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局部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725日《新民报》的漫画


材料二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193745日毛泽东《祭黄帝陵文》

材料三   毛泽东曾经说过,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内斗必须停止,应当内外有别;为挽救民族危难,人们必须暂时放下分歧,一致对外,共同御敌。大敌当前,危机时刻,各党派、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找到了共同的利益交集。全国抗战高潮的形成与发展,为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全面整合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摘自王远启《党际互动合作的经典案例——第二次国共合作浅析》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中国国内的政治形势。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什么特点?
(3)根据材料二,说明日本侵华对中国民族意识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能够胜利的主要原因。
2 . 阅读图文材料:

材料一   下图是1919年的一幅漫画——《玩弄于股掌之上》。

材料二   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

——1927年《田中奏折》


请回答:
(1)观察漫画,解读“玩弄于股掌之上”的含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重大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田中奏折》认为对中国的征服关键问题在于什么?日本是怎样落实的?
(3)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影响?
2019-12-0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塞尔登地图为明末中国人所绘,于1659年入藏于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捐赠者是英国人约翰·塞尔登。地图使用汉字标注,以南海为中心,不仅绘制有明朝人观念中的疆域,还涵盖了从右上角的日本,一直到南海周边的苏门答腊、菲律宾、婆罗洲、越南、马来半岛,这些地方在图中的位置与现实基本吻合。其中在地图上菲律宾群岛南部的香料群岛上标有的“化人”和“红毛”字样,即闽南人对西班牙人和荷兰人的称呼。地图上,所有城市和港口都用黑点注明,旁边用汉字标识出名称,四周用黑底黄边的圆圈圈起来。连通各个港口的线条,在海洋上形成花状的网格,表明过去船只航行过的一条条航线。

——摘编自卜正民《塞尔登的中国地图:重返东方大航海时代》

材料二   《中华现势大地图》出版于1933年,地图首先在当时的中国疆界旁,用特别的线条勾画出历史上曾经属于中华民族的国土范围,并用红色字迹一一标明这些国土何年因何条约被何帝国主义列强所掠夺。整幅地图的四角还附有15张小图:左边上方是上海、武汉等商埠的系列附图;左边下方是一组题为“我国海疆形胜被帝国主义者攫取及租借地图”的系列附图,它们从左至右分别是“法租广州湾图”“英占香港及所租九龙图”“葡占澳门图”等;右边从上至下分别是“旧都北平城市图”“东北大都会沈阳图”“东北边疆丧失地图”“我国极南疆域西沙南沙团沙图”“国都南京形胜图”等。地图左下方有黑色正楷“宁夏省政府教育厅发永久保存列入交代”等字样钤章。

——摘编自王军辉《中国近代史的见证〈中华现势大地图〉》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塞尔登地图绘制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现势大地图》所展示当时中国的政治现状。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幅地图的时代意义。
2024-05-1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城,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内涵不断丰富。

材料一


   
                            战国形势图                                                    秦朝形势图

材料二



梁中铭《只有血与肉做成的万里长城才能使敌人不能摧毁!》1933年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田汉《义勇军进行曲》1935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

……

大家拼命打回去,哪怕敌人逞豪强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

四万万同胞心一样,新的长城万里长

——潘孑农“七七事变”后创作于上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至秦朝,长城在修筑地域、目的方面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长城被赋予怎样的时代内涵并简要说明原因。
2024-01-1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 战国形势图                                   图2   秦朝疆域图

材料二   长城是中国古代第一军事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但也有一些王朝不主张大修长城,学术界有“唐代无长城”和“清不修边墙”之说(如下表)。

序号长城沿线主要民族史料
突厥贞观二年(628年)九月十六日,“己未,突厥寇边。朝臣或请修古长城,发民乘堡障,上曰‘突厥灾异相仍,颉利不惧而修德,暴虐滋甚。骨肉相攻,亡在朝夕。朕方为公扫清沙漠,安用劳民远修障塞乎!’”

