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37年10月,上海八十万工人组织抗日救国联合会,该联合会不仅要求政府立即出兵抗日,还要求政府发放枪械武装工人。这表明当时(       
A.群众民族意识高涨B.国民政府消极抗日
C.抗战形势发生逆转D.工人政治地位提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四前后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与深化之最集中表现,即在自觉理解了反帝反封建二者的统一,并以日趋自觉的态势推进爱国斗争。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在全国兴起正反映了这一新的历史场景。

——摘编自卫金贵《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       中国的民族主义,起源于“华夷之辨”,到近代,经历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五族共和”和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反帝反封”,中国民族主义实现了其理论形态的现代转型与重构。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中国的抗日民族主义逐步高涨,最后达到了顶峰。它依次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即从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前夕,为抗日民族主义思潮的第一次高潮;从一二·九运动到七七卢沟桥事变前夕,为抗日民族主义思潮的第二次高潮;七七事变后,随着全民族抗战的全面展开,抗日民族主义思潮高涨达到了顶峰。

——摘编自李治国《抗日战争时期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与深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抗日民族主义的发展过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汪精卫之羽翼周佛海对中日之战曾言:“中国没有一件能与日本比拟,如果战争扩大并延长下去,日本自然也感到困难,可是日本感觉到痒的时候,中国已痛不可忍了。”针对“亡国论”和“速胜论”,毛泽东发表了(     
A.《论人民民主专政》B.《论联合政府》
C.《井冈山的斗争》D.《论持久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 年,国民党邀请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到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并同时开展两党进一步谈判。由于蒋介石急于调动红军开赴抗日战场,谈判在红军改编等问题上进展比较顺利。国民党放弃了一些不合理要求,表现出比较多的合作愿望。随后蒋介石政府接受中共中央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同时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张啸鹏、马伟军、王红丽《抗战初期国际政治环境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影响》

材料二   重庆谈判是在抗战结束后极端复杂的形势下,国共两党试图通过和平协商解决中国前途和命运问题的一次尝试。毫无疑问,历史为国共两党提供了一次和解的机遇,共产党抓住这个机遇,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做出了大的让步。而国民党却缺乏远见和诚意,在让步极其有限的情况下使国共两党失去了这次和解的机遇。

——张小满、宋广伟《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的妥协与让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共合作谈判进展比较顺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重庆谈判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并谈谈重庆谈判的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38年3~4月间,国民党制定了《抗战建国纲领》,其中提出成立国民参政机关,为实现宪政作准备,并提出对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予以合法的充分保障。其后不久,由国民党、共产党以及其他抗日党派参加的国民参政会成立。这反映了国民党(     
A.放弃党派纷争团结抗日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充分保证人民民主权利D.力图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6 . 中国近代某个时期,一首广泛流佳的歌曲飓道,“泣别了白山黑水,走遍了黄河长江。流浪、逃亡,逃亡、流浪”,“我们休为自己打算,我们休顾个人逃亡。我们应当团结一致,走上战场誓死抵抗!”歌中“抵抗”的是
A.英法联军B.满清政府C.北洋军阀D.日本法西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