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天津洋行的变迁洋行是旧中国特有的社会现象,是外国人在华经营的商业机构。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以后,天津开埠通商,曾吸引几百家外国洋行在此落户。

                    图1 20世纪初天津租界与老城空间格局

                                                       图2 天津洋行的空间演化

——据王若然等《近代天津洋行的空间演化特征及发展策略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天津洋行的空间演化”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5-14更新 | 192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6 中国近现代史(80道高频非选择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山河破碎,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为改变民族命运,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地探寻救亡图存道路,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及至中华民国成立,资产阶级政党蜂起,但没有一个是真正的革命党。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如同一幅壮阔恢宏的英雄史诗。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既是一部不懈奋斗史,也是一部理论探索史,更是一部自身建设史。百年来,党团结和领导中国人民奋斗的历程,也是党不断加强自身政治建设,以维护党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达到政治目标、完成政治使命的过程。党的政治建设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创与探索、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发展与曲折、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恢复与转向以及新时代的成熟与强化四个历史阶段,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摘编自刘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不可逆转》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发展,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发展历程特征的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所拟论题角度不得与材料中的角度重复,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战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孙中山形象

国统区历史教科书根据地历史教科书
叙述革命活动“民族救星”“民族救主”“全体人类的福音”“主要领导者”(将孙中山的个人实践融入兴中会、同盟会的集体实践中)
阐释三民主义“精神导师”民族抗战的“旗帜”
评价行为事迹“为革命立楷模”“榜样楷模”“伟大的战略家”

——摘编自张运君、韩新怡《符号与民族记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孙中山形象构建》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抗战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中孙中山形象的不同作出合理解释。(要求:立论正确,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叙述完整)
2023-09-07更新 | 163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4 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练习(新教材新高考)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辽宁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六大红色标志在百年党史中熠熠生辉。辽宁始终与党创造的伟大事业同频共振,与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紧紧相连。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任选“三地”围绕“红色辽宁”进行论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6-03更新 | 100次组卷 | 4卷引用:阶段性检测卷03中国近现代史(一)-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天的中国,力量源于团结。阅读下表材料信息,完成下列要求。   
叙述出处
1919年五月四日,为阻止巴黎和约的签字,北平的大学生们手举着一张张木牌,拉着长长的横幅,喊出最高亢的声音,摧毁府邸,冲击“敌群”,他们是先锋,激励着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和商人罢市,推动着运动的初步胜利,为历史发展迈出有力一步。孟祥娟《论五四运动中参与主体党醒的逻辑理路》
九一八事变发生、东北沦陷后,有人表示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水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面对日军残忍的杀戮,面对支离破碎的中国社会时,中华儿女强烈的忱患意识和救亡意识纷纷崛起,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救亡图存、共赴国难,“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荆惠兰《全民族抗战视域下中华民族空前觉醒的四重维度探析》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工人们提出“工厂即战场,机器即枪炮”的口号,大批铁路员工、汽车司机和医务人员,志愿来到朝鲜,担负战地勤务和运输工作。各界人民群众一呼百应,捐款总额达55650亿元人民币(旧币),可折合战斗机3710架。对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毛泽东曾总结道:敌人是“钢多气少”,我们是“钢少气多”。唐文根《抗美援朝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5-16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12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叶秋海棠”

清末民初之际,学部所编《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中对中国版图的想象有这样的描述:“我国地形,如秋海棠叶。出渤海,如叶之茎;西至葱岭,如叶之尖;各省及藩属,合为全叶。”中华民国成立后,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科书《新地理》中,延续了“一叶秋海棠”这一意象。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民国政府推动下,除了教科书之外,“秋海棠”也开始广泛出现于报纸杂志等公共媒介中,并广为民众所接受。

“桑叶”与“蚕食”

“桑叶”是民国时期另一种对中国版图的想象。1922年商务印书馆发行的《新法地理教科书》中这样描述:“全部地形好像横铺着的一个大桑叶;再巧不过,中国本是蚕丝的发源的地方”。到30年代救亡话语体系将中国版图抽象为“桑叶”,将日本版图抽象为“蚕”。1938年,在题为《我们不怕鲸吞!我们只怕蚕食!》的抗战漫画中,所显示的桑叶被蚕食掉的中国版图的部分,与当时日军所占领的中国国土的形状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抗战期间的教材中,无论国民政府还是边区政府都存在着将中国版图比喻为“桑叶”的做法。

“雄鸡一唱天下白”

新中国成立后,一种新的中国版图想象应运而生,人们开始将中国版图比喻为“雄鸡”。据《人民日报》1952413日的报道:“西安的少先队员曾指着中国版图的模型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庞焕洲说,‘咱们祖国真像一只美丽的大雄鸡’”。而这一宣传极大推动了对这一认知的传播。此外,旧有海棠叶地图中难以突出台湾的地位,而雄鸡地图中,将台湾视为雄鸡迈出去的一只脚。这一解释被成功运用于政治解释之中,并成为大陆与台湾关系建构中的重要一环。

