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袁政府接受“二十一条”被国人视为奇耻大辱。(1915年)59日,北京总商会通电全国各省商会,痛陈“我国民苟欲自列于人类,五月七日之耻,此生此世、我子我孙,誓不一刻相忘!今请自本年五月七日始,我四万万人立此大誓:共奋全力,以助国家。”数日之间,北京总商会的通电在全国各地散发,各主要报章无不一再疾呼“勿忘国耻”!不仅报纸、墙上、商标上、信笺上到处可见“勿忘国耻”四字。一时间,国耻茶壶、国耻花瓶、国耻扇、国耻摄影等,无所不有。另一方面,在此全国群情激愤之时,纪念国耻的活动有时也流于形式:杯箸上刻国耻纪念而花酒照样吃;舞台广告皆书国耻字样而戏照样看;特别是麻将牌刻上国耻纪念后照样打。无怪乎有人叹息道:如此乐不可支,则对国耻其实又“愤于何有”。

     ——摘编自罗志田《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

材料二   2 国民政府国耻纪念大事表

时间活动
1928公布《五九国耻纪念宣传大纲》:提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扑灭中国共产党,完成北伐统一中国等口号
1929公布《革命纪念日简明表》:将五九、济南、五卅、沙基惨案发生日列入国耻纪念日,规定全国下半旗致哀
1930修正《革命纪念日简明表》:将四个国耻纪念日合并,特意将五九定为“国定纪念日”,规定停止娱乐宴会,号召各界一齐纪念
1935公布《修正革命纪念日简明表》:明确了五九纪念日“全国一律下半旗,停止娱乐宴会致哀“等规定
1938颁布渝字三五四号令:规定7月7日为抗战建国纪念日,并列入历书纪念
1940国民党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决议:将五九纪念并入7月7日抗战建国纪念日

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一,概括指出民国时期国耻纪念的特点,并对国民政府时期国耻纪念活动的变化予以评析。
2021-08-24更新 | 125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国时期的男子光头之风始于20世纪20年代,盛行于30、40年代。当时的教育部和各省教育厅及市级政府通令各级学校,将剃光头和着制服予以制度性设置。学校明确规定禁止男学生蓄发,高、初中男学生入学注册时必须剃光头;有的学校提出教师以“头”作则,为学生做出榜样。警察群体普遍推行光头运动。军人更是光头运动的主体。30年代后期,有人撰文《剃光头与军事化》,提出“实行军事化必须将麻烦而消耗时间的头发剪去。”政府明确规定:“为节省人力起见,各级男女公务员严禁剪烫头发,男以光头为主。”1934年民国政府倡导新生活运动,将剃光头作为新生活运动倡导的重要规则,这成为全民推行光头运动的关键所在。一些达官、将领都是光头者,如冯玉祥“每次都剃光头”。民国名人陶行知、陈嘉庚、田汉等都是光头,教育界、军警系统、政界、演艺界等群体及农村,都大兴光头之风

——摘编自苏全有《论民国时期的光头之风》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民国三、四十年代的“光头运动”的论题,并加以简要评析。(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0-07-03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大教育合作学校2020届高三第四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全国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演变

——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来源、演变及其他》


从如表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0-04-12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线上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11年来关于“九一八”事变研究的新进展

陈红民

考查了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内部关于对日绝交的讨论,因蒋介石认为对日绝交弊大于利,以致对日绝交终未实施

刘贵福

探讨了“九一八”事变后特种外交委员会为制止日本侵略,促使日本退兵而做出的外交努力

臧运祜

利用日本外交档案及军事档案等史料,以日本的华北政策为中心,对抗战爆发前日本对华政策的酝酿、调整、确立等进行了动态的考查,同时也指出国民政府这期间的应对措施虽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但最终未能阻止日本的侵略

荣维木

考查了“九一八”事变对中国政局的影响,认为事变后中国政局在历史和现实的条件下表现出分裂和统一的双重特征,最终国共两党调整政策,统一代替了分裂,成为中国政局的决定力量

杨天石

根据蒋介石日记,研究了“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一边对日忍让、妥协,一边广结盟国的外交政策

