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34 年 1 月,国民党召开四届四中全会,会议提出《确立今后物质建设根本方针案》,其中提出:“国家及私人大工业今后避免其集中于海口;道路、航路之开辟,尤须首先完成西向之干线……”。1935 年 2 月,蒋介石电令赶筑西南各省公路,并亲赴四川考察。这说明当时国民政府(     
A.集中一切力量“追剿”红军B.发展重心已转移至中西部
C.已经考虑到对日作战的需要D.旨在促进工业布局的合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表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1932~1941年秋三军阵亡将士统计表》中关于第1军的部分内容(选自张正隆著作《雪冷血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磐石游击队时期

以上总计七名,不知姓名者共二十余名

东北人民革命军时期

以上总计二十二名,不知姓名者共约百九十余名,共合二百一十二(名)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时期

以上共计二十九名,不知姓名者共约二百五十余名,合共二百八十余名

A.体现了东北地区是抗战的主战场B.印证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抗战已开始
C.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D.表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正式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坚持抗战的中国共产党派干部到东北地区组织抗日游击队;派周恩来到西安参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在洛川会议上制定全面抗战路线,此后开辟敌后战场。这些事件表明(     
A.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B.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C.中国共产党革命重心发生转移D.国共两党合作抗战取得明显成效
4 . 下表所示为全面抗战期间西南地区工业增长率统计情况(单位:%)这说明当时(     
1939年1940年1941年1942年1943年
增长率33.560.728.655.359.6
A.民族工业保持了持续发展态势B.沿海地区企业持续内迁
C.持久抗战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D.西南地区工业基础较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45年4月,日军发动以夺取芷江机场、直逼重庆为目标的芷江作战,即雪峰山战役,战后在当地建有抗日阵亡将士墓,其右边角也有埋葬当时日军尸体的集葬堆,碑刻“倭寇冢”。冢旁刻诗一首:“八年(现在称为‘十四年抗战’)侵华枉徒劳,得失哪有血债高。流尽扶桑孤寡泪,可怜枯骨顶鸿毛。”这表明(     
A.正面战场已经取得完全胜利B.敌后战场是中流砥柱
C.战争给交战国人民带来灾难D.日军因暴行而失民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30年代,台湾地区稻米产量大幅增产,但当时人均稻米消费量却比1910年代减少了23.1%。粮食不足部分,当地居民主要以番薯代替。这一状况说明,当时台湾地区(     
A.大力支持全民族抗战B.受限于工业化进程缓慢
C.受制于特殊的政治状况D.遭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7 . 1938年1月,八路军115师建立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即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此后,八路军的120师和129师相继创立了晋西北、晋冀豫、冀鲁豫等根据地。新四军在皖中、淮南、苏北等地也建立了抗日根据地。抗日根据地的广泛建立(       
A.扭转了抗日战争的发展态势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
C.践行了洛川会议的抗战路线D.改变了正面战场的战略战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37年清明节,中共与国民党分别派代表共同祭拜黄帝陵,毛泽东在其撰写的祭文中写道:“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分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这表明(     
A.国共关系实现了实质性转变B.全面抗战爆发加快国共合作
C.文化认同有利于推动国共合作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
9 . 日本侵略者在占领区不仅垄断工矿、金融、交通业,还对粮食实行“粮食统制”,强行“征购”和“配给”。他们还强迫青壮年到日本和中国东北做苦力。这体现了日本侵略者在占领区实行(     
A.“以华制华”B.“囚笼政策”C.“以战养战”D.“治安强化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932年4月,由英、美等国代表组成的国联调查团到中国东北调查。东北各界给调查团的呈文集中于两点:第一,“满洲国”建立并非东北民众自愿,而是由于日军的侵略和扶植;第二,东北是中国的,东北人是中国人。呈文(     
A.批评了国民政府依赖国联的政策B.揭穿日本建立伪满洲国的企图
C.反映了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日成果D.表明东北各界人士的爱国情怀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