——摘编自徐鹏《秋海棠、桑叶、雄鸡与中国》

依据材料信息,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阐释。(要求:主题准确完整,史实运用合理,语言逻辑清晰。)
2023-03-26更新 | 634次组卷 | 11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05晚清至民国初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的抗争和探索-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基于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对抗日战争历史进行文本挖掘分析。下面是出现较多的按时间排列的关键词:

东方会议、关东军、经济危机、九一八、中国共产党、赵一曼、华北事变、张学良、西安事变、卢沟桥、蒋介石、毛泽东、洛川会议、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南京大屠杀、以战养战、“三光”政策、细菌战、“慰安妇”、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陪都重庆、西南联大、《论持久战》、百团大战、地道战、“三三制”、陈嘉庚、远征军、中共七大等。

请从材料中选取三个关联密切的关键词,据此拟定论题,并结合中国抗日战争有关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8 . “国殇”南京大屠杀
近日,某高校教师宣称南京大屠杀缺乏史料支撑,质疑 30 万遇难人数,引发众多关注。对此,某高中研究小组开展历史探究,搜寻到下列史料。

材料一:“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唐光普的口述证言(如下为唐光普的登记表与伤痕展示照片,资料出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藏资料):

12 月 18 日下午四点左右,我们被反绑带到上元门大窝子江滩。晚上八九点,日军开始屠杀时,枪一响,我就顺势倒地。

材料二:南京军事法庭《南京大屠杀案主犯谷寿夫判决书》(资料出自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节录:


材料三:南京金陵大学美籍教授斯迈思 1937 年 12 月 27 日书信摘录(资料出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藏资料):

今天早上有个人身上带着五处刀伤来到大学,他说他们一群人被驱至古林寺,在那儿被 130 名日本土 兵用作刺刀靶子。

材料四:日军第九师团步兵第七联队第二中队上等兵井家又一 1937 年 12 月 22 日日记摘录(资料出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藏资料):

一路连打带骂地拉着 160 余人出了外国人居住的街区,来到古林寺附近筑有地堡的要塞地带。将他们关进池塘边--间单独的房子里,然后 5 人--组地带出来用刺刀刺死。

材料五:南京大屠杀“万人坑”遗址(资料出自朱成山《1998—1999 年南京江东门“万人坑”遗址的发掘和考证》):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现存三处南京大屠杀“万人坑”遗址,其中包括 1998—1999 年间发掘出 208 具遇难者遗骨的南京江东门“万人坑”遗址;经骨密度检测,该处遗骨埋葬时间距检验时间为 60 年。据史料记载和幸存者回忆,慈善机构曾于 1938 年初在此掩埋。

材料六:(美)张纯如著,杨夏鸣译:《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东方出版社 2007 年):

《南京浩劫》为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Iris Chang,1968—2004)著,作者实地采访多位大屠杀幸存者,并佐以大量历史档案、第三方当事人的日记和书信,多视角回溯了南京大屠杀这一被遗忘的历史事件。

请设定一个标准,对上述六则材料进行分类。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服务回 单位 如何广东西省商务

材料 中国近代教科书中关于法国大革命的描述

时间教科书关于法国大革命的描述
1902年《万国历史》(南洋官书局译定)“乱民”“据巴黎,覆政府,杀首相,更立新政府”“焚巴士底尔牢狱”。
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西洋史》(傅运森)“巴黎乱民起袭巴斯底狱,烧狱舍,杀狱官,揭其首于竿,狂走市街,蹂躏贵族富人之家。”
1924年《新学制高级中学教科书西洋史》(陈衡哲)关注到《人权宣言》,并称许它主张人类一体自由平等的价值和意义。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也在这一时期得到教科书的重视并被视为是法国大革命非常重要的精神内涵
1927年《新撰初级中学教科书世界史》(周传儒)称“近世改革之成功,中古旧制之覆灭,当以法国为最早。”
1933年《高中外国史》(李季谷)在评价大革命时指出“农工阶级获益不多,似未达到革命最初目的。”
1939年《高中新外国史》(孙逸殊、闵宗益)渲染了法国人民齐心协力抵御外敌的情景“而全国人民,又能协力同心,一致抵御外患。在名将噶尔诺领导之下,手执自由、平等、博爱之旗,口唱马赛军歌,浩浩荡荡往前线去奋勇杀敌,连获胜利。”

—摘编自黄宇兰《百年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法国大革命》


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尺度,为中国近代教科书中关于法国大革命的描述划分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合理的解释。
2022-11-11更新 | 294次组卷 | 2卷引用:题型06历史理解、阐释类-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与重大的历史事件密切相关。从图中任选两大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大事件之间民族意识的发展,并说明其原因。(要求:明确列出两大事件,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5-21更新 | 342次组卷 | 4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0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和走向胜利-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