——摘编自《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2011年)


提取材料中有关学者关于“九一八”事变研究的任何一种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问题,阐述须有史实论证)
2020-03-05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渭南市华县咸林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网上自我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一种爱国心,混杂着很多成分,其中既有对古老习俗的爱好,又有对祖先的尊敬和对过去的留恋。这种爱国心本身就是一种宗教,它不做任何推理,只凭信仰和感情行事。同所有的轻率的激情一样,这种爱国心虽能皙时地激起强大的干劲,但不能使干劲持久。它把国家从危机中据救出来以后,往往便任其于安宁中衰亡。另有一种爱国心比这种爱国心富有理智。它虽然可能不够豪臾和热情,但非常坚定和非常持久。它来自真正的理解,并在法律的帮助下成长。它随着权利的运用而发展,但在进私人利益之后便会消减。

——节选自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6 . 关于“图像证史”。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回到”历史现场,感知历史的真实。

下面是美国高中历史教材有关“抗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插图和思考题。



(1)概述美国教材中思考题的特点。

材料二   下图是中国现代旅美画家李自建创建于1991年的《1937·南京大屠杀》油画由“屠”、“生”、“佛”三联组成。



(2)材料二中的《1937·南京大屠杀》油画为何在西方引起巨大轰动?而一些日本人却提出撤画的请求?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照片传递了文字所无法表达的信息。有人说:“何应钦接受受降书时弯腰毫无气节”,你如何认为?请解释。(从历史语境等方面尝试做出自己的解释)

材料四



(4)综合上述四则材料,叙述一下这段历史。(要求内容完整,史论结合,史实清楚,逻辑清晰)
2020-01-29更新 | 22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诚能对国内为健全坚实之改进,对各友邦为坦白诚挚之周旋,自信必有内外相谅之一日,吾人于此可下一结论如下:基于上述三项意见,苟国际演变不斩绝我国家生存民族复兴之路,吾人应以整个的国家与民族之利害为主要对象。一切枝节问题当为最大之忍耐,复以不侵犯主权为限度,谋各友邦之政治协调;以互惠平等为原则,谋各友邦之经济合作。否则即当听命党国下最后之决心,中正既不敢自外,亦决不甘自逸。质言之,和平未到完全绝望之时,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决不轻言牺牲。

——1935年11月《蒋介石在中国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演》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者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舰队突破虎门要塞,沿着珠江北上的时候,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他们以冷漠的、十分平静的神情观看自己的朝廷与外夷的战事,好似在观看一场表演,当挂青龙黄旗的官船被击沉、清军纷纷跳水时,两岸居民竟然发出象看马戏看到精彩处的嘘嘘声。英军统帅巴夏里目击此景,十分疑惑不解。然后问其买办何以至此,买办曰:国不知有民,民就不知有国!

—牟世安《鸦片战争》

材料二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三《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华民族觉醒为论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政治意味着妥协。在政治中,我们需要选择最不坏的方案,因为它是可行的方案,我们不可能得到更好的结果了。而道德的正当意味着不能妥协,我们必须选择出正当来,用不着去管是否可行。”健全的政治实践与良好的政治理想之间始终存在着张力。站在21世纪,回望民国时期的政治发展,就政治妥协发生的背景看,大都是被迫无奈的选择;就政治妥协的政治动机来看,妥协一般都是权宜性的、策略性的,妥协不过是达到更好地斗争从而消灭对手的手段;从妥协的程度来看,各方的让步都是十分有限的。总之,“妥协是政治的灵魂”。

——祝天智《论民国时期政治发展中的政治妥协》

分析材料,以“政治妥协”为主题提炼出一观点,并运用近代民国时期的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切严重的国难都是国家和民族的试金石。我们要知道一国人民的知识程度、组织能力、习尚与人生观,我们最好的法子就是看这民族如何处置一个严重的困难。

至于政府和军队,更用不着说,在国难之下,其强弱优劣都自然而然地暴露出来了。九一八就是我们民族这样的一种试金石。

——《蒋廷黻文选》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