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国抗战的开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前半期,革命似滚滚洪流席卷中国大地,但此时的各种革命力量远不如统治着中国的帝国主义势力和封建势力强大。诞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如果不去团结一切同盟军,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就不会在社会上产生大的影响,更不能把革命引向胜利。

——摘编自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

材料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为革命对象,在长期的反侵略斗争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灭我中华毁我民族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阶段。除极少数亲日派、大汉奸外,从农民到地主,以工人阶级到英美派的买办资产阶级,从共产党到国民党,无不包括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中。国民党拥有全国性政权及数百万军队,共产党过去曾有过三十万军队及数百万人的政权,但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尤其是经过艰难困苦的长征,力量已大大削弱。国共两党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阶级差别,力量又不平衡,决定了统一战线在对外进行民族斗争的同时,内部又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尖锐的阶级斗争。

——摘编自袁永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解决当时“革命力量薄弱”问题的,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2024-05-27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1919日,中共满洲省委召开常委紧急会议,会议讨论了应对事变的措施并发表了《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发出东北地区组建武装抗日力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号召。1933126日,中共发表《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要求全党在东北的反日斗争中要竭尽全力,利用一切有可能的机会组成全民族的反帝统一战线。“一·二六指示”后,中共满洲省委开辟磐石、汤原、吉东、哈埠近郊等群众基础好、敌人力量薄弱的偏僻山区为抗日根据地,“发动民众建立或巩固当地的抗日政权”。19377月全面抗战开始以后,共产国际发出号召,“国际工人运动以及一切民主和平的力量,有必要和责任用全力援助中国民族的斗争”。在中共努力下,苏联对日态度发生转变,开始支持东北地区中共抗日,打下了合作抗日的政治基础。

——摘编自祁玉红《中国共产党在东北抗战中历史作用刍议》

材料二   1945年,美国负责中国事务的高级官员杜姆怀特提交的一份备忘录曾谈到了美国对华政策;为了保卫国家利益和安全,美国的政策应该是继续支持中国国民党,继续给予它一切所需要的援助,最重要的是,向它提供一切必需的援助以恢复一切失去的领土,尤其是东北。与此同时,尽管苏联已经同国民党政府签订了条约,但还是尽可能给予了中国共产党有限的帮助。苏军还将营口、葫芦岛以及一些机场交给中国共产党武装接管,严防国民党军从海上或通过空降进入东北。还承诺如果国民党军在1115日苏军正式撤退前敢进入东北,苏军将协助中国共产党武装打击国民党军队。

——摘编自候选杰、于耀洲《抗战胜利后三国四方关于东北之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东北抗战中的重要活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胜利后苏联和美国在中国东北问题上的主张,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美苏在东北问题上的做法。
2024-02-05更新 | 8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郑州航空港区辰林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91年8月,奥地利皇帝和普鲁士国王发表联合声明,声称要恢复法国的“君主统治”,即使动武也在所不惜。1792年4月法国对奥宣战,消息传到东部城市斯特拉斯堡,在此戍边的工兵大尉鲁热·德·李斯勒,仅用几个小时便谱写成令他流芳百世的《献给鲁克内尔元帅的莱茵军团战歌》。这曲战歌流传到法国南部地区的马赛,由驰援首都的马赛志愿军传播到巴黎,立即被人民传唱,并称之为《马赛曲》。歌词写道:“前进!祖国的儿女,光荣的日子已经来临。暴君正对着我们,举起染满鲜血的军旗……”令人产生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的巨大精神力量。1795年,《马赛曲》首次被定为法国国歌。后来《马赛曲》一度被禁唱,1879年2月其国歌地位才被恢复。

——摘编自唐伯新《法国国歌(马赛曲)的历史沿革》

材料二:《义勇军进行曲》不仅在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军民中传唱,而且一遍又一遍地回荡在国统区的大街小巷,形成了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抗战氛围。随着抗日烈火的蔓延,从东南亚到马来群岛,从朝鲜半岛到大洋彼岸,到处回响着《义勇军进行曲》那激昂奋进的歌声。新加坡广播电台每次播音都以《义勇军进行曲》开始。1940年,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用汉语演唱了《义勇军进行曲》,并在一年后灌制了唱片,使这首歌享誉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在盟军庆祝凯旋的曲目中,有《马赛曲》《第五交响曲》等,《义勇军进行曲》也赫然名列其中。

