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日军的侵华暴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43年4月,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召开秘密会议,会上有人汇报说:“(华北派遣军)防疫给水部(日军1855部队)生产跳蚤100克,(需要)老鼠1000只,12月末可以生产100公斤(携带鼠疫杆菌的)跳蚤,但所需老鼠急待补充供应。”这则史料(     
A.可说明沦陷区内暴发大规模瘟疫B.呈现了“华北事变”爆发的缘由
C.可作为日军违反人道主义的罪证D.反映了日本对华经济统制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32年到1940年,东北铁路里程增加一倍,重要工矿产品生产总值增加数倍。与此同时,在国际市场有竞争优势的榨油、皮毛加工、纺织、食品及大豆种植等行业发展迟缓。这说明,当时东北地区(     
A.积极支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遭到日本经济统制及掠夺
C.配合国民政府调整产业结构D.深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2023-09-21更新 | 672次组卷 | 1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3 . 【历史—选修3:20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加快向中国东北移民的步伐,在伪满初即制订了所谓“屯田兵”移民和一般“农业移民”的侵略方针。为实现移民侵略,日本政府对本国人民进行欺诈性宣传。日本移民主要配置在沿苏边境一带,山林边缘地区,重要政治、经济、军事和交通的中心地区,日本侵略者认为“选定和取得农耕地,与满洲日农移民成败的关系极大”。1936年,日本政府正式通过了庞大的移民计划,并列为“七大国策”之一。为此,日本和伪满洲国都强化了有关移民机构。截至1944年底,日本移民侵占土地相当于当时东北耕地总面积的1/10,到1945年战败投降为止,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移民达10.6万户31.8万人。

——摘编自孔经纬《一九三一至一九四五年间日本帝国主义移民我国东北的侵略活动》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向中国东北移民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移民中国东北的后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33—1936年,伪满重刊《清实录》,日本指派专人对《清实录》逐卷检查,将有碍日本的相关内容进行“挖改”,如将“倭”字改成“日”字,将有关甲午中日战争的记载大段删除。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打破东亚传统宗藩秩序B.淡化中国人的民族意识
C.消解隔阂实现东亚共荣D.推动伪满州国史学发展
2023-05-17更新 | 437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记载,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东北共掠夺煤炭1.15亿吨,钢材1308万吨,生铁300万吨;在东北开采石油年均20万余吨;收缴粮食为3330.8万吨,其中1130万吨被运往日本。日本此举的目的是(     
A.满足日本拓展市场的需要B.变中国为其经济附庸
C.消灭中国抗日的物质基础D.掠夺中国的自然资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清代以来,以天津为主的长芦盐区是全国盛产海盐的产区。随着侵华战争的扩大,日本急需寻求新的进口盐资源。华北盐业公司是日本在中国大陆上设立的盐业垄断企业中的最大的一个,如表为1938~1942年华北盐业公司的长芦盐田统计表(单位:町步)。由此可知(        
年份(年)恢复盐田公司新开盐田总计
计划数量实际数量累计实际数量计划数量实际数量累计实际数量
19384180418041806806806804860
19394180118590715875767
194041809065100001158715768
1941150015085688418044711605821747
19421080108067681605822827
注:1町步约合9918平方米。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显著
C.洋务运动企业规模不断壮大D.日军侵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
2023-04-09更新 | 213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皖东智校协作联盟2024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以下关于抗日战争的研究,史实与史论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史论
A.1931年9月27日,在北平的奉天会馆召开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成立大会,其宗旨是:“抵抗日人侵略,共谋收复失地,保护国家主权。”抗日救亡已成为全民共识。
B.1934年日本陆军、海军与外务三省官员达成《关于对华政策》纪要,表示“使中国成为以日本为中心,日满华三国友好合作,确保东亚和平的帝国方针的追随者”。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C.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日本在华中使用日本银行券和法币作为军事通货;1937年10月,日本在华中占领区发行军票。日本在侵华战争中“以战养战”。
D.1943年,美英中三国公布《开罗宣言》提到“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战以来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二战后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升。
A.AB.BC.CD.D
2023-03-30更新 | 402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南省豫东名校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下·湖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从1942年6月到1945年,天津政府共实施22次食物配给,下表反映了其中几次食物配给的情况。(     

配给时间

配给数量

配给价格(每斤)

配给标准

第5次配给(1943年1月)面粉20万袋,杂粮10万包,大米2万包,小米2万包,文化米8000袋面粉一等粉0.74元,二等粉0.6元,三等粉0.53元,大米1.1元,小米0.7元,文化米0.71元每户面粉25斤,杂粮50斤
第13次配给(1943年9月、10月)面粉20万袋,杂粮花生饼粉179万斤,荞麦粉2500袋,莜麦粉2000袋面粉1.75元,花生饼粉0.84元,荞麦粉1.22元,莜麦粉1.32元每人面粉4.5斤,杂粮1斤
第20次配给(1944年10月)面粉135535袋,小米28888袋,玉米23826袋面粉3.5元,小米2.93元,玉米粉2.73元每人面粉3斤4两,小米2斤11两,玉米粉半斤,共6斤7两
第22次配给(1945年1月及春节)玉米28087袋,谷子9781袋,黑豆13513袋,高粱14845袋,玉米粉18157袋玉米2.35元,谷子1.98元,黑豆2元,高粱2.75元,玉米粉2.793元每人玉米1斤1两,谷子1斤4两,黑豆1斤9两,高粱3斤2两,玉米粉7两,共杂粮7斤7两
表格中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日本的战场局势渐趋恶化B.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
C.解放区的经济秩序遭破坏D.美国对华经济侵略加剧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学者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部分研究资料

马克·塞尔登:《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美国,1971
安东尼·库根:《中国东北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起源》,英国,1994
埃里克·洛马克斯:《铁路工人:一名战俘对战争的描述,残暴与宽恕》,英国,1995
斯蒂芬·麦金农:《武汉1938:战争难民与现代中国的形成》,美国,1996
莱曼·范斯莱克:《百团大战:中日战争期间的协调与控制》,英国,1996
玛莎·斯茉莉:《美国传教士对南京大屠杀的见证,19371938》,1997年第9
圣保罗·卡特:《二次革命:陕北农村改造和合作化运动(19341945)》,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7
黛安娜·拉里:《保卫中国:徐州会战》,加拿大,2000
大卫·古德曼:《革命妇女与革命中的妇女: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共产党和妇女,19371945》,澳大利亚,2000
何铭生:《上海1937:长江上的斯大林格勒》,法国,2013
穆尔:《记录战争:士兵笔下的日本帝国》,英国,2013
罗纳德·斯佩克:《世界史语境中的中日战争》,美国,2013
拉纳·米特:《被遗忘的盟友:中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19371945)》,英国,2013


(1)依据材料研究视角的不同,按照序号对上述材料进行分类。
(2)依据上述材料的分类,任选一个视角,确定探究主题,并说明选题意义。
(3)就上述部分书目名称存在的不妥之处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理由。(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2022-10-13更新 | 279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部分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日军华北方面军参谋部在1942年9月编成的一份文件中称:“华北的棉花,由于从第三国输入棉花的途径已被完全断绝,它成了日本纺织业所必须的重要来源。”并将棉花与盐、铁、煤一起,列为华北四大“重点开发”资源之一。日军作出这一部署的根本原因是
A.把华北棉花纳入“军管理”范畴B.太平洋战争爆发阻断其海外棉花补给
C.“以战养战”满足国内经济需求D.华北地区已经处于日伪完全控制之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