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抗日战争时期,一批具有普及读物性质的著作得以大量出版,且流传极广,如施瑛的《中国民族史讲话》、吕思勉的《中华民族演进史》、郭维屏的《中华民族发展史》等,这些著作的标题和内容里大量使用了“中华民族”概念。这说明当时(       
A.中华民族观念认同程度加深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巩固扩大
C.文化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D.中国民族学研究受西方影响
2 . 1937年1月,共产国际致电中共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放弃苏维埃制度、放弃普遍没收地主土地和将苏维埃政府改为人民革命政府、将红军改为人民革命军的重要主张。这些指令(     
A.体现了苏联的大国强权政治B.指明了中国抗战胜利的方向
C.迫使中共中央作出战略调整D.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
2023-05-14更新 | 380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1933年喜峰口战役,二十九军第一次用大刀重创日军。受其鼓舞,麦新创作《大刀进行曲》之后,这首歌迅速传遍全国。此歌曲
A.唤醒了全国各阶层的抗日斗志B.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
C.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D.吸引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支援
4 . “很显然的,日本既要进行华北的分离运动,那么,就必须在军事上造成以控制华北的首脑——平津的形势,才能遂行其政治阴谋;卢构桥在地理上既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占据卢沟桥,日本在华北即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材料应该是(        
A.日本军部发动侵华战争的文件
B.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原因分析
C.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的证据
D.发动百团大战的必要性之说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18-19高一上·内蒙古包头·阶段练习
名校
5 . 1931年,赵镜元在《全国义勇军运动》一文中写道:“自辽吉事件发生,国人痛恨暴日之侵凌,国难之未已,于是全国之义勇军运动,中央倡之,学界导之,各界从之,呈风起云涌之观。”“辽吉事件”意味着
A.中华民族觉醒意识的升华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C.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
D.国民政府全力支持义勇军运动
2019-07-17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17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1935年,国民政府先后决定对金融和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统制。1937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立即对粮食、资源、交通、卫生机关等进行统制,随后在上海成立了四行总处,并由资源委员会主持沿海工厂的内迁。这一做法
A.主要源于国内的经济危机
B.首创了“战时经济体制”
C.有效调配了国内战略资源
D.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2017-04-01更新 | 923次组卷 | 29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九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模拟练习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