定。这表明国民政府(     
发表时间出处内容
1937年7月12日《卢沟桥事件第二次会报》必要时令第三者出绥东侵内蒙,以扰敌之侧背
1937年7月底《第三者使用方面及经路之建议》建议红军部队“一切旗帜、符号、服装,均改换”,并“以察东龙关为根据地,经赤城向丰宁、承德方面活动”
1937年8月3日《卢沟桥事件第二十四次会报》即令陕北朱、毛所部开绥东出察北,向热河挺进
A.意识到抗日根据地的价值B.已经放弃反共的基本立场
C.调整对中国共产党的策略D.主动建立与共产党的合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5年,张寒晖在西安目睹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流亡的惨状,创作出《松花江上》。歌中唱到:“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导致东北人民流浪关内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卢沟桥事变D.南京沦陷
6 . 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后,又将侵略矛头指向华北,当时清华大学的学生蒋南翔振臂发出这样的呼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安静的书桌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激起了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运动。此运动是
A.五四运动B.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C.一二·九运动D.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
7 . 漫画常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反映某一时期复杂的历史情形。下图是漫画家张仃于1946年完成的漫画作品,题为《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这幕“童话”的上演,意味着
A.日本实现了“征服满蒙”的计划B.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8 . 2020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77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

材料二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集邮总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发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邮票113枚,小型张1枚。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
(2)材料二中的纪念邮票展现了怎样的时代内涵?依据所学知识简述抗战胜利在近代中华民族抗争史中的历史地位以及世界意义。
2021-03-1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西四旗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据学者统计,日军曾在中国的14个省(市)77个县(区)使用毒气达2091次之多,造成中国数万人伤亡。这说明日本
A.发动侵华战争蓄谋已久B.在战争中损失较小
C.在沦陷区实行殖民统治D.侵华行径惨绝人寰
10 . 2015年9月3日是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日本侵华期间,在占领区设立许多制造毒气的工厂或化学武器装配厂,先后一千余次使用了糜烂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化学弹,杀害了许许多多中国军民。下列反映这方面历史真相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  )
A.历史专著或受害者后代的描述B.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
C.现存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D.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2021-01-21更新 | 238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