——摘编自顾育豹《中国抗战催生(义勇军进行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赛曲》创作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义勇军进行曲》广泛流行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赛曲》和《义勇军进行曲》两首歌曲流传的相同之处。
2023-08-3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四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二)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清以来,随着新式学堂的开办,民众“采西学”的诉求日益强烈,对新式出版物的需求颇为迫切。1897年,夏瑞芳等出版家在上海创办商务印书馆。新文化运动期间,商务印书馆业务受到《新青年》等杂志的冲击,销售额下降,到1919年,积压杂志竟有11万册。为应对困难,商务印书馆开始广泛与大学和学界人士接触,开始发行由高等教育机构或学术团体所编辑的杂志,扩展并补足了业务范围。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进犯淞沪。商务印书馆被炸焚毁,损失巨大。书馆员工坚持斗争,不久后复工。抗战期间,商务印书馆先后迁往香港、重庆,广泛接受各界捐赠古籍,出版了《四部丛刊续编》《资本论》译本等大量珍贵书籍。

——改编自正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务印书馆创办的背景,并概括近代商务印书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方面的贡献。
(2)文化传承与传播需要依靠各种载体。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一种载体并加以阐述。(要求:史论结合,阐述充分,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共一大讨论党的当前任务时,有代表认为: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如何开展,应派人到国外去考察后再决定;共产主义革命的条件在中国尚未成熟,目前共产党人应重点关注研究和宣传方面的工作。也有代表则认为:中共应以武装暴动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原则;且应积极从事工人运动,为共产革命作准备。

——摘编自谢荫明《中共一大党纲研究》

材料二

中共认为游击战的战略作用有两方面:“一是辅助正规战,一是把自己(游击战本身)也变为正规战。”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正是对上述游击战战略理论的伟大实践。在日军占领区生存和发展绝非易事。中共之所以具有这种非凡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是因为紧紧与人民群众团结在一起。面对国民党当局掀起的动摇妥协、反共分裂逆流,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地亮出“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的政治主张,击退三次反共高潮,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摘编自左双文《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共一大代表对“党的当前任务”的主要分歧,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分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全面抗战初期“辅助正规战”的著名战例,并说明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的表现。
2023-02-0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等5地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以华夏民族为中心的多民族分布的空间观念,即“五服”观念。这一观念下,“华夷”为一个共同体,共处在一个天下。到秦汉时期,以司马迁为代表的历史学家为顺应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华夷共祖”的民族思想,主张各民族同宗同源,应和平共处、共同进步。以“仁爱”为核心的儒家民族观是古代社会处理民族问题的主要依据。

——摘编自赵本燕《习近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的多维阐科)

材料二   1907年,杨度指出“在中华之名词,不仅非一地域之国名,亦且非一血统之种名,乃为一文化之族名”。章太炎在《中华民国解》一文中也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他反对仅以文化同一性来认同民族,强调血统的重要性。……在清末,“中华民族”一词和“大民族”观念,即各民族平等融合为大现代民族共同体的观念,都已经出现。

——摘编自黄兴涛《民族自觉与符号认同:“中华民族”观念萌生与确立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1938年,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杨松提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对外来说,中华民族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因而它是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核心,它团结中国境内各民族为一个近代的国家。193812月,八路军政治部编辑出版的《抗日战士政治课本》中,首次对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总称”进行了清晰明确的表达。该课本写到“中国有四万万五千万人口,组成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包括汉、满、蒙、回、藏、苗、瑶、番、黎、夷等几十个民族”“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四万万五千万人民是共同祖国的同胞,是生死存亡利害一致的。”这些论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观念的基本形成。

——摘编自《百年来党对中华民族的认识不断深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民族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杨度和章太炎民族观的不同之处,并说明清末中华民族观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对中华民族观的发展。
2022-07-27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B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