——《资治通鉴·唐纪九》

蒙古“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实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柔远能迩之道,汉人全不理会。本朝不设边防,以蒙古部落为之屏藩耳。”

——《清圣祖实录》

材料三   《义勇军进行曲(部分)》(1935年,田汉词,聂耳曲)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1)对比图1和图2,指出秦朝长城的变化。从民族关系角度,分析变化的原因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在①②之中任选其一、概述该王朝应对材料中相应民族问题的具体举措。根据材料一、二、运用唯物史观,谈谈你对中国历史上“修长城”或“不修长城”的看法。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时局背景。列举一例跟长城相关的英勇抗战史实,并用一句话概括抗战时期长城的新内涵。
2024-01-10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百校2024届高三12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6 . 2015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来,我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来缅怀历史。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1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坐落于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爆发地——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纪念馆正前方是面积8600平方米的抗战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雕塑,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

材料2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

材料3   中国邮政发行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小型张(见下图),主图“和平与正义”表现的是冲破铁丝网的和平鸽。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1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
(2)材料2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列举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一场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
(3)上图的寓意是什么?结合所学说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4)综观中国的抗战纪念活动,形式越来越丰富,内涵越来越深刻,这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2024-03-2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中国近代史试卷
7 . [地图测绘与战争局势]

材料一   甲午战争爆发后,日军参谋本部乘机将大量专业人员派往东北和台湾,由此拉开了近代日本专业盗测中国的序幕。日俄战争后,参谋本部统一了测绘中国的比例尺,要求实地测绘十万分之一中国兵要地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日军在扩大盗测范围的同时,开始在中国大陆长期部署专业测绘人员。1913年,参谋本部解散临时测图部,留下16个测绘员,隶属于华北驻屯军司令部,组成土地调查班,标志着日本在华正式设立了永久性日常盗测机构。从九一八事变前日军在华盗测过程看,其顺序先是台湾、东北,接着是内蒙、山东、东南沿海、华北,再为华东、华中、华南,然后又回到东北。

——摘编自许金生《盗测中国:近代日本在华秘密测量史概述》

材料二   全面抗战时期,出于独立军事作战与根据地发展建设之需要,中共在华北的地图绘制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如由八路军总部测图室调查制印的辽县、黎城、襄垣、武乡四县的分幅路线图,不仅标有四县的聚落户数,还将日军在“扫荡”过程中烧毁的房屋占比精确到每一个村落。1944年绘制的《太原敌军军事设备图》等17幅平面图,均系军区情报侦察人员实地调查密测并编绘成图,可以清晰呈现出日军驻城及矿区、飞机场等军事设置布局。县图是现存数量最多的行政区划图,图上直观呈现了县、区政府驻地、县界、区界、辖村详情等信息。

——摘编自白如镜《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在华北的地图绘制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在华盗测的特征,并结合所学分析日本盗测行为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华北绘制地图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下图所示

   

甲:九一八事变

   

乙:华北事变

   

丙:八一宣言

   

丁:瓦窑堡会议

图1

材料二 图2所示人物,左边一位被周恩来赞誉“民族英雄,千古功臣”,右边一位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图2
(1)根据材料一,请任选两幅图说明它们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逻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两位被称为英雄的理由。
2024-01-1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形势图

公元前221年灭掉六国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伐匈奴夺取了河套地区,设九原郡,并迁内地3万户到当地屯垦。又在原秦、赵、燕三国修筑的长城的基础上,修葺、增补、新筑,建成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1必修教师教学用书》等

材料二

明代长城建设同北边局势密切相关,东自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的明长城主要防御对象为鞑靼、瓦剌、吐鲁番等。明清鼎革之后,康熙帝在漠北蒙古归附之后曾提到: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较长城更为坚固也。随着嘉峪关以西地区逐步纳入清朝统治,内地人民相继出关赴安西和新疆地区谋生定居,嘉峪关成为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清朝管理内地同新疆贸易的依托,以及管理西北藩部及外国朝贡使者的首要之区。

——据邓涛《延续与变革——清代嘉峪关长城功能辨析》

材料三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田汉《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指出秦朝长城得以建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与清前期长城功能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前期长城建设的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于材料一、二,材料三中“长城”的含义有何变化?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任举一例予以说明。
2024-01-1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隆昌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汉朝、明朝北方长城示意图


纲要上16页,秦朝形势图


纲要上22页,西汉形势图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64页,明朝长城与九边重镇示意图

材料二   1935年5月24日,影片《风云儿女》在被誉为“国片之宫”的金城大戏院(今黄浦剧场)首映,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从此响彻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这部影片是由许幸之执导,田汉、夏衍编剧的一部抗战故事片。影片讲述了在抗战时期,青年诗人辛白华最终因为挚友梁质夫的牺牲,精神受到巨大鼓舞,思想觉醒,进而投身抗战,保家卫国的故事。该片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是作者田汉在被国民党逮捕后于监狱中创作,1935年4月18日由聂耳完成作曲。建国后,《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融入中国人民的血液,化为中华民族的灵魂。不论在任何历史时期,国歌永远是凝聚人心的纽带、鼓舞士气的力量。

——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1)观察材料一地图,说明历代长城有何变化?试解释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和上映的时代背景。
(3)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长城的认识。
2023-10-0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